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内科学   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4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丹地剂对去卵巢高脂雌鼠雌激素受体α、β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丹地剂对去卵巢高脂雌鼠ER(α、β)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8周龄雌性大鼠建立去卵巢高脂模型,将24只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去卵巢+丹地剂组(丹地组),去卵巢+苯甲酸雌二醇组(雌二醇组),去卵巢+生理盐水组(对照组),每组8只,丹地组每天每只大鼠灌饲丹地剂,含生药量6g,共6周;雌二醇组用苯甲酸雌二醇注射液按每鼠每3天1次皮下注射0.2mg,共12次;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早晚各一次灌胃,共6周。RT-PCR法分析ERα、ERβmRNA表达,应用全自动生化仪测血脂、放免法测FSH、E2,硝酸还原酶法测NO。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丹地组能明显降低TC、TG,差异有显著性(P〈0.01),升高HDL—C(P〈0.05),E2上升(P〈0.05),NO明显上升(P〈0.01),ERα、ERβmRNA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丹地剂具有调高去卵巢高脂大鼠主动脉ERα、ERβmRNA的表达及升高血清NO的作用,并可改善血脂,该作用为其在绝经女性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等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3.
无痛化脓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观察无痛化脓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探索一种新疗法。方法:在患者膝关节附近最佳灸位上施无痛化脓灸治疗34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采用国际公认的膝关节功能评分表(百分法),对病人治疗前后疼痛、步行、关节屈曲动度、不稳定感、肿胀、上下楼梯和绞锁进行计分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愈10例,显效14例,有效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06%。结论:无痛化脓灸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芳香化酶抑制剂-来曲唑(LE)合补肾活血方与克罗米芬(CC)合补肾活血方促排卵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7例卵泡成熟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对照组33例。治疗组于月经周期第5天口服LE2.5mg,1天1次,连服5天,继之服用补佳乐1mg,1天1次,连服5天;对照组于月经周期第5天口服CC2.5mg,1天1次,连服5天,继之服用补佳乐1mg,1天1次,连服5天;两组均于月经周期第5天开始服用补肾活血方,1天1剂,连服14剂。结果:两组成熟卵泡率、卵泡成熟所需天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组成熟卵泡每周期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hCG日子宫内膜平均厚度、子宫内膜厚度〈7mm周期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宫颈黏液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其中11例经CC+补肾活血方治疗无卵泡发育者,采用LE+补肾活血方治疗后,均有优势卵泡生成,并全部排出,hCG日子宫内膜厚度均〉9mm,宫颈黏液评分均〉10。结论:LE合补肾活血方为有效促排卵方法,LE有望取代CC作为一线促排卵药物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损毁大鼠中枢神经通路中的孤束核和脊髓,观察艾灸预处理对胃黏膜内源性保护物质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和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含量的影响,进而探讨艾灸启动内源性保护信息与中枢神经通路的关系.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5组,即A:空白对照组;B:模型对照组;C:温和灸+模型组;D:温和灸+模型组+孤束核损毁组;E:温和灸+模型组+脊髓损毁组.预先按要求对D、E组大鼠分别实施孤束核、脊髓的损毁手术,再对相应组别进行艾灸处理,最后用无水酒精灌胃造成急性胃黏膜损伤模型.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胃黏膜组织中PGE2和EGF的含量.结果:艾灸预处理有上调胃黏膜中PGE2、E G F含量的作用(338.82g/L±19.87g/Lvs279.52g/L±16.53g/L,P<0.01;4037.12g/L±300.20g/L vs2923.73g/L±251.23g/L,P<0.05),孤束核和脊髓被损毁的2组大鼠胃黏膜PGE2和EGF的含量明显低于神经通路未损伤的温和灸组(298.65g/L±12.89g/L,317.56g/L±16.60g/Lvs338.82g/L±19.87g/L;3176.21g/L±242.35g/L,3337.43g/L±249.86g/L vs4037.12g/L±300.20g/L,均P<0.01),且孤束核损毁的大鼠胃黏膜中PGE2的含量较脊髓损毁的低(P<0.05).结论:损毁大鼠中枢神经通路中的孤束核和脊髓对艾灸预处理提高胃黏膜组织中PGE2、EGF含量有影响,提示孤束核和脊髓均参与了艾灸保护胃黏膜信号的传导.其中,艾灸诱导胃黏膜PGE2的产生可能主要受控于孤束核,而其对胃黏膜EGF表达调控则与孤束核和脊髓均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热敏灸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不同灸位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热敏腧穴悬灸试验组(以下简称试验组)和非热敏腧穴悬灸对照组(以下简称对照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采用热敏腧穴温和悬灸治疗,以热敏灸感消失为度,对照组采用非热敏腧穴温和悬灸治疗,每次40min,两组每日2次,共治疗5d,第6d开始每日1次,连续治疗25次,共治疗35次(共30d),于治疗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在治疗后症状积分、NIH-CP-SI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症状积分、NIH-CPSI积分、显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P<0.05).结论:热敏腧穴悬灸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疗效优于非热敏腧穴悬灸,热敏腧穴准确定位能提高灸疗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隔艾炷灸对兔动脉粥样硬化(artherosclerosis,AS)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2、9)表达的影响,探讨艾炷灸对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60只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空白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AS模型组)、艾炷灸组(AS模型加艾炷直接灸)和西药组(AS模型加阿托伐他汀),每组15只,除空白组外,其余3组通过高脂饲料喂养及免疫损伤法建立兔AS模型.运用原位杂交法检测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MMP-2和MMP-9 mRNA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艾炷灸组和西药组AS斑块中MMP-9 mRNA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西药组AS斑块中MMP-2 mRNA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艾炷灸组AS斑块中MMP-2 mRNA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炷灸能改善兔AS中血管内皮MMP-9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九针十二原》是《灵枢经》卷一之首篇,文章对针灸的理、法、方、穴作了纲领性的阐述,特别是着重辨证论治的针术。九针十二原第一主要论九种不同形态针具的名称和功用,以及人体十二原穴的治疗意义。故取篇中“九针”和“十二原”之文,以“九针十二原”命篇。本文从九针的选用,用针的基本原则,十二原穴的作用及针刺治病的效应等方面总结概括其学术思想,这些为后世针灸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廖瑞熹  章海凤 《河北中医》2011,33(8):1200-1201
肱骨外上髁炎又称网球肘,是以肘关节肱骨外上髁部局限性疼痛为主要表现,并影响伸腕和前臂旋转功能的慢性疾病,常迁延不愈。2007-10—2010-10,我们采用无痛瘢痕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38例,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0.
章海凤  王法明  刘强  付勇 《河南中医》2011,31(3):258-259
目的:观察热敏灸配合中药治疗冲任失调型寻常性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4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对照组22例,治疗组采用热敏灸配合中药治疗,对照组应用辨证穴位灸配合中药治疗;两组均以10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83.33%,对照组愈显率为54.5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热敏灸配合中药治疗冲任失调型寻常性痤疮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