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大出血是重型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 ,由于血液透析疗法、液体疗法的正确应用 ,并发肾功能衰竭、休克而死亡的病例明显减少。而并发大出血死亡者较为突出 ,一旦发展成为难治性大出血很难逆转 ,病死率极高。我们在临床抢救工作中 ,采用早期输注浓缩血小板 (PLT) ,起到了预防、逆转大出血的明显效果 ,降低了病死率 ,现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一、病例来源及诊断依据(一 )病例选择  1999年 8月~ 2 0 0 0年 8月住院的重型HFRS患者 3 0例为治疗组。男 2 4例 ,女 6例 ,平均年龄(4 7.5± 13 .7)岁。选择同期…  相似文献   
2.
史孝玲  秦景梅  刘平 《中国医药》2014,9(11):1574-1578
目的 评价不同剂量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合并糖尿病高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92例诊断为ACS合并糖尿病、年龄大于75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替罗非班常规剂量组(32例)、替罗非班半剂量组(30例)和常规治疗组(30例).替罗非班常规剂量组在常规治疗组标准化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起始负荷量0.4μg/(kg·min)静脉输注,30 min后再以0.1 μg/(kg·min)维持48h;替罗非班半剂量组替罗非班用量减半;常规治疗组不予以替罗非班治疗.观察3组患者住院期间及30 d内的不良反应和主要心血管事件,并分别在入选后即刻(用药前)、应用替罗非班后24 h进行血栓弹力图(TEG)检测.分析比较组间、组内指标差异.结果 ①疗效比较:替罗非班常规剂量组和替罗非班半剂量组的总有效率均高于常规治疗组[96.9% (31/32)、96.7% (29/30)比76.7% (23/30),χ2=3.97、3.61,均P<0.05],替罗非班常规剂量组和替罗非班半剂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5,P >0.05).②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替罗非班常规剂量组和替罗非班半剂量组均低于常规治疗组[9.4% (3/32)、6.7% (2/30)比23.3% (7/30),P<0.05],替罗非班常规剂量组与替罗非班半剂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0.01,P>0.05).③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3组患者住院期间和随访中均无大量出血.替罗非班常规剂量组和替罗非班半剂量组出血事件发生率均高于常规治疗组[40.6% (13/32)、10.0% (3/30)比6.7% (2/30)].替罗非班常规剂量组与常规治疗组、替罗非班半剂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7、6.07,P<0.01或P<0.05);替罗非班半剂量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P>0.05).④TEG凝血全貌结果比较:与用药前相比,3组用药后24 h反应时间、凝固时间较前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射频导管消融术(RFCA)延迟血栓形成的发生机制及防治对策。方法选取48例行RFCA患者为治疗组和21例行心内电生理检查(EPS)患者为对照组。治疗组随机分为两亚组,A组23例术后不予肝素,B组25例术后运用低分子肝素,A组以肝细胞生长因子(HGF)0.4ng/ml为界分为高HGF组和正常HGF组。在不同时间测定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及HGF。结果①A组TAT呈现两次高峰:术后即刻第一次高峰(42.9±15.8ng/ml),术后3天第二次高峰(20.3±19.2ng/ml),第二次高峰与EPS组术后3天(2.7±1.7ng/ml)及B组术后3天(4.3±5.3ng/m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A组术后6hHGF值与TAT两次高峰相关(r=0.542,P<0.01);术后6h高HGF组TAT术后3天高峰更显著。结论RFCA致血栓形成可分两阶段:术后即刻的急性阶段和术后3天的延迟阶段。术后肝素化可影响凝血系统,有阻止血栓形成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现状和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景梅  孙晓斐  武宗寅 《医学综述》2006,12(23):1454-1457
室上性心动过速代表了一系列心律失常,虽多为非致命性,但发生率高,药物治疗后易复发。自1991年我国开展射频导管消融(RFCA)以来,该技术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使众多心律失常患者得到根治。本文就室上性心动过速RFCA治疗的现状及若干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中、下位法慢径消融不同疗效,及术中、术后发生AVB的差异。方法8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中、下位法慢径消融,比较两组手术操作时间、放电次数、放电部位更换次数、X线曝光时间、慢径残留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中位法与下位法从手术操作时间(38±10 vs 50.0±8.3 min)、放电次数(3±2vs 6±3)、放电部位更换次数(2.8±1.1 vs 6.5±2.6)、X线曝光时间(13.0±9.4 vs 31.0±7.6 min)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径残留率(6.25%vs20%)和AVB发生率(12.5%vs7.5%)中位法与下位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径残留者与慢径阻断者复发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25.9,P<0.01)。结论中位法消融操作简单,耗时短,成功率高,复发率低,并发症发生率与下位法相似,是慢径消融的安全有效方法。慢径残留者复发率高于慢径阻断者,阻断慢径是理想的消融终点。  相似文献   
6.
肝硬化腹水多采取限制钠盐摄入或进无钠盐饮食 ,同时配合利尿剂治疗。但近年来发现 ,持续过度限钠饮食不仅使腹水消失时间延长 ,且易诱发低渗性脑病 [1]等严重后果。笔者观察了 30 7例肝硬化腹水患者限钠与不限钠饮食的治疗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对象 :30 7例均为我院 1996年 4月~ 2 0 0 0年 2月住院患者 ,诊断符合 1995年北京第 5次全国传染病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的肝硬化诊断标准。其中男 2 4 2例 ,女 65例 ;年龄 2 8~ 65岁 ,平均 4 3岁。随机分为限钠组 (139例 )与不限钠组 (168例 )。两组年龄、病程、病情及…  相似文献   
7.
目的旨在探讨溶栓治疗时间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符合AMI诊断标准的84例患者按溶栓距发病时间分为3组:早期静脉溶栓组、延迟静脉溶栓组、晚期静脉溶栓组,未接受溶栓者为对照组。分别于AMI急性期及恢复期测定血浆脑利钠肽(BNP)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1)急性期早期溶栓组、延迟溶栓组BNP及LVEF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晚期溶栓组BNP及LVEF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恢复期早期溶栓组、延迟溶栓组BN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晚期溶栓组BN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恢复期早期溶栓组、延迟溶栓组、晚期溶栓组LVEF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相关分析显示溶栓治疗时间与恢复期BNP值呈正相关(r=-0.62,P<0.05),与LVEF呈负相关(r=-0.73,P<0.05)。结论冠状动脉阻塞时间越长,心室功能恢复越延迟;早期实行静脉溶栓治疗,能挽救濒死心肌,保护左心室功能,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滕州市自 1996年出现一批非甲 戊肝炎 ,呈小流行趋势。临床表现类似甲、戊型肝炎。但部分病人脑电图异常 ,心电图异常。其中 1例为重型肝炎 ,但预后良好。为查清病原 ,为临床治疗及预防工作提供依据 ,现将 1996年 4月至 1998年 5月 ,对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 30例肝炎病人的有关资料进行分析。1资料与方法30例柯萨奇肝炎病人的资料来自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病案室 1996年 4月至 1998年 5月的病历。2 结果2 1  30例住院病人均来自本市 ,其中城区 2例 ,农村2 8例。 1996年 18例 ,1997年 9例 ,1998年 3例。 4月份 2例 ,5月份 3例 ,6月份 2…  相似文献   
9.
并指是双上肢先天性畸形中最多见的疾病之一,其发生率约为0-33%~0-5%(Buck-Gramcko,1998),并指畸形又以中、环指畸形最为多见,而食、中指并成一指具有双掌指关节,实属罕见。患者女,16岁。自出生后即发现右手缺一指,邻近拇指的手指稍粗,近节尤为明显,长度与健侧食指等长,其余各指均正常。随年龄增长,右手日常生活功能无明显影响。查体:发育正常,营养中等,智力正常。颈软,心肺听诊无异常发现。四肢关节(除右手并指掌指关节)活动均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骨科检查:右手握持功能…  相似文献   
10.
60例置入双腔起搏器患者,分为房室间期搜索(Search AV)组(n=27)和非Search AV组(n=33)。术后6个月Search AV组较非Search AV组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发生减少,房颤负荷降低。术后1年Search AV组房颤负荷仍低于非Search AV组。术后6个月及1年非Search AV组心室起搏比例高于Search AV组。心室起搏比例与房颤负荷正相关(P〈0. 05)。结论:双腔起搏器Search AV功能可明显减少心室起搏比例,降低房颤负荷,减少房颤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