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0篇
综合类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良加藤法诊断日本血吸虫病效果的配对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改良加藤法是WHO推荐的日本血吸虫卵标准化计数方法。近年,国内对加藤法的应用做了不少研究。但我国使用加藤法诊断血吸虫病,究竟以几张涂片适宜,意见不一,也未见配对研究报告,为此,我们在以前研究的基础上,做一粪10片的配对比较观察。 材料与方法 收取我市流行区应检居民粪样231份,每份20—30g,用塑料薄膜包好备用。加藤法常规使用的器材,其中定量板为自制的5.5×4cm不锈钢长孔  相似文献   
2.
对中小学生进行血吸虫病健康教育并不是专业人员制订计划就能顺利实施的,因为这项计划与当地政府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地病办)、教育委员会(教委)、乡教育办公室(乡教委)、中小学校等单位有关,必须得到这些单位的支持,了解中小学校的情况,得到校长和教师的配合,才能实施这项计划。我们在进行《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自觉预防血吸虫病的研究》时为使课题获得满意的传播效果,我们对该课题的传播方式进行了探讨,建立了通畅的传播渠道,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1994年7~8月间,我省沿江及江南地区天气持续高温、干旱,芜湖市城区居民在远离血吸虫易感江滩下游6500~6960m 无螺的长江及其支流青弋江中游泳纳凉,造成600多例急性和慢性血吸虫感染。这是一起罕见的暴发流行,在血吸虫病防治历史上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事例,文献上也未见记载,防治部门对这种情况难以预测、预防。研究这个特定的流行,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血吸虫病传播规律,有助于我们重新认识水在血吸虫病传播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我们于1983年6~10月,用改良加藤氏法(简称Kato法)与尼龙绢集卵镜检孵化法(简称尼龙绢法)普查日本血吸虫病1900例,比较这两种方法的检出结果说明,Kato法可以在感染率为5%以上的疫区普查日本血吸虫病。1979年菲律宾和日本血吸虫病研究与防治联合会议认为,应用Kato法普查日本血吸虫病,只能检查40mg粪便,因而对每克粪便虫卵在20或20个以下的病例不敏感,轻感染可能被漏检,为增加此法的敏感性,建议多  相似文献   
5.
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自觉预防血吸虫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录像和课本对中小学生实施预防血吸虫病的干预,结果显示,干预前,两组学生血吸虫病预防知识都非常缺乏。干预后,实验组和对照组钉螺认识率分别为99.33%和3738%;认为血吸虫病能预防者分别为99.83%和74.42%;认为不到有螺地带下水才能预防者分别为99.50%和35.52%,实验组均明显地高于对照组。问卷调查行为依从率两组分别为99.50%和39.61%,现场观察实际行为依从率分别为73.81%和7.32%,实验组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接触疫水人数比干预前减少62.07%,对照组则上升11.76%;实验组血吸虫感染率比干预前下降了43.22%,对照组则上升了52.46%,对照组感染率比实验组高84.33%。上述结果表明,实验组已经掌握了血吸虫病预防知识,建立了预防信念,改变了接触疫水的危险行为,血吸虫感染率有了一定程度的下降,本次研究中的干预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我们曾对改良加藤法(Kato法)诊断血吸虫病的效果做过一些研究,认为1次收取5~10g粪样用该法做4张涂片,可以提高阳性检出率,且操作简便又经济。我市自1985年推广应用,效果满意。但Kato法与尼龙袋集卵孵化法(孵化法)的检出效果,孰优孰劣,未做比较,尚难肯定。去年,国家七五攻关题“环卵试验抗原标准化、操作规范化研  相似文献   
7.
用录像和课本对中小学生实施预防血吸虫病的干预,结果显示,干预前,两组学生血吸虫病预防知识都非常缺乏。干预后,实验组和对照组钉螺认识率分别为99.33%和37.38%,认为血吸虫病能预防者分别为99.83%和74.42%,认为不到有螺地带下水才能预防者分别为99.50%和35.52%。问卷调查行为依从率分别为99.50%和39.61%,现场观察实际行为依从率分别为73.81%和7.32%,实验组也非常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接触疫水人数比干预前减少62.07%,对照组则上升11.76%;实验组血吸虫病感染率比干预前下降了44.49%,对照组则上升了50.00%。上述结果表明,实验组已经掌握了血吸虫病预防知识,建立了预防信念,改变了接触疫水的危险行为,血吸虫病感染率有了一定程度的下降,本次研究中的干预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正> 吡喹酮治疗慢性血吸虫病一般采用总剂量60mg/kg(体重不足30kg,70mg/kg)二天四次分服。但是,临床实践表明,此法治疗儿童血吸虫病,阴转率较成人稍低。所以,国内不少学者对吡喹酮治疗儿童血吸虫病的疗程和剂量进行了一些研究,一般认为其剂量可考虑略高于成人。但是,究竟需要增加多少剂量及可否提高疗效则意见不尽一致,为探索儿童血吸虫病的适宜治疗剂量,我们在现场进行了比较观察。临床资料一、治疗对象:在我县血吸虫病流行区,治疗前半个月用改良加藤氏法(Kato法)对当地初一学生、小学生和少数未上学儿童进行粪便检查,每份粪样敛4张涂片~6,阳性者做虫卵计数并计算克粪虫卵数(EPG)作为治疗对  相似文献   
9.
环卵沉淀试验(COPT)是一项敏感性高,特异性强,且具有疗效考核价值的血清学诊断血吸虫病的方法。但是,我们常规使用的COPT操作不够规范化,检出结果不够稳定,其原因与虫卵抗原量和血清量等因素有关。所以,COPT操作规范化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杨兆莘等研究的PVF抗原片环卵沉淀试验(PVF-COPT)操作达到规范化,为了推广应用该法,我们在现场用它诊断血吸虫病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正> 我县1984年首次发现中华枝睾吸虫病病人,并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如下。一、人群感染率和感染度:对我县4个乡镇5个行政村中926名居民用改良加藤氏法做了粪便检查(不锈钢长孔定量板,容积为25×2×1mm,系数为18)。本组男548名,女378名。分别感染17例(3.10%)和16例(4.23%)。成人305名感染5例(1.64%),儿童621名感染28例(4.51%)。人群感染率为3.56%,属二级流行区。不同性别感染率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儿童感染率则高于成人(P<0.05)。感染中华枝睾吸虫的33例中有5例兼患日本血吸虫病,混合感染占总例数的15.15%。33例中每克粪虫卵数(EPG)最低为36,最高为12672,EPG几何均数为20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