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69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立新  马凤巧  李鹏  王继征 《医学信息》2005,18(11):1552-1553
目的探讨女性膀胱颈梗阻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女性膀胱颈梗阻26例,均行经尿道电切开治疗。结果26例随访3-36月。经治疗,所有患者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术后3月时,21例患者无残尿量,残尿量>20ml者5例,术后6个月复查,残尿量均<5ml,尿频尿痛症状等泌尿系症状完全缓解.IPSS评分8.4±1.6(术前18.9±2.6),QOL评分0-2分(术前4-6)。最大尿流率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经尿道电切开治疗女性膀胱颈梗阻,效果满意,可重复性强,是治疗女性膀胱颈梗阻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盆腔手术致膀胱阴道瘘的原因及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4年1月至2005年6月收治的16例盆腔手术所致的膀胱阴道痿的临床资料。于手术后3月~10年行手术修补,14例经腹修补,2例经阴道修补。结果 16例手术均获成功,随访半年无复发。结论 应根据患者的一般情况、瘘的性质来决定手术方式。手术时机宜在局部炎症水肿控制后进行。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肥厚型心肌病(HCM)临床较少见,易漏诊、误诊,超声心动图(心超)检查具有特异性,可反映肥厚的部位、梗阻的程度及心功能.现将我们诊治的30例HCM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我院自2002年10月至2005年5月采用经尿道钬激光加电切治疗后尿道狭窄16例,临床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6例均为男性患者,年龄15~75岁,平均42·5岁,其中骨盆骨折致膜部尿道狭窄9例,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或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后尿道狭窄6例,炎性后狭窄1例,  相似文献   
5.
1995年10月~2005年9月,我院用腔内手术治疗尿道狭窄或闭锁患者62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62例,均为男性,年龄19~74岁,平均45岁。病程3月~8年。前尿道狭窄或闭锁25例,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一个猝死家系行遗传基因检测和临床表型分析,明确该家系猝死的病因,探索以猝死为首发症状病因诊断的合理方法。对象和方法收集猝死家系成员的资料,包括临床资料和静脉血,进行临床表型分析。利用高通量二代测序技术,对于目前报道的心源性猝死相关基因进行基因检测,发现基因变异后行Sanger法测序验证。130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根据已有的研究结果和软件分析,对发现的遗传变异进行致病性分析。结果表型分析提示本猝死家系为心源性猝死,分析可疑患者(两次不明原因的晕厥、其父为猝死先证者)的临床资料,除心电图发现窦性心动过缓、ST-T改变和间歇性QT间期延长(QT/QTc 536 ms/494 ms)外,未发现其他临床线索,综合分析临床资料,最可能的致病原因为长QT综合征(LQTs)。可疑患者遗传基因检测发现3个罕见基因变异CACNA1C c.G2573A,R858H、SCN1B基因c.C566T,p.T189M、SYNE2 c.C585A,p.C195X。其子也携带同样的三个罕见基因变异。其中CACNA1C R858H突变为肯定致病突变,能够导致LQTs 8型。虽然其子无明显临床症状,但也具有明确猝死风险。结论 LQTs 8型是导致该家系猝死的最可能病因,CACNA1C R858H突变是其遗传病因。临床表型分析结合遗传基因检测,能够指导临床更加精准的识别猝死病因,基因检测对于家系成员的早期诊断价值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cardiomyopathy,HCM)是指未伴心室扩张的不明原因左室肥厚,以室间隔非对称性肥厚常见。HCM多由编码肌小节蛋白的基因突变所致;有少部分患者由线粒体DNA突变引起,呈母系遗传。线粒体DNA变异导致HCM的分子机制可能与引起的线粒体结构功能改变,造成氧化磷酸化缺陷,ATP合成不足。本文着重对与HCM相关的mtDNA变异位点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谷氨酰胺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心功能和心肌酶的影响。方法30只sD大鼠取心脏建立Langendorff灌注模型,随机分为三组:(1)对照组(A组,正常灌注90min);(2)缺血再灌注组(B组,全心缺血30min,复灌60min);(3)谷氨酰胺组(c组,取心脏前3小时静脉注射谷氨酰胺0.75g/kg,全心缺血30min,复灌60min)。记录三组心脏的血流动力学水平,测定冠脉流出液肌钙蛋白I水平,测定复灌后心肌的热休克蛋白70水平。结果实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谷氨酰胺组的左室发展压(LVDP)、左室内压上升/下降速率(±dp/dt)和心率明显增加,左室舒张末期压力(LVEDP)和肌钙蛋白I水平显著降低(P均〈0.05),谷氨酰胺组热休克蛋白70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结论谷氨酰胺能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脏的血流动力学,减轻心肌损伤,这些作用可能与其诱导热休克蛋白70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心脏型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基因(MYBPC3)缺失突变及其表型的特点。方法在100例HCM患者中对MYBPC3的所有外显子及其侧翼内含子序列进行基因扫描,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目的片段,双脱氧末段终止法测序。对突变患者进行家系调查,分析其表型特点。结果在两例先证者中分别发现两个缺失突变14262_14264delAAG和14364delG,均位于外显子25。表型分析发现两例先证者均有劳力性胸闷、胸痛和晕厥史,超声心动图表现为不对称性肥厚(室间隔/左室后壁分别为2.5、3.2),但SAM征阴性,发病年龄分别为38岁和29岁。结论缺失突变是MYBPC3基因突变的常见形式,14262_14264delAAG或14364delG突变导致的HCM表现为不对称性心肌肥厚,患者容易出现晕厥等症状,应该警惕心源性猝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前列腺切除术后排尿困难的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前列腺切除术后排尿困难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7例患者中13例经导尿、尿道扩张治愈;12例行经尿道电切/冷刀切开治疗后治愈;2例做永久性膀胱造瘘。结论:治疗中应根据不同的原因,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尿道扩张和经尿道电切术是治疗术后排尿困难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