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药学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冠心病是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因其他一些疾病往往亦有不同程度的胸痛、胸闷。气短及心电图改变,因此易导致误诊或漏诊,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健康,同时也造成了医疗资源的大量浪费。目前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作为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是避免冠心病误诊及漏诊的较好办法。我院2005年1月~2007年3月对收治的400例拟诊冠心病的患者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现将结果报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在射血分数正常患者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4年10月间于我院治疗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患者,共计94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将上述患者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7例,采用不同治疗方法对比各自疗效情况,治疗2周后,医护人员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定,比较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有效例数38例,有效率为80.9%;对照组有效例数为22例,有效率为46.8%。比较发现治疗组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0.01。结论:灯盏花素是一种有效治疗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的临床药物,与临床常规方法配合治疗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深入研究和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3.
1977年Andress Gruentzig首次使用PCI术,我国于90年代在北京、上海等医院开始应用,随后在全国多家医院发展,PCI治疗已成为冠心病的主要治疗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汉族急性心肌梗死患者DNaseI基因A2317G位点的基因型及与血脂、血糖的关系。方法:应用PcR-LoR法分析汉族急性心肌梗死患者DNaseI基因多态性,计算各基因型分布频率,不同基因型与空腹血糖、血脂的相关性。采用sA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汉族AMI患者中DNA酶摹基因A2317G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A2317G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52、0.48,不同基因型的血酯、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I患者中A2317G位点等位基因频率与与亚洲人群中的蒙古人、日本人相似,而与韩国人、土耳其人、纳米比亚人和德国人明显不同,DNaseI基因多态性具有显著的种族异质性。  相似文献   
5.
我院2002年1月-2007年4月对收治的137例冠心病患者进行140例次PCI术,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我院2002年1月-2007年4月对137例患者进行PCI术140例次,其中男性110例,女性27例,年龄32-81岁(50±10岁)。[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7.
心律失常是心脏介入手术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可引起患者胸闷、心悸等不适及心理上的焦虑,影响术后体力的恢复,并引起血压波动,严重的心律失常加重心功能不全,并引起栓塞症状.心律失常使住院时间延长8~11天.因此,不应孤立的看待心律失常,它可引起一系列其它的并发症,并可增加住院天数和治疗费用.目前工作中多在遇到心律失常后才进行处理,能否找到简单有效地预防及治疗方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及其危害异常重要.  相似文献   
8.
脱氧核糖核酸酶I(DeoxyribonucleaseI,DNase I)是最早发现的一种特异性核酸内切酶,是一种38KDa的糖蛋白,作用于双链DNA的磷酸二酯键,产生带有5′-磷酸、3′一羟基末端的寡核苷酸,其活性依赖于Mg2+和Ca2+等二价阳离子的存在。最初在消化道中被发现,一度认为它仅是一种消化酶,作用是为体内核苷酸的补救合成途径提供寡核苷。本文应用PCR-LDR法检测DNase I基因A2317G位点的基因型,分析汉、维族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基因多态性特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静脉注射胺碘酮转复阵发性房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5例阵发性房颤(发作时间≤7 d)患者,均患有器质性心脏病,采用胺碘酮负荷量150 mg,稀释后10 min静脉注射,继之以1 mg/min静脉滴注维持;必要时15 min后重复负荷量150 mg;6 h后以0.5 mg/min维持,转复后逐渐过渡到口服胺碘酮长期维持。结果:24 h内45例心室率均有效控制,37例复律成功,转复成功率82%;转复后出现长RR间期2例,窦性心动过缓2例,无动脉血栓栓塞及尖端扭转性室速发生。结论:静脉注射胺碘酮转复有器质性心脏病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安全有效,转复治疗中积极防治并发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不稳定型心绞痛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阿托伐他汀强化剂量的免疫及心肌炎性调节作用。方法选取8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均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收治时间2017年3至2018年3月,随机抽签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两组术中均应用阿托伐他汀,但观察组应用强化剂量,对照组应用常规剂量。结果两组术前3 d各心肌炎性反应治疗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 d时,观察组hs-CRP、CK-MB、TnⅠ、TNF-α均低于对照组,IL-10、mi RNA-21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术前3 d、术后1 d的mi RNA-21水平显著相关于TNF-α、IL-10水平(P0.05)。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治疗时,应用强化剂量阿托伐他汀后,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