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王地英 《检验医学》2012,27(12):1062-1065
目的探讨免疫抑制法测定血清线粒体型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m-AST)的影响因素。方法应用免疫抑制法和酶水解法分别测定60例肝炎患者和48名肝功能基本正常者(AST≤50 U/L,对照组)的m-AS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计算m-AST/AST比值;通过外加胞浆型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c-AST)抗体试验,分析免疫抑制法试剂中存在的抗c-AST抗体不足问题。结果对照组免疫抑制法m-AST测定结果明显高于酶水解法(P<0.01);肝炎组则明显低于酶水解法(P<0.01)。由免疫抑制法得出的m-AST/AST比值在对照组和肝炎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4);由酶水解法得出的m-AST/AST比值肝炎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肝炎组免疫抑制法m-AST和AST的相关性(r=0.969)高于对照组(r=0.878);而酶水解法二者的相关性(r=0.856)则低于对照组(r=0.902)。在免疫抑制法外加抗c-AST抗体试验中,m-AST测定值随抗c-AST抗体加入量的增加而下降。结论免疫抑制法试剂中抗体不足导致c-AST抑制不完全,m-AST项目特异性下降。使用m-AST/AST比值可以分析肝病的严重程度。规范免疫抑制法m-AST试剂中的抗体浓度、抗体稳定剂等因素有利于质量控制工作,提高m-AST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尿酸是临床上经常测定的生化指标,痛风、肾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与血清尿酸增高有关[1]。因此,尿酸的检测与分析对临床诊断、了解病情进展,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日常生化检验工作中,我们发现单独测定尿酸时测定结果比较理想,而在测定完胆碱酯酶(CHE)后紧接着测尿酸,尿酸的检测结果偏低。笔者怀疑这可能是测试项目间的交叉污染所致,本文作以下探讨。  相似文献   
3.
王地英  朱长太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0):1447-1448
目的:探讨本地区解脲支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以及人型支原体(Mycoplasma hominis,MH)临床分离株对常用9种抗菌药耐药情况.方法:采用体外微量折点稀释法,应用珠海丽珠生物公司提供的试剂盒,严格按照试剂盒操作手册进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UU单独感染时,强力霉素(DOX)、美满霉素(MIN)及克拉霉素(CLA)比较敏感,其次为交沙霉素(JOS)和阿奇霉素(AZ-1),而罗红霉索(ROX)、氧氟沙星(OFL)、左氧氟沙星(LEV)、司帕沙星(SPA)敏感率均不高.而在UU与MH混合感染时,除DOX、MIN、JOS比较敏感外,OFL、LEV、SPA都较为耐药,而CLA、AZI、ROX高度耐药.UU及MH混合感染与UU单独感染的药物敏感性比较,9种抗菌药的耐药率均增加(P<0.05).结论:针对UU单独感染的经验治疗,应首选DOX、MIN及CLA.UU及MH混合感染与MH单独感染的经验治疗,DOX、MIN、JOS为首选药物,LEV、OFL、SPA等可以选择应用,而克拉霉素、阿奇霉素,罗红霉素等不应选用.应当尽可能根据抗菌药敏感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治疗生殖道支原体感染.  相似文献   
4.
王地英  刘玲霞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23):2960-2961,2963
目的建立预染色法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试验,探讨血细胞计数仪进行测定的可行性。方法通过对吞噬前细菌进行预染色,使细菌容易辨认而提高试验准确性。观察不同时间中性粒细胞吞噬试验的形态学变化、细胞数量变化及不同的时间血细胞计数仪测定中性粒细胞的结果,并进行比较分析,确定测定时间。结果不同孵育时间中性粒细胞吞噬细菌的形态不同,细菌清晰、易认;1h后显微镜法的中性粒细胞吞噬率健康对照组(58.4±20.5)%,2型糖尿病组(48.5±19.8)%,肿瘤组(51.1±21.4)%;仪器法的中性粒细胞吞噬率,健康对照组(55.6±17.0)%,2型糖尿病组(46.4±15.6)%,肿瘤组(47.5±16.1)%。结论显微镜计数法和血细胞分析仪法的结果密切相关,可以为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ADVIA2120i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PLT)相关参数的参考区间。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12月该院的健康体检者909例作为调查对象,按年龄分为18~36岁398例,36~50岁287例,≥50岁224例。使用ADVIA2120i血细胞分析仪对上述人群的PLT及相关参数进行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以95%置信区间(95%CI)作为参考区间,并对不同性别、年龄的人群的各项PLT指标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成年男性PLT参考区间为(131~331)×10~9/L,MPV为6.7~10.5fL、PDW为0.44~0.72,PCT为(0.12~0.26)%,MPC为26.3~31.3g/dL,PCDW为4.8~6.7g/dL,MPM为1.8~2.8pg,PMDW为0.72~1.20pg。成年女性PLT参考区间为(134~370)×10~9/L,MPV为6.6~10.7fL,PDW为0.44~0.72,PCT为(0.12~0.29)%,MPC为25.7~31.3g/dL,PCDW为4.7~6.9g/dL,MPM为1.85~2.75pg,PMDW为0.74~1.17pg。男性MPC、PCDW高于女性,男性MPV、PCT低于女性(P0.05)。≥50岁男性PLT、PCT、MPC均低于18~36岁或36~50岁男性(P0.05),≥50岁男性的PCDW、PDW均高于18~36岁男性(P0.05)。≥50岁女性的PLT、PCT均低于18~36岁组或36~50岁女性(P0.05),≥50岁女性的PCDW均高于18~36岁或36~50岁女性(P0.05)。结论研究建立的PLT参数参考区间可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 明确临床常用消毒剂对我院ICU病房流行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最低抑制浓度(MIC)值,帮助临床选取正确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消毒剂.方法 收集本院ICU流行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8株,制备菌液,以微量稀释法测定临床常用消毒剂对8株鲍曼不动杆菌的MIC值.结果 碘伏、过氧乙酸,氯己定、2%戊二醛和乙醇对8株鲍曼不动杆菌的MIC值分别为0.001 6%、0.01 1%、62.5mg/L、1%和75% 肥皂对鲍曼不动杆菌无作用.5种消毒剂对鲍曼不动杆菌的有效稀释比,从高到低依次是过氧乙酸、氯己定、碘伏、戊二醛和乙醇.结论 过氧乙酸、氯己定为本院抑杀环境中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首选消毒剂,而2%戊二醛不主张应用.碘伏能够作为体表中的有效消毒剂,而乙醇应用消毒时一定要保证浓度在75%.我们认为消毒剂对于不同细菌的MIC值检测正如抗菌药物敏感试验一样对于控制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流行有着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