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9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发病早期(48 h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ACI患者年龄及急性卒中治疗低分子肝素试验(TOAST)分型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对102例ACI患者发病48h内的血清hs-CRP水平进行测定,按照TOAST标准对患者进行病因分型,按患者年龄分组,并与对照组比较分析。结果ACI患者血清hs-CR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P<0.01)。TOAST分型各型心源性栓塞脑梗死血清hs-CRP水平最高,其余依次为大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其他明确病因性脑梗死、小动脉闭塞脑梗死,而不明原因性脑梗死最低。结论ACI患者血清hs-CRP水平的增高与年龄呈正相关;与病因学分型密切关联,说明ACI不同的TOAST分型在病因及病理生理学机制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浆白三烯-B4(LT-B4)、MMP-9的水平与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的关系。方法根据超声将352例颈动脉斑块的患者,稳定斑块组(127例)和不稳定斑块组(225例),无颈动脉斑块患者125例为对照组。应用ELISA法测定患者外周血浆LT-B4、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结果颈动脉斑块组患者血清LT-B4、MMP-9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斑块组患者血清LT-B4、MMP-9浓度水平均高于稳定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T-B4水平升高是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的危险因素(OR=2.104,95%CI:1.526~3.015)。结论血清白三烯B4、MMP-9与不稳定的颈动脉斑块有关。  相似文献   
3.
采用抗人活化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特异的单抗观察了48例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血浆GMP-140和TXB2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缺血性中风组血浆GMP-140和TXB2值急性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随后迅速下降,但至第3周末仍高于正常,梗塞面积越大,血浆GMP-140值越高,重症和死亡恶化患者血浆GMP-140值也明显高于轻症和治愈患者,临床上可作为估计病情和判断预后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医院内卒中与医院外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时间的差异以及医院内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9月在浙江省71家医院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305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医院内卒中(101例)与医院外卒中(2949例)患者溶栓治疗各时间点的差异,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医院内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3个月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医院内卒中患者比医院外卒中患者的入院至影像时间长[53.5(32.0,79.8)min vs 20.0(14.0,28.0)min,P < 0.01]、影像至溶栓时间长[47.5(27.3,64.0)min vs 36.0(24.0,53.0)min,P < 0.01]、入院至溶栓时间长[99.0(70.5,140.5)min vs 55.0(41.0,74.0)min,P < 0.01]。在医院内卒中患者中,高级卒中中心比初级卒中中心入院至影像时间更长[59.5(44.5,83.3)min vs 37.5(16.5,63.5)min,P < 0.01],入院至溶栓时间更长[110.0(77.0,145.0)min vs 88.0(53.8,124.3)min,P < 0.05],但影像至溶栓时间更短[36.5(23.8,60.3)min vs 53.5(34.3,64.8)min,P < 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0.934,95%CI:0.882~0.989,P < 0.05)和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OR=0.912,95%CI:0.855~0.973,P < 0.01)是医院内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3个月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与医院外卒中相比,医院内卒中存在一定延误,未来需要建立更加流畅的医院内卒中溶栓流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小板在椎基动脉缺血性眩晕(VBI)发病中起的作用及血小板颗粒膜糖蛋白(GMP140)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40例VBI病人进行血浆GMP140浓度及血小板表面GMP140分子数测定。并同时行TCD检查。结果 VBI病人血浆GMP140水平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浆GMP140的异常率为70%;TCD异常率为67%;血浆GMP140测定结合TCD检测,异常率85%。结论 VBI发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NO)在急性脑梗塞中的演变过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急性脑梗塞患病程第1、2、3、7、14天血浆一氧化氮浓度。结果 55名患血浆一氧化氮浓度持续升高可延至病程的第二周末(P<0.01),高峰出现在病程的1-2天。NO水平的高低与梗塞范围的大小、神经功能损害程度有密切关系。结论 急性脑梗塞患血浆一氧化氮水平升高,随时间推移逐渐下降,NO可作为脑梗塞患病情判断的一个指标,并为临床适时用药提供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8.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是一种少见的脑血管病 ,但随着头颅MRI、MRA及 DSA的广泛应用 ,报道渐见增多。本文报告 3例围产期静脉窦血栓形成 ,同时结合文献回顾 ,就此病的防治提出几点体会。例 1:患者 ,女 2 9岁 ,头痛、呕吐 10天 ,言语混乱 4天入院。 2 8天前足月顺产一女婴。查体 :嗜睡 ,定时定向障碍 ,部分对答不切题 ,左眼外展不能 ,四肢肌力 级 ,病理征 (- ) ,双下肢踝阵挛 (+) ,双侧甲状腺 °肿大 ,心率 12 0次 /分 ,律齐 ,无杂音 ,双手颤动 ;甲状腺激素测定 :T4 2 0 2 .4 ng/ ml(正常 5 0 .3~ 115 .0 ng/ ml) ,FT32 2 .36 pg/ ml(正…  相似文献   
9.
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急性脑血管病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和急性脑血管病(ACVD)的发病关系。方法应用PCR方法检测150例ACVD患者和117名正常人ACE基因的缺失/插入多态性,同时测定血浆血管紧张素II(AngI)水平。结果ACVD患者的ACE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脑卒中和高血压家族史阳性患者的DD型及D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阴性家族史的患者。ACVD患者血浆AngII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DD型患者的血浆AngI水平明显高于II型患者,AngI水平随出血量及梗死范围增大而升高,死亡患者AngII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结论有脑卒中和高血压家族史的DD型ACE基因携带者具有卒中易感性,在这些人群中进行ACE基因调查有助于脑血管病的防治。血浆AngII水平还可作为判断病情预后的一项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浙江省院前急救医疗服务(EMS)是否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的预后相关。方法: 回顾性分析浙江省70家医院中行静脉溶栓治疗的2123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通过急救车途径到达医院急诊室分为EMS组(808例)和非EMS组(1315例)。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2分及以下定义为预后良好。比较EMS组和非EMS组起病至溶栓时间(ONT)、起病至入院时间(ODT)、入院至溶栓时间(DNT)和预后的差异,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患者3个月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与非EMS组比较,EMS组年龄更大、病情更重、合并心房颤动病史比例更高(均P < 0.05),两组ONT、ODT、DN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EMS与患者3个月预后良好无相关性(OR=0.856,95%CI:0.664~1.103,P>0.05)。结论: 目前EMS途径尚不能缩短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的ONT等,也未能改变其3个月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