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9篇
综合类   8篇
肿瘤学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桥本氏甲亢罕见,文献报道占3.7~8%。本文电镜观察桥本氏甲状腺炎2例和桥本氏甲亢1例。桥本氏甲亢(Hashitoxicosis)超微结构的特点是同时表现有上皮细胞的损伤和增生。如微绒毛减少、断裂或消失。粗面内质网减少和扩张、伴有脱粒。核  相似文献   
2.
<正> 为了解碘盐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我室承接了陕西省卫生厅科研任务,对咸阳彩电厂2250名职工进行了甲状腺功能及碘代谢普查。对其中95例除行甲功和血尿有关检查外,还作了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现将穿刺结果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临床95例均无甲低、甲亢症  相似文献   
3.
大量证据表明,甲状腺自身免疫病,尤其是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AT)是临床常见病。近年来笔者进行甲状腺穿刺1137例,其中AT就占47.3%.因甲状腺自身免疫病的发病机理未完全明了,故临床上尚无有效治疗方法。本项目应用甲状腺粗针穿刺技术及免疫组化、免疫电镜方法进行系列原位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主要有以下四部分内容。 (一)甲状腺原位免疫组化研究:甲状腺浸润细胞大部分为T淋巴细胞,T_4~ 细胞与T_6~ 细胞混杂分布。在淋巴样滤泡处,以T_4~ 细胞为主;炎性破坏区以T_8~ 细胞为多。B淋巴细胞约占浸润细胞的10%,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性、51岁。因便血一年于1963年2月20日入院。1年前开始便血伴大便习惯改变(2~3次/日),入院前便血并便形变细,入院诊断:直肠癌。人院体检:全身淋巴结未见肿大,肛查:在距肛门0.5cm9点处可触及约7×5cm肿块,向肠腔突出呈结节状,有接触性出血且与阴道后壁粘连,检查时由肛门溢出黑色血水。妇检:阴道后壁有3cm大小的肿瘤浸润,呈黑褐色,表面凹凸不平。于1963年3月12日在全麻下行探查术,腹腔淋巴结不肿大,直肠膀胱返  相似文献   
5.
甲状腺上皮细胞DR抗原异常表达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部分单克隆抗体,运用免疫组化技术对37例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AT)、3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GD)患者的甲状腺粗针穿刺标本进行原位研究。发现甲状腺上皮细胞及浸润淋巴细胞DR抗原、Tac抗原表达在40岁上下达到高峰,50岁以后逐渐下降,T8+细胞数与年龄变化无关,AT患者T4+细胞数随年龄增长而增加;GD患者外周血甲状腺组织自身抗体(TGA、TmA) 量亦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相似文献   
7.
甲状腺上皮HLA—DR抗原异常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敏  牛恕淼 《中华病理学杂志》1994,23(1):34-36,T001
应用一组识别淋巴细胞活化标志,细胞因子,组织相容性抗原(HLA-DR)的单克隆抗体及ABC免疫组化技术对500例甲状腺粗针穿刺标本进行原位研究。结果发现甲状腺上皮DR抗原异常表达与局部浸润细胞总数,Tac^+细胞,TLiSA1^+细胞,IFN-γ^+XLEQ,-2^+细胞,尤其是I2^+细胞与TNF-α,细胞百分比外周血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甲状腺微粒体抗体,促甲状腺素水平呈正相关,甲状腺上皮DR抗原  相似文献   
8.
我院自1985年6月~1987年4月,采用tru-cut针甲状腺穿刺诊断甲状腺病132例,其中发现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毒症2例,现报告如下。例1女,12岁,住院号203969,因心悸、怕热、颈粗3个月,于1987年1月8日入院。查体:BP150/80mmHg。眼征(-)。甲状腺弥漫性Ⅱ°肿大,右叶>左叶、质韧,左叶质软。心界不大,心律齐,心率120次/分,未闻病理性杂音,第一心音亢进。其他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肝功正常。  相似文献   
9.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和甲亢原位免疫电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