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8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病例报告 男,47岁。因修车时溅起一块金属异物经左第3肋间锁骨中线内侧3CITI处进入胸腔,急诊拍X线胸片未见血胸、气胸,心脏大小改变不明显。伤后第2天作胸部CT显示异物穿透心包,伤及右室前壁,部分异物似进入右室腔。作心脏彩超检查.提示异物伤及右室前壁,是否进入心腔不能确定.遂急诊在C型臂透视、体外循环下行异物取除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自主神经在肺叶切除术后房颤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对281例60岁以上接受肺叶或全肺切除术的患者进行术前24 h、术后连续96 h 的动态心电图监测,对出现房颤患者术前2 h、房颤发生前60 min、30 min、5 min 的动态心电图的心率变异性指标进行分析,选取5 min 的阶段,研究心率变异性在房颤发生前4个时间点的变化趋势,分析交感神经张力与迷走神经张力在房颤发生前的变化。结果281例肺切除患者术后有48例出现房颤,发生率17.1%;房颤发生前60 min、30 min、5 min 反映迷走神经张力的指标 SDNN、rMSSD、pNN50、HF 均有明显升高,而反映交感/副交感神经平衡的指标 LF /HF 则有逐渐降低趋势;在房颤发生前5 min 的 SDNN、rMSSD、pNN50、HF 明显升高,而 LF /HF 比值明显降低,表明迷走神经张力明显升高,RR 间期在房颤发生前逐渐缩短。结论肺叶切除术后的房颤发生前心率变异性存在明显升高的表现,肺叶切除术后交感神经张力明显升高的背景下迷走神经张力竞争性升高可能是导致房颤发生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预防性应用钙离子拮抗剂地尔硫卓能否降低肺切除术后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及其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 从2007年~2011年接受肺叶切除患者341例,采用随机对照双盲试验,其中169例患者给予术前口服、术后进食后即开始口服地尔硫卓, 直至术后14 d;安慰剂组172例患者。观察的终点是对治疗期间持续房颤或临床症状明显的房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结果: 在地尔硫卓治疗组房颤或房扑的发生率[10.6%(20/169)]较对照组[19.8%(36/172)]显著降低(P<0.05);房颤发生的患者中地尔硫卓治疗组的平均心率较安慰剂组也显著降低。但两组之间在术后主要并发症及住院时间均无显著差异。无明显的与口服地尔硫卓相关的并发症出现。结论: 预防性口服地尔硫卓可以显著降低胸外科手术后患者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例1男,44岁。交通伤致胸背痛16 h入院,入院时CT显示:双侧多发性肋骨骨折,双侧胸腔少量积液,第1、第3腰椎体压缩性骨折,第10 d胸部CT示右侧胸腔积液增加,经第6肋间行胸腔闭式引流,引流量600 ml,复查CT示后胸腔积液包裹,无法引出。  相似文献   
5.
自2006年2月至2008年6月,我科对12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壁间血肿行腔内修复术治疗,现总结其治疗经验。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共12例,男10例,女2例;年龄32-65岁。突然发作胸背部撕裂样疼痛9例,胸部憋闷不适3例。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例,高血脂8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牛颈静脉行上腔静脉置换治疗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的可行性。方法2008年2月-2011年5月收治胸部肿瘤侵犯上腔静脉引起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12例,均应用牛颈静脉置换受肿瘤侵犯的上腔静脉。结果本组术后均恢复顺利,术后12—36h上腔静脉阻塞症状缓解。术后所有患者接受化疗,2例恶性胸腺瘤术后6个月接受局部放疗。牛颈静脉1年通畅率为100%。1例肺癌术后18个月肿瘤复发未接受治疗,1例肺癌和2例恶性胸腺瘤均于术后24个月死亡。随访期间未见移植的牛颈静脉内血栓形成及钙化。结论应用戊二醛处理的牛颈静脉对胸部肿瘤引起的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行上腔静脉置换治疗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下心脏不停跳手术治疗40岁以上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手术效果及围手术期经验。方法13例40岁以上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年龄41~67岁,平均(45.9±5.6)岁。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8例,其中中度以上关闭不全6例;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2例;房颤3例。肺动脉平均压力为(36.5±17.1)mm Hg。在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房间隔缺损修补采用直接连续缝合和心包片修补,术中在心脏跳动下探查二尖瓣和三尖瓣,决定是否对瓣膜进行处理。本组中7例行三尖瓣De vage成形,2例行二尖瓣成形术,为交界区修补。在心脏跳动下动态观察各瓣膜手术成形效果。结果13例患者术后全部生存,心功能均有明显改善。结论心脏不停跳手术治疗中老年房间隔缺损是一种安全和合理的手术方式,对合并二尖瓣、三尖瓣关闭不全病变的探查和手术成形治疗有一定的优越性;中老年房间隔缺损患者术后应加强心功能的支持。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经胸腔镜与开胸肺叶切除手术后房颤发生率和术后心率变异性的差别。方法 60岁以上接受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胸腔镜组,n=112)与既往数据库中接受开胸肺叶切除术患者(开胸组,n=112),在性别、年龄等基础临床资料与其相匹配患者,在术后经动态心电图监测96 h,分析房颤发生率以及术后不同时间段的心率变异性指标变化。结果 胸腔镜组术后发生房颤19例(发生率17.0%)、开胸组发生20例(17.9%),房颤发生时间均在术后24 h之后,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两组术后整体心率变异性无显著差异。结论 胸腔镜手术并不能降低房颤的发生率,不同方式肺叶切除术对术后心率变异性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胸部肿瘤手术切除同期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49例胸部肿瘤患者,手术中切除肿瘤后在瘤床或淋巴结转移区域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其中纵隔肿瘤9例、肺癌26例,食管癌14例.通过临床和影像学检查观察对胸部大血管、支气管残端、食管胃吻合口的影响.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出院.术后未出现无名静脉、上...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57岁,咳嗽、咳痰,偶有痰中带血半年。体格检查:右肺叩实音,呼吸音明显减弱,心率86次/min,心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心脏杂音。胸部增强CT:右肺中叶占位,大小约9.6cm×8.9cm×9.6cm,突入左心房内。超声心动图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