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7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了解丽水地区中老年居民的吸烟行为和相应的人群特点,为开展控烟工作提供理论证据。 方法选定丽水地区3个街道(乡镇)中年龄50~80岁的常住户籍人口,按照10%的比例进行整群抽样调查。调查问卷包含基线资料、吸烟(包括主动吸烟和被动吸烟)情况、吸烟健康知识等内容。汇总吸烟人群的调查资料,分析吸烟人群的分布特征。多组间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结果共发放问卷5 627份,回收完整有效问卷3 090份。现在吸烟者共631名,现在非吸烟者共2 459名,标化后的吸烟率为21.6%,男性吸烟率为43.4%,女性吸烟率为0.12%。男性调查者中的现在吸烟人群主要表现为不同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居住地的分布差异(χ2=37.984、25.445、7.249、25.593,P<0.05)。被动吸烟者789名(其中男性208例,女性551例),主要表现为不同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居住地的人群分布差异(χ2=54.922、151.962、15.039、19.365、16.316,P<0.05)。健康知识得分总体表现出不同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居住地的人群分布差异(F=8.352、24.905、4.598、82.934,P<0.05)。 结论本地区吸烟人群具有明显的分布特征,男性吸烟率和女性被动吸烟率高,应针对吸烟的人群分布特点精准实施控烟宣传推广工作。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Takotsubo综合征(TTS)在全世界范围内逐渐受到关注。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作为一种少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也是此病的诱因之一。随着TTS病例报道的增多和临床研究的开展,嗜铬细胞瘤与TTS的密切关系近年来已逐渐引起学者的重视。但嗜铬细胞瘤诱发的TTS缺乏统一的诊断指征,所以该类疾病的诊断常被延误。现就嗜铬细胞瘤诱发的TTS在临床表现、电生理、解剖类型、代谢、复发率等方面与其他类型的TTS存在的差异特点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3.
肾血管性高血压是指单侧或双侧肾动脉狭窄和先天性血管解剖结构异常等引起肾脏的血流减少导致的高血压,是引起继发性高血压主要的原因之一,在继发性高血压人群病因构成高达20%。近几年随着CT血管造影、磁共振血流成像术发展,使肾血管性高血压检出率不断升高。尽早发现并治疗肾性高血压,有助于血压的控制,延缓高血压引起的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本综述围绕肾血管性高血压的病因、诊断、治疗等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以体循环中的动脉压升高为特征,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伴有心、脑、肾等靶器官的功能和器质性损害。以往的研究热点都围绕大动脉是高血压防治的主要靶器官展开,但是近年来研究人员逐渐关注到微循环障碍可能与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有关。有学者认为微循环障碍是高血压导致的靶器官损害的病理生理基础,也是心血管并发症发生及加重的危险因素。近年来有众多的研究表明微循环障碍与高血压的关系密切,且微循环的病理机制和生理特点已成为研究高血压防治药物的新靶点。笔者对高血压病与微循环障碍相关的机制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高血压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6.
【摘要】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心脏疾患治疗成功率大为提升。然而,由于人口老龄化加速及心脏疾病患者心室重构和心功能持续恶化,心源性猝死(SCD)发生率并未下降,而是呈逐年上升趋势。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是目前预防SCD最确切有效的方法,越来越多临床研究关注ICD植入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SCD发生。该文就SCD发病原因、预防及ICD预防SCD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构建浙江省丽水市冠心病的规范化防治管理体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丽水市10个城镇社区中,抽取年龄在45岁~75岁的常住人口为调查对象。收集基本人口学资料、就诊病历、既往史信息、完善体格检查。将研究对象分为非冠心病组和冠心病组,比较两组间基线资料、危险因素和生活方式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本地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结果:冠心病组在收缩压、BMI、独居、抗高血压药、抗血脂药和抗血糖药比例上都大于非冠心病组(P0.05),而且在家庭人均月收入、职业、学历等方面也存在差异(P0.05)。在冠心病组中,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肾功能不全和脂肪肝的比例较高(P0.05),中等强度活动比例在两组中相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80,P0.05)、血脂异常(OR=2.86,P0.05)、高血压(OR=2.21,P0.05)、糖尿病(OR=2.02,P0.05)、独居(OR=2.05,P0.05)是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丽水市属于冠心病低发地区,建立精准的冠心病危险因素防控体系有利于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8.
副肾动脉作为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肾动脉变异在肾移植和肾血管介入治疗中有着极高的临床价值。既往有关肾动脉变异的研究主要来源于尸体解剖,研究的目的也局限于肾移植、肾肿瘤切除等手术,近年来影像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对于副肾动脉的研究在高血压的诊断和治疗中得以开展。但是副肾动脉的存在是否是高血压的病因之一仍然存在争议。现就副肾动脉的定义、检测手段、发生率和副肾动脉与高血压最新的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N末端脑钠肽原(NT_proBNP)在对比剂肾病中的早期价值和预测价值。方法纳入我院疑似冠心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且基础肾功能正常的11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8例,女46例。冠状动脉造影术前检测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甘油三酯(TG)、血浆总胆固醇(TC)、空腹血糖(FBS),同时所有患者分别于造影前24h内,造影后12h、24h和48h抽血检测NT_proBNP、B型脑钠肽(BNP)、胱抑素c(Cys C),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尿酸(UA),根据MDRD公式推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 GFR)。根据患者在造影后48h内是否发生对比剂肾病(CIN),分为CIN组18例和非CIN组96例。运用受试者工作曲线及回归方程,评价NT_proBNP对CIN的早期诊断及预测价值。结果术前NT_proBNP截断值为863ng/ml,+LR:3.94,-LR:0.07,仅NT_proBNP为预测因子。截断值取1200ng/ml时多变量回归方程中高脂血症(OR=0.032)、LDL(OR=14.665)、年龄(OR=205.741)、NT_proBNP(OR=3.716)均为预测因子。术后12h内Scr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OC曲线下面积0.5即P0.05,而NT_proBNP曲线下面积0.719,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造影术前、术后NT_proBNP对CIN具有预测价值,年龄和高脂血症,高密度脂蛋白下降是发生CIN的重要危险因素。另外术后12h内NT_proBNP对CIN的早期诊断价值优于Scr。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浙西南地区中老年人群的肾动脉影像特征,为临床肾动脉介入手术提供影像解剖学资料。 方法 抽取浙江省丽水市10个城镇社区常住人口中45~75岁者为研究对象,收集问卷资料,行肾动脉CTA检查,采用西门子FORCE CT行腹部CT增强扫描,观察肾动脉的起源、结构,入肾位置及变异等情况,按性别及侧别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共纳入3090例,男1447例,女1643例,男性和女性在吸烟、饮酒、身高、腰围、舒张压、脉压、服用高血压药物、服用糖尿病药物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男性和女性双侧肾动脉的长度和外径无统计学差异(P>0.05),肾动脉长度和平均外径左侧为(37.43±13.73)、(6.37±6.6)mm,右侧为(24.52±25.5)、(4.4±2.67)mm。肾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均以大于45 °为主,男性左72.3%,右70.9%;女性左74.8%,右71.8%。肾动脉开口位置集中在第2腰椎和第1腰椎(左L2 67.8%,L1 30.1%);(右L2 75.9%,L1 20.4%),肾动脉开口位置均为右侧较高(男56.7%,女56.6%)。肾动脉经肾门入肾为主(男48.5%,女47.6%)。肾血管走形左侧以上斜型为主,右侧以平直型为主,两侧有统计学差异(P=0.00)。肾动脉变异的发生率男性24.5%(95% CI 22.3% ~26.8%),女性22.3%(95% CI 20.3% ~ 24.4%)。男性副肾动脉检出率为15.4%(95% CI 13.5% ~ 17.3%),女性为11.1%(95% CI 9.7%~12.7%)。单侧副肾动脉发生率为15.0%,双侧为3.9%。 结论 运用CT可直观、准确地显示肾动脉结构及其变异情况,男性和女性肾动脉的变异差异较大,术前行肾CTA检查可明确肾动脉结构和变异,有利于肾动脉介入术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