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6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小剂量肝素与拉米夫定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所致的失代偿性肝硬化的疗效。方法病人在综合护肝治疗的基础上分三组,对照1组给予常规综合护肝对症治疗,对照2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拉米夫定,治疗组加用小剂量肝素与拉米夫定。结果治疗组在2mo后,除ALT外,其ALB、TBil、HBV DNA和Child-pugh计分与对照1、2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剂量肝素与拉米夫定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失代偿性肝硬化,可显著消退黄疸,提高白蛋白,改善Child—pugh计分。  相似文献   
2.
沈桂堂  顾小军 《首都医药》2008,15(10):42-43
目的 研究双环醇片联合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141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分4组接受治疗,分别为:联合组,40例;双环醇组,38例;胸腺肽组,39例;空白组,24例.记录治疗前、治疗12周和治疗24周后血清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水平及HBV-DNA定量、HBV-DNA阴转率的变化等.结果 在治疗后12周和24周,联合组、双环醇组的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水平有明显下降,较胸腺肽组和空白组有显著差异(P<0.05),但两组间无差异;在12周和24周之间无统计学差异.胸腺肽和联合组HBV-DNA下降和阴转率也高于空白组和双环醇组(P<0.05),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治疗12周后和24周后,联合组和胸腺肽组HBV-DNA下降,较双环醇组(0.99 lg)和空白组(0.56 lg)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周和24周相比无统计学差异.在HBV-DNA的阴转率方面,在12周时,4组间相比无统计学意义,但在24周时,联合组和胸腺肽组的HBV-DNA阴转率较双环醇组和空白组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 双环醇片和胸腺肽联合应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有效降低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改善肝脏功能,同时保证抗病毒疗效,疗效较胸腺肽组未有下降.  相似文献   
3.
为观察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所致的失代偿性肝硬化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作者在所有患者对治疗知情的前提下,于2001年9月开始试用小剂量肝素拉米夫定治疗肝炎后肝硬化,并作长程的追踪观察,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是一种病因未明的肝内胆管进行性非化脓性破坏的疾病,以慢性肝内胆汁淤积为主要临床特征。国外患病率20240/100万,占成人肝移植指征的第2位。关于PBC的报道逐年增多,现将18例PBC的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气管切开术后持续气道湿化符合人体持续湿化要求,可以明显减少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及肺部感染的发生,并可减少吸痰次数。因此提供方便、易操作的恒速湿化工具,并能安全、有效地应用是目前气道持续湿化护理的主要内容。本院头颈科于2005年1月~2009年5月对气管切开120例患者分别采用输液式持续气道湿化法和推注式持续气道湿化法,  相似文献   
6.
疼痛护理是临床医学领域一项重要的新课题,在部分发达国家,已将疼痛列入护理教育的课程中,并将疼痛控制的满意程度作为医疗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标准之一。而急性皮肤擦伤虽不危及生命,但因皮肤的真皮层含有丰富的神经末梢,而清创时的清洗.刮.擦及消毒液的刺激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患者会因痛苦达不到消创效果,创面术后感染率高,延迟愈合。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是一种病因未明的肝内胆管进行性非化脓性破坏的疾病,以慢性肝内胆汁淤积为主要临床特征。国外患病率为20/100万~240/100万,占成人肝移植指征的第2位。本研究用柴胡舒肝汤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PBC,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阿德福韦酯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活动性肝硬化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活动性肝硬化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95例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43例,两组均在保肝、对症等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阿德福韦酯胶囊10mg/d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扶正化瘀胶囊3次/d,3粒/次,疗程24周。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ChildPugh评分下降,肝功能改善,HBVDNA载量下降,配对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患者肝纤维化指标及脾门厚度的下降值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或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能显著提高肝纤维化的治疗效果,改善肝功能,临床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46例乙型重型肝炎血浆置换前后血清IL-15、IL-18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患者血浆置换前后进行血清IL-15、IL-18的检测,并观察其预后。结果:血浆置换前后病情加重及好转组血清IL-15、IL-18和总胆红素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浆置换后IL-15、IL-18血清水平对患者病情变化及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0.
尹有美  沈桂堂  窦宇明  李阳  康大庆 《实用全科医学》2010,8(10):1254-1254,1328
目的研究血浆D-二聚体(D-D)检测对重症乙型肝炎患者的早期预警和疗效评估的作用。方法将重症乙型肝炎患者3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8例,内科综合治疗;治疗组20例,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必净50ml/d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14天的血浆D-D浓度,观察两组患者血浆D-D的变化及转归。结果重症乙型肝炎患者血浆D-D阳性率71.1%,血浆D-D水平(3.09±1.01)mg/L。血必净治疗组和对照组较治疗前D-D水平降低;第7天治疗组D-D较对照组减少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4天,治疗组D-D较对照组降低进一步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病死率(15.0%)与对照组(44.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乙型肝炎患者D-D阳性率高,D-D水平升高与肝炎病情加重有关,凝血反应可能参与了重症乙型肝炎患者的病理过程。血必净治疗可明显下调血浆D-D的表达,改善重症乙型肝炎患者的预后。动态监测D-D对重症乙型肝炎患者有预警作用,可作为评估疗效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