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4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观察加味瓜蒌薤白汤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 MIRI)大鼠心功能指标和心肌组织病理形态的影响。方法:将6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1只、模型组11只、加味瓜蒌薤白汤低剂量组(1.134 g·kg-1)11只、中剂量组(2.268 g·kg-1)11只、高剂量组(4.536 g·kg-1)10只及复方丹参滴丸组(86 mg·kg-1)1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大鼠采用结扎冠状动脉的方式建立MIRI模型。造模成功后,各药物组以相应药物灌胃,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每日1次,共7 d。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肌钙蛋白T(cardiac troponin T,CTNT)、内皮素-1(endothelin-1,ET-1)、血栓素B2(thromboxane B2,TXB2)含量;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大鼠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internal dimension diameter, ...  相似文献   
2.
江艳芬  姚乐  周学春 《上海预防医学》2013,25(6):326-327,331
[目的]观察小剂量胺碘酮联合比索洛尔治疗阵发性房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器质性反复发作的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常规服用胺碘酮,治疗组服用小剂量胺碘酮和比索洛尔,观察治疗结果。[结果]两组患者中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76.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6.9%,两者疗效相近。在心室率的控制、房颤的复发次数及左室收缩功能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胺碘酮联合比索洛尔治疗阵发性房颤疗效与胺碘酮常规量相当,值得临床大样本推广研究。  相似文献   
3.
注射用甲氯芬酯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观察甲氯芬酯静脉用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方法临床确诊为血管性痴呆且认知评分在20分以下、10分以上的轻、中度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应用甲氯芬酯针剂300mg加入0.9%NaCl溶液250mL中静脉滴注,对照组应用VitB6200mg加入0.9%NaCl溶液250mL中静脉滴注,两组患者基础治疗相同,疗程均为14天。结果认知评分,治疗组显效率35%,有效率45%,总有效率达到80%;对照组显效率20%,有效率50%,总有效率为70%,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组显效率60%,有效率20%,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显效率30%,有效率30%,总有效率为60%,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甲氯芬酯静脉用药对脑血管性痴呆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和认知功能的提高疗效显著,且疗程短。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VEGF及Flk-1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制备成功的雄性SD大鼠64只随机分成模型组、依达拉奉组,每组32只。试验后第2天,模型组予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0ml/kg,依达拉奉组予依达拉奉3mg/kg,每日1次。在试验后第3、7、14、28天,两组各处死8只大鼠,大鼠处死前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RT-PCR法检测纹状体VEGF及其受体Flk-1mRNA表达水平,ELISA检测纹状体VEGF蛋白水平。结果 实验后第7、14、28天,依达拉奉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较模型组均显著降低,VEGF mRNA相对表达量、Flk-1mRNA相对表达量、VEGF蛋白相对表达量较模型组均显著升高(均P<0.05)。依达拉奉组第7天神经功能缺失评分低于第3天,第14天低于第7天(均P<0.05)。依达拉奉组第7天VEGF mRNA相对表达量、Flk-1mRNA相对表达量、VEGF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第3天(均P<0.05)。结论 依达拉奉可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运动神经功能,作用机制可能与促使纹状体VEGF及Flk-1表达,保护脑神经有关。  相似文献   
5.
观察硝酸异山梨酯和尿激酶合用及单用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4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用硝酸异山梨酯与尿激酶,对照组单用尿激酶,其它治疗两组无差异。所有病例采用常规生化自动仪测定心肌酶及常规心电图机做全导心电图。结果:治疗组胸痛缓解的时间为40±20分钟,发病至CPK峰值时间为13±4.5小时,CPK峰值为642±48U/L;上述这些项目对照组分别为60±14分钟、20±7小时、1022±71U/L,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而抬高的ST-T下降总和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硝酸异山梨酯和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使胸痛缓解时间及到达CPK峰值时间明显缩短,CPK峰值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6.
急性脑梗死是中老年人的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迄今尚无重大突破,方法虽多,但疗效均不十分肯定,还需临床探讨。随着人们对曲克芦丁的研究进一步深入,其对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作应用曲克芦丁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31例,并与常规治疗方法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小剂量比索洛尔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60例肺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比索洛尔1.25~7.5mg,治疗6个月;每2周随访1次,病情变化随诊,分别于治疗前后查24 h动态心电图、肺功能、心脏超声、6 min步行试验,同时记录再次入院次数、病死率及不良反应率。结果治疗组6 min步行距离,肺动脉收缩压,平均心率,室上性、室性心律失常改善等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再次住院率、死亡率及不良反应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小剂量比索洛尔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疗效确切,短期和长期用药均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中老年女性腰椎椎后肌群退变与腰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以一项前瞻性中国城乡流行病学研究项目招募的社区健康志愿者中的中老年女性作为研究对象,共115例。45岁≤年龄60岁者62例(中年组),年龄≥60岁者53例(老年组)。使用定量CT分别测量其腰椎骨密度,并测量L3椎体中部层面椎后肌群的肌肉面积及脂肪面积,计算腰椎椎后肌群内的肌肉脂肪浸润程度(muscle fat infiltration,MFI)[MFI=脂肪面积/(肌肉面积+脂肪面积)×100%]。采用直线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腰椎骨密度与腰椎椎后肌群退变的关系。结果:中年组的腰椎骨密度、椎后肌群肌肉面积均高于老年组[(132.74±35.74)mg·cm~(-3),(91.43±28.40)mg·cm~(-3),t=6.779,P=0.000;(40.68±6.62)cm~2,(38.01±6.41)cm~2,t=2.182,P=0.031],椎后肌群脂肪面积、MFI均低于老年组[(1.89±0.99)cm~2,(2.34±1.45)cm~2,t=-1.997,P=0.048;(4.48±2.11)%,(5.85±3.44)%,t=-2.604,P=0.010];2组的体质量指数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3.96±3.22)kg·m~(-2),(24.08±3.06)kg·m-2,t=-0.190,P=0.850]。中年组、老年组及总体研究对象的腰椎骨密度均与年龄呈负相关(r=-0.552,P=0.000;r=-0.599,P=0.000;r=-0.690,P=0.000)。中年组腰椎骨密度与椎后肌群脂肪面积及MFI均呈负相关(r=-0.267,P=0.037;r=-0.304,P=0.017),与椎后肌群肌肉面积不存在直线相关关系(r=0.081,P=0.581);老年组腰椎骨密度与椎后肌群脂肪面积及MFI均呈负相关(r=-0.331,P=0.017;r=-0.371,P=0.007),与椎后肌群肌肉面积不存在直线相关关系(r=0.235,P=0.094);总体研究对象的腰椎骨密度与椎后肌群脂肪面积及MFI均呈负相关(r=-0.191,P=0.042;r=-0.214,P=0.023),与椎后肌群肌肉面积不存在直线相关关系(r=0.132,P=0.163)。以腰椎骨密度为因变量,以年龄、体质量指数、腰椎椎后肌群肌肉面积和脂肪面积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到的回归方程分别为,腰椎骨密度(中年组)=379.695-3.929×年龄-7.609×腰椎椎后肌群脂肪面积、腰椎骨密度(老年组)=146.419-1.190×年龄-6.350×腰椎椎后肌群脂肪面积、腰椎骨密度(总体研究对象)=269.577-2.962×年龄-5.307×腰椎椎后肌群脂肪面积。结论:中老年女性腰椎椎后肌群脂肪含量的增加可能会导致腰椎骨密度的下降,是骨质疏松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照定悸方与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早搏气阴两虚型患者的临床效果,评价定悸方治疗冠心病早搏疗效,并总结其组方方义。方法:按照纳入标准纳入60例患者,随机分为定悸方治疗组与稳心颗粒对照组,以SPSS13.0进行分析。结果:定悸方治疗冠心病早搏气阴两虚型具有确切疗效,且在撤减西药后,疗效优于稳心颗粒对照组。结论:肯定定悸方治疗冠心病早搏气阴两虚型的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益气养阴、解毒活血组方对冠心病患者血小板活化、内皮功能紊乱和炎症反应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将86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益气养阴、活血解毒组(治疗1组)、益气养阴组(治疗2组)及对照组,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浆中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1组vWF、GMP-140、CRP、TNF-α、IL-6含量均明显低于其他组(P〈0.05)。结论益气养阴、解毒活血方治疗冠心病能起到改善其内皮细胞损伤、抑制血小板活化、抗动脉炎症反应、改善动脉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