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潜阳育阴颗粒能否改善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指标。方法选取江苏省中医院原发性2级或3级高血压病人102例。以钙通道阻滞剂(CCB)联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为基础治疗,在血压达标的基础上,按照1∶1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给予潜阳育阴颗粒联合西药降压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西药降压治疗,选择35~75岁,肾小球滤过率(eGFR)在60 mL/(min·1.73 m2)以上的血压达标的102例受试者,给药时间为6个月,观察潜阳育阴颗粒改善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指标的作用。结果两组治疗前人口学资料、临床资料、生命体征、生化指标、尿微量白蛋白(U-mALB)、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比值(ACR)、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肾损伤分子-1(KIM-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U-mALB、ACR、KIM-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GA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前后U-mALB、NGAL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前后ACR、KIM-1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尿U-mALB、ACR及血清NGAL、KIM-1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潜阳育阴颗粒可降低高血压早期肾脏损害指标NGAL的表达,有降低U-mALB的趋势,有望为优化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综合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被认为是目前人体内最重要的、抗原呈递能力最强的抗原呈递细胞(antigen-presentingcell,APC),是体内唯一能活化静息T淋巴细胞的APC,是机体免疫应答的始动者,在抗肿瘤免疫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近些年来,基因修饰DC疫苗的出现,弥补了单纯DC功能的不足,增强了其抗肿瘤作用,本文将对基因修饰DC疫苗的抗肿瘤作用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3.
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选择2010-03~2011-03本院门诊及住院首次诊断肾病综合征(NS)伴有高血脂患者共计63例,其中男33例,女30例;年龄31~75岁,平均53.2岁。肾病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①大量蛋白尿(尿蛋白定量>3.5g/d);②低白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30g/L);③高度水肿;④高脂血  相似文献   
4.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肿瘤免疫细胞治疗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方式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成为辅助肿瘤治疗的一种新手段。过继免疫细胞治疗相继出现了不同类型的细胞——T淋巴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树突状细胞(DC)-CIK细胞、自然杀伤(NK)细胞和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细胞等。日前开展的多种类型的免疫细胞临床研究在肿瘤治疗中已经体现出显著的疗效,肿瘤免疫治疗成为快速发展的研究领域。如何选择肿瘤免疫细胞治疗方法和时机,治疗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应当怎么做,如何得到更有说服力的循证医学证据,是值得深入探索的重要问题。对目前的肿瘤免疫细胞治疗现状和未来5年发展做一概述,初步探讨临床研究中的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方向。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子宫内膜癌耐药细胞B-MD-C1(ADR~(+/+))与非耐药细胞B-MD-C1的蛋白质表达谱,识别和鉴定差异表达蛋白,分析差异蛋白与其耐药的关系。方法:采用双向凝胶电泳及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法对B-MD-C1(ADR~(+/+))与BMD-C1细胞进行蛋白质分离和表达谱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差异蛋白质。结果:B-MD-C1细胞与B-MD-C1(ADR~(+/+))相比,蛋白质表达差异〉2倍的蛋白质点有35个,其中18个蛋白点表达上调,17个蛋白点表达下调。应用Mascot软件查询Swiss-prot数据库初步鉴定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24个,这些蛋白质可能是B-MD-C1细胞产生耐药的相关蛋白,包括细胞骨架蛋白、代谢酶类、细胞周期相关蛋白、信号转导和凋亡调控相关蛋白、蛋白合成和参与糖酵解的蛋白等。结论:热休克蛋白、β-微管蛋白、丙酮酸激酶同工酶、核糖体蛋白等是B-MD-C1(ADR~(+/+))与B-MD-C1细胞间的差异蛋白,这些蛋白多与B-MD-C1(ADR~(+/+))细胞耐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研究通过将CD40L基因转染小鼠结肠癌colon26细胞,观察其对小鼠结肠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以期探讨CD40L作为结肠癌基因治疗靶点的可行性.方法:经脂质体将CD40L基因转染小鼠结肠癌colon26细胞后,采用半定量RT-PCR法、Western印迹法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CD40L 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新型四氮唑盐MTS比色法检测CD40L基因转染对细胞生长的影响,FCM法检测其对细胞表面分子表达的影响,半定量RT-PCR法检测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2,MMP-2)mRNA的表达情况,以及Transwell法检测细胞的侵袭能力变化.结果:RT-PCR检测结果显示,转染CD40L基因的小鼠结肠癌colon26细胞中CD40L mRNA的表达量为1.09±0.12,与转染空质粒细胞和未转染细胞相比,分别上调了59.21%和5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基因转染后colon26/CD40L细胞中MMP-2 mRNA水平降低.MTS法检测结果显示,colon26/CD40L细胞的生长速度与未转染细胞无明显变化.FCM法检测结果显示,colon26/CD40L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和CD86水平升高.同时,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colon26/CD40L细胞侵袭能力下降(P<0.05).结论:CD40L基因提高了结肠癌colon26细胞的免疫原性,降低了结肠癌细胞的侵袭能力,抑制了结肠癌细胞的恶性表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黑水缬草Valeriana amurensis抗阿尔茨海默症(AD)有效部位中具有神经保护活性的成分进行筛选,以阐明黑水缬草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药效物质基础。方法采用各种色谱方法对黑水缬草抗AD有效部位进行化学成分分离,并根据理化分析及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利用MTT法筛选具有PC12神经保护作用的单体化合物。结果从黑水缬草抗AD有效部位中共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包括5个双环氧木脂素类化合物:(+)-梣皮树脂醇-4,4′-二-O-β-D-双吡喃葡萄糖苷(1)、(+)-紫丁香-4,4′-二-O-β-D-吡喃葡萄糖苷(2)、青刺尖木脂醇苷(3)、(+)-8,8′-二羟基-松脂素-4,4′-二-O-β-D-吡喃葡萄糖苷(4)、青刺尖木脂醇(5)和6个环烯醚萜类化合物:jatamanin A(6)、7-羟基-8-(羟甲基)-4-亚甲基六氢环戊烯[并]吡喃-1(3H)-酮(7)、4-羟甲基-环戊烯[并]吡喃-7-甲醛(8)、patriscabroside III(9)、jatamanin E(10)及败酱苷(11)。对其进行体外活性研究发现25、12.5和5μmol/L的双环氧木脂素类化合物均能明显减轻Aβ1-42所致PC12细胞损伤。结论环烯醚萜类化合物6~10为该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双环氧木脂素类化合物为黑水缬草抗AD有效部位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部分药效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研究血脂康(降血脂药)对高脂诱导大鼠的血脂及白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3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成3组:正常组、肥胖组和血脂康干预组;分别用普通饲料、高脂饲料以及高脂+血脂康,饲养12周,测定各组血脂以及白介素-6的水平后发现,肥胖大鼠存在血脂代谢紊乱及血清白介素-6水平升高.分别测定3组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IL-6的水平,并分析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肥胖大鼠血清的TG、TC、LDL-C和IL-6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而且血清IL-6水平与TC、LDL呈显著正相关(γ=0.72,P<0.01);血脂康干预,可以显著降低肥胖大鼠的血脂及白介素-6水平.结论 血脂康治疗能够使肥胖组大鼠的血脂及白介素-6水平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表达CD40L的小鼠结肠癌colon26瘤苗体内外对DC活性的影响。方法:以脂质体法将CD40L基因转染colon26细胞获得稳定表达CD40L的colon26/CD40L瘤苗。colon26/CD40L细胞与小鼠骨髓来源DC共培养,流式细胞术检测DC表型变化,RT-PCR法检测细胞因子基因P19、P35、P40、IL-18和IFN-γ的表达,ELISA法检测共培养上清中IL-12、IL-23和IFN-γ的水平。BALB/c小鼠皮下注射colon26细胞制备荷瘤小鼠模型,colon26/CD40L致敏DC治疗荷结肠癌小鼠,ELISA法检测荷瘤小鼠外周血中IL-12、IL-23、IFN-γ、IL-10和TGF-β的水平,H-E染色观察肝、脾和肿瘤组织的病理学变化。结果:成功获得高表达CD40L的丝裂霉素(MMC)处理的colon26/CD40L瘤苗。DC与colon26/CD40L瘤苗共培养后,DC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CD86、MHCⅠ和MHCⅡ表达增高(P<0.01);共培养体系中可检测到P19、P35、P40、IL-18和IFN-γ mRNA的表达,而在其他组未检测到上述基因的表达;共培养细胞上清中有较高水平的IL-12、IL-23和IFN-γ(P<0.01)。colon26/CD40L瘤苗致敏DC治疗组与colon26/CD40L瘤苗治疗组、DC治疗组比较,小鼠移植瘤的体积和质量明显减小和减少(P<0.05);小鼠外周血IL-12、IL-23和IFN-γ明显升高(P<0.01),IL-10和TGF-β明显降低(P<0.01);小鼠移植瘤组织病理变化显著减轻。结论:表达CD40L的丝裂霉素(MMC)处理的结肠癌瘤苗可促进DC的成熟,刺激DC分泌细胞因子,增强DC体内外活性,从而增强治疗体系的抗肿瘤免疫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