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5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42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病男性好发,好发年龄40-60岁;37例急起发病(88.1%);38例(90.5%)以疼痛为主要症状,28例(66.7%)血压增高为主要体征;37例有基础疾病(88.1%),主要为高血压病(57.2%).其次为冠心病、糖尿病、车祸;心脏及大血管彩色B超检查18例,检出率66.7%.31、15和7例分别行CT、MRI、主动脉造影,检出率均为100%;33例内科治疗.3例外科治疗,6例介入治疗,治愈8例(19.0%),好转出院26例(62.0%),死亡8例(19.0%)。结论:主动脉夹层以急起剧烈疼痛为主要症状。主要病因为高血压与引起动脉粥样硬化、主动脉中层变性的疾病;B超、CT、MRI有助明确诊断;本病病死率高,以有效的内科治疗为基础。及时采取手术或介入治疗,是降低死亡率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冠状动脉造影资料与临床资料完整的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83例,以及同期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109例,分别就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狭窄程度、侧枝循环形成情况及临床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单支病变较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少(P<0.05),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三支病变较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多(P<0.05),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90%的狭窄病变较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多,但<90%的狭窄病变较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少(P<0.05),而两组间血管100%闭塞情况相似(P>0.05);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Ⅱ级以上的侧枝循环较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多见(P<0.05);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既往心绞痛与陈旧性心肌梗死病史多见(P<0.05),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较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组明显要低(P<0.01),急性肺水肿、心源性休克、致死性心律失常等严重急性并发症比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组明显要少(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住院期间死亡率和随访3年的冠心病死亡率与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组相似(P>0.05),而梗死后心绞痛比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组则明显增多(P<0.05)。结论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病变相对复杂,多支及严重狭窄病变多,发作前多已有缺血预适应,且侧枝循环多见,这是心肌梗死形成非ST段抬高的主要原因,也决定了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对于血脂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TCA术成功后,用或不用他汀类药物对住院期间病死率、左室射血分数及平均住院天数等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TCA术成功、血清TC与LDLC正常的患者共133例随机分为他汀组(83例)和对照组(69例),观察早期他汀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术成功的患者的住院期间病死率、左室射血分数和住院天数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他汀组的住院病死率下降,左室射血分数增加,住院天数缩短.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成功PCI后,早期他汀治疗可有效改善住院病死率、左室射血分数和住院天数等短期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42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病好发于男性,好发年龄40~60岁;37例急起发病(88.1%);38例(90.5%)以疼痛为主要症状,28例(66.7%)以血压增高为主要体征;37例有基础疾病(88.1%),主要为高血压病(57.2%),其次为冠心病、糖尿病、车祸;心脏及大血管彩色B超检查18例,检出率42.8%,31例、15例和7例分别行CT、MRI、主动脉造影,检出率均为100%;33例内科治疗,3例外科治疗,6例介入治疗,治愈8例(19.0%),好转出院26例(61.9%),死亡8例(19.0%)。结论主动脉夹层以急起剧烈疼痛为主要症状,主要病因为高血压与引起动脉粥样硬化、主动脉中层变性的疾病;B超、CT、MRI有助于明确诊断;本病病死率高,以有效的内科治疗为基础,及时采取手术或介入治疗是降低死亡率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5.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维持窦性心律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运动耐量。而目前对于房颤转律和维持窦性心律以哪种药物疗效最佳尚有争议,我们于2002年1月-2005年1月对105例房颤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组、索他洛尔组与对照组进行疗效对比,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AS)的易感因素、临床表现、诊疗和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16例AA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A型AAS51例,占44.0%,B型AAS65例,占56.0%,二型发病率相似(P>0.05)。高血压病为最常见的病因(占68.1%),其次为易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冠心病与糖尿病。AAS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以疼痛为主要症状者101例,占87.1%,临床表现与分型有关。螺旋CT及CT血管造影(CTA)是诊断AAS最快速的方法,准确率为100%。A型AAS病死率明显高于B型AAS(P<0.05)。AAS中伴有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急性左心衰竭、急性心梗、心包积液、晕厥、休克、急性胰腺炎、急性肠坏死、大面积脑梗死严重并发症者住院期间病死率(64.9%)较总病死率(38.8%)明显增高(P<0.05)。主动脉腔内治疗技术(TEVER)为治疗B型AAS有效的方法。结论 AAS最常见的病因为高血压病,临床表现与分型有关,急性期螺旋CT及CTA优于其他检查,A型AAS病死率明显高于B型AAS,合并有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急性心梗、心包积液、晕厥、休克等严重并发症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7.
急性主动脉夹层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急性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指发病在2周内,各种病因造成主动脉壁内膜破裂,主动脉腔内血液从主动脉内膜撕裂处进入主动脉中膜,使中膜分离,并沿主动脉长轴方向扩展,形成主动脉壁的两层分离状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SS)的诊断、治疗、预后的重要意义.方法 将47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其中不稳定心绞痛(UA)组26例,急性心梗(AMI)组21例,与25例对照组对比,研究各组间的CRP值差异,分析ACS组病变程度与CRP水平的关系.结果 对照组CRP水平明显低于其它两组(P<0.05),AMI组CRP水平明显高于UA组(P<0.05).结论 ACS发生时有炎症表现,CRP水平升高与ACS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为ACS的诊断、治疗、预后提供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