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0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肺静脉内的异位兴奋病灶与房颤的发生密切相关。目前临床应用射频消融作为房颤非药物性治疗方法,通过环绕肺静脉口实施电隔离…。多层螺旋CT不但可以对左心房及肺静脉的靶目标进行观察,并且可以多方位观察活体肺静脉、左心房,能够全面了解肺静脉、左心房及周围毗邻结构的解剖情况,为射频消融治疗房颤提供有价值信息。我们对肺静脉和房颤关系及多层螺旋CT射频消融术环肺静脉隔离术前评估,术后评估及术后随访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LMWHCI)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的影响。方法 80例NSCLC随机分为两组,LMWHCI治疗组为多西紫杉醇(DOC)+顺铂(DDP)+LMWHCI;非LMWHCI治疗组(DOC+DDP)。DOC+DDP方案化疗为DDP75 mg/m~2,静滴2 h,DOC 75 mg/m~2,静滴1 h;每3周为1个周期,共4~6个周期,比较两组一般资料、不良反应、生存率、凝血功能。结果 LMWHCI治疗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8.7%、42.4%、21.2%,均显著大于非LMWHCI治疗组(46.5%,20.3%,9.3%;P0.05)。LMWHCI治疗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LMWHCI治疗组治疗前及治疗后Fbg、D-D、aPTT、P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MWHCI治疗组治疗后Fbg、D-D、aPTT、PT较非低LMWHCI治疗组明显降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MWHCI联合DOC+DDP方案治疗NSCLC患者可以改善生存率、凝血功能;而且疗效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心房颤动(房颤)环肺静脉电隔离(CPVA)术前后肺静脉间嵴部宽度的变化。方法房颤患者共24例,CPVA术前及术后3~6个月用64排螺旋CT测量其肺静脉间嵴部宽度。结果与CPVA术前相比,术后房颤患者左侧肺静脉间嵴部宽度及左肺静脉与左心耳间嵴部宽度无明显变化(P=0.059~0.380),右侧肺静脉间嵴部宽度及左心房容积明显缩小(P=0.000~0.014)。结论房颤患者CPVA术后右侧肺静脉间嵴部宽度及左房容积逆重构,而左侧肺静脉间嵴部宽度及左肺静脉与左心耳间嵴部宽度未见明显逆重构。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CT三维成像技术研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行环肺静脉电隔离术(CPVA)前后肺静脉的形态学变化。方法:房颤患者共28例,行CPVA术(6.5±3.9)个月后进行随访,根据术后有无复发分为成功组(22例)和复发组(6例)。应用64排螺旋CT测量CPVA术前、后肺静脉口的径线、截面积、左心房容积,研究射频消融术后肺静脉的形态学特点并与术前做对比分析。结果:成功组术后左心房容积、左上肺静脉口最大径、右上肺静脉口最大径、右上肺静脉口最小径、右下肺静脉口最大径、右下肺静脉口最小径、4个肺静脉口截面积较术前缩小(P<0.05)。复发组术后仅见右下肺静脉口最大径、左下肺静脉口及右下肺静脉口面积较术前减少(P<0.05)。CPVA术后肺静脉的最大径及最小径狭窄率小于50%者分别为61.6%及56.3%;狭窄率50%~70%者分别为3.6%和5.4%。结论:(1)CPVA成功后可逆转房颤患者的肺静脉和左心房重构,而复发组未出现明显逆重构。(2)CPVA术后可引起部分患者无症状性肺静脉狭窄。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CT三维成像评价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行环肺静脉电隔离(CPVI)术后肺静脉狭窄的发生情况。方法对28例行CPVI术(6.5±3.9)个月的房颤患者进行随访,研究导管消融术后肺静脉的形态结构学特点与术前做对比分析;应用64排螺旋CT测量CPVI术前后肺静脉口的径线、截面积、左心房容积。结果 CPVI术后肺静脉的最大径、最小径轻度狭窄率分别为61.6%、56.3%。中度狭窄率分别为3.6%、5.4%;所有患者随访时未出现静息或活动后肺静脉狭窄的常见症状。结论 CPVI术后可引起部分患者无症状性轻度及中度肺静脉狭窄。  相似文献   
8.
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研究表明,部分患者的房颤由上腔静脉触发或驱动,上腔静脉隔离是治疗此类房颤有效的方法.本文就上腔静脉的解剖、上腔静脉起源房颤的发生机制、电生理特点与消融治疗及其并发症的预防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唐梅艳  刘浩  伍伟锋  朱立光  王炎  曾晓春  林明宽  张棠  李希 《临床荟萃》2011,26(10):841-844,F0002
目的应用64排螺旋CT观察环肺静脉电隔离(CPVA)术对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LA)、左心耳(LAA)、LA顶部结构的影响。方法心房颤动患者共28例,行CPVA术3~14.8(6.5±3.9)个月后进行随访,根据术后有无复发分为成功组(22例)和复发组(6例)。应用64排螺旋CT测量CPVA术前、后LA[包括LA横径(LA1)、上下径(LA2)和前后径(LA3)、LA容积]、LAA(包括LAA口长径、短径和面积、LAA长度、LAA容积)、LA顶部(包括LA顶长度、距离和深度)的相关径线。结果成功组CPVA术后的LA1、LA2、LA3、LA容积、LAA口长径、LAA口面积、LAA容积、LAA长度、LA顶长度、LA顶距离术后比术前减小,术前术后分别为LA1(6.97±0.87)cm vs(6.32±0.94)cm,LA2(6.02±0.84)cm vs(5.63±0.63)cm,LA3(3.71±0.64)cm vs(3.46±0.59)cm,LA容积(83.61±25.98)cm3vs(66.11±22.84)cm3,LAA口长径(3.01±0.54)cm vs(2.64±0.62)cm,LAA口面积(4.99±1.79)cm2vs(4.11±1.94)cm2,LAA容积(11.11±4.34)cm3vs(9.59±4.82)cm3,LAA长度(3.99±0.84)cm vs(3.74±0.82)cm,LA顶长度(4.02±0.89)cm vs(3.55±0.76)cm,LA顶距离(3.90±0.88)cm vs(3.43±0.73)cm(均P〈0.05);LAA口短径和LA顶深度无明显变化(P〉0.05)。复发组CPVA术前、后比较,除了LA2较术前减小(6.43±1.04)cm vs(5.92±1.27)cm(P〈0.05),余LA、LAA、LA顶部结构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成功组CPVA术后的LA、LAA、LA顶部较术前减小,即结构重构可以逆转;而复发组CPVA术前、后比较LA、LAA、LA顶部无明显变化,未出现逆重构。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