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神经阻滞对骨科手术患者免疫能力及并发症的影响,为临床提供更为科学的数据作为支撑。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20年11月厦门大学附属福州第二医院收治的194例骨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7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全身麻醉,观察组患者实施神经阻滞麻醉。比较术后24 h两组患者CD3+、CD4+、CD8+和NK等免疫细胞,以评估两组患者免疫能力。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比两组患者的应激反应指标水平。结果:术后24 h,观察组CD3+、CD4+、CD8+和NK细胞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622、7.826、7.593、7.402,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786,P<0.05);观察组患者的Col、GLU、NE、E、8-iso-PGF2α、Ang II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骨科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提高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依从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9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法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组建持续质量改进团队,通过PDCA四步法加强胰岛素治疗的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水平及胰岛素治疗的依从性。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FBG、2 h PBG、HbA1c、TG、T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胰岛素正确使用、准确胰岛素剂量、准确注射次数、注射部位定时轮换、按时进餐依从性分别为88.9%、86.7%、80.0%、82.2%、84.4%,均高于对照组的57.8%、66.7%、60.0%、62.2%、64.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可以提高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的依从性,提高血糖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用于下肢骨科手术的安全性、适用性。方法80例择期下肢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分成Ⅰ组(CSEA组)与Ⅱ组(硬膜外组)各40例。选L2~3或L3~4间隙行硬膜外穿刺。Ⅰ组穿刺成功后经硬膜外针置腰穿刺针,见脑脊液后注入腰麻药物,朝头端硬膜外置管3.0cm,转为平卧位,并注意麻醉平面的控制,15min后转为手术体会。Ⅱ组先予试验量4~5ml,10min后根据阻滞平面及患者反应追加全量。观测麻醉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完全患者比例、两组阻滞平面及术中术后不良反应。结果Ⅰ组的麻醉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均较Ⅱ组短(P<0.01);麻醉用药量较Ⅱ组明显减少(P<0.01)。Ⅰ组阻滞完全,Ⅱ组有21.8%需要辅用其他镇静镇痛药。两组阻滞平面及麻醉后低血压的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SEA用于下肢骨科手术患者具有起效快、镇痛肌松完善、麻醉用药量小、麻醉维持平稳等特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60例需进行动态血糖监测的糖尿病患者按住院时间先后分成A、B组,先入院的30例为A组,护理人员按常规完成3天动态血糖监测记录及病情观察;后入院的30例为B组,护理人员经系统学习导致清晨高血糖原因后,完成3天的动态血糖监测记录及病情观察。结果 B组发生清晨高血糖和夜间无症状低血糖的人数明显减少。结论应用仪器设备发现护理工作的"盲点",指导护理人员系统学习清晨高血糖的原因后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能够促进血糖控制平稳,有效减少清晨高血糖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6.
7.
<正> 输血是临床上常用的一项重要的急救治疗措施,如:烧伤、贫血、严重感染、营养不良、手术期及出血性疾病等均把此项措施列为首选。而临床上盲目地输“太平血”,不但不能起到“多多益善”的效果,相反,经血液传播疾病的趋势日益严重。除此以外,输血还可使2%—10%的病人发生程度不等的不良反应,如:溶血反应、严重过敏反应、细菌污染反应等等,有些是急性的,有些是迟发的,有些是可以预防的,而有些却不能  相似文献   
8.
林慧卿  王良山 《海南医学》2007,18(12):108-109
目的 探讨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用于乳腺小手术的安全性、适用性.方法 60例乳腺小手术患者随机分成硬膜外腔阻滞(Ⅰ组)30例,异丙酚复合芬太尼微泵静脉输注全麻(Ⅱ组)30例.Ⅰ组选T4-5椎间隙行硬膜外腔穿刺阻滞,必要时静脉辅用氟芬合剂.Ⅱ组先以异丙酚2mg/g,芬太尼2~3ug/g静脉注射,后接微量输液泵注入异丙酚与芬太尼混合液,调节注入速度为异丙酚8~10mg/kg/h,芬太尼2~3ug/kg/h.缝皮前停异丙酚.观察麻醉前T1、麻醉后30minT2、手术结束T3时BP、HR、SPO2变化同时记录麻醉效果评级、手术后满意度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 术中Ⅰ组MAP、HR下降较Ⅱ组剧烈,组内、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Ⅱ组麻醉效果评级在1,2级的为100%,Ⅰ组只有70%,2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Ⅰ组患者均有术中知晓,术后出现恶心呕吐9例,手术后满意度评分3分的仅30%,Ⅱ组均无术中知晓,未发现恶心呕吐病例,手术后满意度评分3分的为100%,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用于乳腺小手术诱导及清醒快,麻醉维持平稳、安且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腰丛联合臀上皮神经阻滞在高龄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为围术期寻找更有效安全的方法。方法将60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高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与实验组30例。观察组在手术中应用腰丛联合臀上皮神经阻滞复合浅全身麻醉,对照组单纯全身麻醉,比较两种麻醉效果及镇痛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术中血流动力学更稳定,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麻醉药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镇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腰丛联合臀上皮神经阻滞技术复合浅全身麻醉应用于高龄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中,效果明显,安全性高,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10.
李星  林慧卿  叶斌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5):155-156,158
目的探讨小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38例婴幼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38例患儿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92.1%)、呕吐(47.4%)、惊厥(42.1%)、脑膜刺激征阳性(44.7%)、前囟紧张(34.2%),治愈27例(71.0%),好转8例(21.1%),转外科治疗3例(7.9%)。治疗前脑脊液检查外观混浊、球蛋白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3.7%和92.1%,高于治疗后的7.9%和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白细胞数、蛋白定量、葡萄糖定量均降低(P〈0.05)。结论小儿化脓性脑膜炎临床表现不典型,确诊依赖于脑脊液检查,应用敏感有效的抗生素、辅以地塞米松治疗,可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减少并发症及后遗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