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8篇
综合类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对比测定了克山病病区、非病区和低硒非病区健康人发铜、锌、锰、铁含量。提示病区低硒人体铁水平与克山病发病的关系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正> 张某,女,46岁,农民,陕西旬邑人。患者5年前有心慌、气短、头昏。两年前发现心跳缓慢。1年来时有晕厥,周身浮肿。当地拟诊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原因待定。经用强心、利尿剂后浮肿消退,但晕厥发作仍频,不能下床活动,遂住入当地医院。体检T 36℃,P 36次/分,R20次/分,Bp140/70mmHg。慢性病容,面色灰暗,口唇及颊部发绀,颈静脉无怒张,肺部无异常发现。心界向左扩大,心尖搏动位于左腋前线第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103例潜在型克山病的观察结果,观察时间3~16.5年(平均13.9±3.1年)。所取得资料表明1.潜在型克山病的病死率14.6%,13例转为慢型,不稳定的潜在型克山病的预后较稳定的差;2.在心电图上具有 ST—T 改变同时有其它异常者其危险性较大;3.由于病人吃了含硒量高的非病区麦面,故血浆硒与发硒含量达到了非病区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5.
心导纳微分图是近年来国际上非创伤性心血管检查的一种新技术,文献报道用导纳法测定心输出量较阻抗法要好。本文报道使用该技术对小儿克山病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了100例克山病患儿和100例健康儿童的心阻抗微分图的所见。心输出量、HI 在亚急型和慢型病例低于正常儿童(P<0.001),但总外周阻力及 PEP/LVET 是明显增高(P<0.001)。在潛在型病例中 PEP/LVET 明显增高(P<0.01),而 HI 明显降低(P<0.001),其他各参数潛在型病例同健康儿童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C 波双峰在22例亚急型和28例慢型病例分别是4和8例。舒张早期异常 O 波在亚急型与慢型病例分别占82%和64%,但在潛在型与健康儿童中没有。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了作者在1972~1991年间所观察到的113例潜在型克山病发生猝死11例。结果表明:不稳定的较稳定的潜在型患者易发生猝死;心电图有多项异常改变者似有发生猝死的高危性。  相似文献   
8.
对比研究了克山病病区和非病区居民的硒状态、血栓素(TXA_2)水平以及血小板聚集性形态,并观察了补硒的影响。发现:(1)血硒水平低的病区居民血小板GSH-Px活性也低;血浆TXA_2、血小板TXA_2生成和聚集性均显著高于非病区;血小板形态有异常,出现变形和团聚血小板。(2)给病区居民补硒(亚硒酸钠,200μgSe/d)12周后,红细胞硒和GSH-Px活性显著增高,血浆TXA_2、血小板TXA_2生成和聚集性均显著低于未补硒居民,但血浆前列环素和β-血小板球蛋白(βTG)、血小板βTG含量和释放率无显著变化;补硒可明显减轻病区居民血小板的形态改变。提示,病区低硒居民血小板的高活化反应是克山病发病的一个危险因素;补硒预防克山病发病的机理之一,在于缓解病区人体血小板的高反应性,从而消除心肌围血管病变发生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用心导纳微分图对比观察了稳定的与不稳定的潜在型克山病患者各30例及健康人50例的血流动力学。结果显示,不稳定的潜在型克山病患者存在着亚临床或早期心功能不全。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