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4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肥胖患者胰升糖素水平变化及其对空腹血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肥胖患者胰升糖素的变化特点及其对血糖的影响。方法 将 82例患者根据体重指数分为 3组 :A组 (BMI <2 4,n =2 3 )、B组 (2 4≤BMI <2 7,n =2 7)、C组 (BMI≥ 2 7,n =3 2 ) ,分别测定胰升糖素、胰岛素、空腹血糖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与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  3组胰升糖素分别为 (15 6.3± 5 8.6)、(186.7± 67.5 )、(2 2 2 .2± 88.4)ng·L-1,C组与A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3组胰岛素分别为 (15 .4± 4.7)mIU·L-1、(2 0 .6± 9.6)mIU·L-1、(2 2 .3± 10 .6)mIU·L-1,B组、C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P <0 .0 1) ;B、C两组胰升糖素与空腹血糖呈正相关。结论 肥胖患者胰岛素、胰升糖素一致性增高 ,胰升糖素的增高是空腹血糖增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的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选取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筛查>25分者,其中单纯T2-DM老年患者(DM组)62例,年龄、性别和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N组)35例。选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作为认知功能的测评工具。检测入选病例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及血脂水平。结果 DM组与N组相比,HbA1c、FBG、PBG、三酰甘油(TG)、血清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显著升高(P<0.01或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降低(P<0.01)。DM组的MoCA总分明显低于N组(P<0.01)。DM组MoCA评分与HbA1c、PBG、TG、年龄、受教育年限及LDL-C呈负相关(r=-0.40、-0.37、-0.34、-0.32、-0.29、-0.26,P<0.01或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HbA1c是影响MoCA评分的风险因素。结论老年T2-DM患者认知功能减退,血糖控制不良、血脂紊乱、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等因素与MCI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食管癌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miR-9的表达差异,并对潜在的miR-9靶基因进行预测。 方法:采用SYBR Green I染色的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对50例食管癌及配对癌旁正常组织 标本中miR-9基因的表达水平进行定量分析,并运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miR-9的靶基因进行预测。结 果:miR-9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0. 05),且与患者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组织学分型、TNM分期无关(P〉0. 05)。对miR-9预测得到GOLPH3、RAB34、 ALCAM靶基因。结论:miR-9在食管癌组织中低表达,而且与淋巴结转移有关,可能在食管癌的发病 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住院DM患者62例,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其中对照组患者进行DM教育,试验组患者进行DM教育的同时参加监测日记填写。结果试验组低血糖发生次数低于对照组,其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脂(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I-I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的控制也比对照组理想。结论建立血糖监测日记对DM治疗很有辅助作用,值得建立。  相似文献   
5.
背景:Dlxin 1可与成骨相关转录因子Dlx、Msx家族成员相互作用调节其转录活性,骨形态发生蛋白2可诱导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C3H10T 1/2)向成骨细胞分化。 目的:对C3H10T 1/2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中Dlxin 1基因的表达及骨形态发生蛋白2调控机制进行初探。 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分子水平实验,于2007-03/10在暨南大学生物工程研究所实验室完成。 材料:C3H10T 1/2细胞为ATCC产品,骨形态发生蛋白2为自产,DH5α为自备。 方法:用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骨形态发生蛋白2对基因表达的影响,用双荧光报告载体系统搜寻Dlxin 1的上游启动子元件,用凝胶迁移实验(EMSA)对其精确定位。 主要观察指标:①细胞中Dlxin 1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②pGL3-Dlxin 1系列缺失突变报告载体荧光活性及启动子片段与C3H10T 1/2细胞核蛋白的结合能力检测。 结果:在转录水平上骨形态发生蛋白2可以诱导Dlxin 1基因表达上调;Dlxin 1启动子基础活性和骨形态发生蛋白2诱导活性调控区域均位于转录起始位点上游-943 ~-728 bp之间;EMSA证实,-758 ~ -748 bp这一片段是调控核心区域。 结论:转录因子通过与Dlxin 1启动子上游TATA box结合来调控Dlxin 1基因的转录。  相似文献   
6.
杨松海  邓跃华  刘传磊  李帅  刘弋 《安徽医药》2012,16(10):1444-1446
目的 通过检测结直肠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的热休克蛋白糖蛋白96(Heat Shock Protein glycoprotein 96,HSP gp96)和癌胚抗原(Carcino Embryonic Antigen,CEA)的表达,探讨HSP gp96和CEA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8例结直肠癌及相应癌旁组织中的HSP gp96和CEA的表达情况.结果 HSP gp96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χ2=47.400,P<0.001),在低分化型癌中的表达高于中、高分化型(χ2=4.136,P=0.042),淋巴结转移阳性的病例中表达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的病例(χ2=6.029,P=0.014),Dukes 分期C期+D期中表达高于A期+B期(χ2=6.820,P=0.009),HSP gp96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CEA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χ2=52.391,P<0.001),淋巴结转移阳性的病例中表达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的病例(χ2=4.026,P=0.045),Dukes 分期C期+D期中表达高于A期+B期(χ2=5.640,P=0.018),CEA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及分化程度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且 HSP gp96和CEA的表达存在关联(χ2=9.374,P<0.05,r=0.326).结论HSP gp96和CEA共同参与了结直肠癌的发展、侵润及转移;HSP gp96可作为结直肠癌新的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全反式维甲酸(all Hans retinoic acid,ATRA)诱导肝癌细胞SNU-398表达nm23H1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ATRA处理肝癌细胞株SNU-398后不同时间采用定量RT-PCR检测nm23-H1的表达水平.用ATRA受体(retinoic acid receptor,RAR)的选择性激动剂与阻滞剂处理SNU-398细胞,观察nm23-H1表达与细胞侵袭力的变化.克隆nm23-H1启动子系列缺失突变片断,Luciferase报告基因检测ATRA对启动子活性的影响.结果 ATRA能够明显上调nm23-H1的转录水平,并具有时间依赖关系.RARγ激动剂能够明显促进nm23-H1转录水平的上调,并抑制SNU-398的体外侵袭力.启动子片断-1 260 bp的活性在ATRA的诱导下较对照上调3.5倍左右.结论 ATRA能够通过RARγ上调nm23-H1的转录以及体外抑制肝癌细胞株SNU-398的侵袭力.nm23-H1启动子潜在的ATRA调控位点位于-478至-1 260bp之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儿茶酸(PCA)对人胶质瘤细胞株U251MG增殖、凋亡的影响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常规培养人胶质瘤细胞株U251MG。应用噻唑蓝(MTT)技术检测0、2.5、5.0、10.0、20.0μmol/L浓度PCA干预后各组细胞的活性。流式细胞术(FCM)检测PCA对U251MG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应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U251MG在药物干预前后增殖凋亡相关基因和的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蛋白的变化,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0μmol/L的PCA干预48 h后细胞活性为0.881±0.079、2.5μmol/L为0.757±0.077、5.0μmol/L为0.600±0.101、10.0μmol/L为0.532±0.056(F=35.131,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T-q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随PCA浓度增加,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mRNA表达水平为1.172±0.153、0.756±0.059、0.601±0.061、0.390±0.059、0.236±0.036(F=55.618,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蛋白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934±0.071、0.781±0.053、0.650±0.045、0.384±0.046、0.174±0.019(F=113.681,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CM结果显示,PCA组U251MG细胞的G0/G1期比例[(71.033±8.570)%]高于对照组[(52.057±6.735)%,t=3.01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2/M比例[(18.833±7.639)%]低于对照组[(36.910±5.328)%,t=-3.36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增殖相关蛋白Cyclin A、Cyclin D1、Cyclin E表达在PCA组低于对照组(0.405±0.047比1.217±0.101、0.673±0.070比1.166±0.110、0.604±0.085比1.286±0.085,t=-12.625、-6.549、-9.827,P<0.01),而p21、p27表达在PCA组高于对照组(1.206±0.096比0.575±0.046、0.990±0.086比0.481±0.045,t=10.267、9.083,P<0.01)。FCM结果显示,PCA组U251MG细胞凋亡率(29.971±7.572)%高于对照组[(10.264±3.121)%,t=4.168,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凋亡相关蛋白bcl-2、pro-Caspase-3、pro-Caspase-9表达在PCA组低于对照组(0.337±0.024比1.198±0.113、0.430±0.044比1.150±0.098、0.486±0.049比1.278±0.107,t=-12.909、-11.609、-11.656,P<0.01),bax、cleaved-Caspase-3、cleaved-Caspase-9表达在PCA组高于对照组(1.312±0.097比0.471±0.051、1.173±0.140比0.460±0.052、1.245±0.089比0.606±0.080,t=13.292、8.269、9.249,P<0.01)。Westernblot结果显示,PCA组U251MG细胞MAPK信号通路中p-ERK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0.591±0.047比0.989±0.084,t=-7.162,P<0.01)。结论PCA能通过调控MAPK信号通路中p-ERK的活性而抑制胶质瘤细胞U251MG的增殖,并促进凋亡。  相似文献   
9.
背景:Dlxin 1可与成骨相关转录因子Dlx、Msx家族成员相互作用调节其转录活性,骨形态发生蛋白2可诱导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C3H10T 1/2)向成骨细胞分化.目的:对C3H10T 1/2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中Dlxin 1基因的表达及骨形态发生蛋白2调控机制进行初探.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分子水平实验,于2007-03/10在暨南大学生物工程研究所实验室完成.材料:C3H10T 1/2细胞为ATCC产品,骨形态发生蛋白2为自产,DH5α为自备.方法:用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骨形态发生蛋白2对基因表达的影响,用双荧光报告载体系统搜寻Dlxin 1的上游启动子元件,用凝胶迁移实验(EMSA)对其精确定位.主要观察指标:①细胞中Dlxin 1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②pGL3-Dlxin 1系列缺失突变报告载体荧光活性及启动子片段与C3H10T 1/2细胞核蛋白的结合能力检测.结果:在转录水平上骨形态发生蛋白2可以诱导Dlxin 1基因表达上调;Dlxin 1启动子基础活性和骨形态发生蛋白2诱导活性调控区域均位于转录起始位点上游-943~-728 bp之间;EMSA证实,-758~-748 bp这一片段是调控核心区域.结论:转录因子通过与Dlxin 1启动子上游TATA box结合来调控Dlxin 1基因的转录.  相似文献   
10.
杨松海  刘玉海 《安徽医学》2021,42(8):886-888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经肛在乙状结肠造口还纳术中的应用,并分析其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9年8月合肥市第一人民集团医院滨湖院区急诊外科微创外科收治的16例乙状结肠造口术后患者的术中、术后及随访资料,探讨腹腔镜联合经肛在乙状结肠造口还纳中的应用效果.结果 16例患者手术时间为(125.02±20.32)min,术中出血量为(40.30±10.43)mL;术后3天,无痛0例,轻度疼痛11例(68.75%),中度疼痛4例(25.00%),重度疼痛1例(6.25%);切口感染3例(18.75%),无一例吻合口漏及术后出血发生;术后1年随访,切口刺痛或麻木感2例(12.50%),无一例肠梗阻发生.结论 腹腔镜联合经肛在乙状结肠造口还纳术中的应用是安全可行的,在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术后疼痛及降低切口感染率等方面优势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