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6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评价不同钙通道阻滞剂联合叶酸对老年轻中度高同型半胱氨酸(Hey,H型)高血压患者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单盲、平行对照方法,纳入2011年6月至2014月6月在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心血管病科门诊或住院治疗的原发性H型高血压Ⅰ~Ⅱ级患者90例,其中男42例,女48例,年龄(66.9±3.5)岁。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苯磺酸氨氯地平组,苯磺酸左氨氯地平组和非洛地平缓释片组,每组30例,均联合叶酸连续口服药物4周。按时监测血压,并予试验开始前、治疗4周时进行血浆Hcy、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测定。结果 3种钙通道阻滞剂联合叶酸均可降低老年轻中度H型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和血浆Hcy水平,且苯磺酸氨氯地平组降低收缩压的幅度和血浆Hcy水平大于其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苯磺酸氨氯地平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血浆NO和SOD水平升高,ET-1和MDA水平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钙通道阻滞剂联合叶酸可用于降低老年轻中度H型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和血浆Hcy水平,且以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叶酸为优。  相似文献   
2.
意外伤害发生率已经超过其他疾病,成为0~14岁儿童第一大健康"杀手".目前,意外伤害已经成为我国14岁以下儿童死亡的首要原因,意外伤害已经超过肺炎、恶性肿瘤、先天畸形和心脏病四种常见儿童疾病死亡的总和而高达26.2%.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对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治疗再通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98例AMI患随机分为麝香保心丸组(46例)与对照组(52例),两组均以尿激酶常规溶栓治疗。麝香保心丸组在溶栓治疗同时口服麝香保心丸。1个月后比较2组再通标准各项指标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再通指标中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麝香保心丸组为51.43%明显低于对照组80.49%,有显差异(P<0.05);心力衰竭发生率8.7%低于对照组30.77%(P<0.05),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4.35%低于对照组19.23%(P<0.01)。结论:麝香保心丸配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AMI,可提高疗效,减少再灌注心律失常等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1987年我结婚后发现爱妻经常犯偏头痛的毛病(其实已有近10年的病史),发作起来少则三五日,多则半月有余,经常以药来暂缓疼痛。后来妻子怀孕了,因怕影响胎儿正常发育,不再轻易服药,为此痛苦异常。情急之下,我想起自己曾因晚上睡前烫脚发汗而治愈感冒头疼的事,就让她用热水烫手脚试试,果然灵验,就坚持下来到现在。如今,她除感冒着凉时偶犯偏头痛外,已经基本上不再犯病。现  相似文献   
5.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治疗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韩文忠  郭华  杨宝刚 《中国医药》2006,1(3):138-139
目的观察小剂量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90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平行分为3组。对照组给予利尿剂和地高辛、卡托普利治疗;阿司匹林组加服阿司匹林75mg/d;氯吡格雷组加服氯吡格雷75mg/d。分别于入选时、入选后1月、6月、1年在静息状态下,利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早、晚期充盈速度之比(E/A)。结果氯吡格雷组可明显改善左心室的收缩功能,并存在一定的时一效关系,优于其它组(P〈0.01),而阿司匹林组疗效差;各组舒张功能的改善作用不明显(P〉0.05)。结论冠心病心力衰竭治疗加用抗血小板药物有意义,但应选氯吡格雷,尽量避免使用阿司匹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水蛭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率和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冠心病心绞痛心血瘀阻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2组患者随访观察12个月后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TA),并于术前和术后12个月检测患者血小板最大聚集率、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血小板因子4(PF4)和D-二聚体(D-dimmer)水平。结果治疗组ISR发生率8%,对照组为13%,治疗组ISR发生率呈下降趋势;2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GMP-140、PF4和D-dimme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水蛭可降低血小板最大聚集率、GMP-140、PF4和D-dimmer,对PCI后ISR有一定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水蛭提取物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VAP)心血瘀阻证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血栓素B2(TXB。)和6-酮-前列腺素(6-Keto-PGFla)的影响。方法将60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血瘀阻证患者随机分为水蛭提取物组(治疗组)和常规组(对照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分别测定血清N0、ET-1、TXB2和6~Keto-PGFla水平。结果治疗组治疗后NO、6-Keto-PGFla水平升高,ET-1、TXB2水平下降,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水蛭提取物具有改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血瘀阻证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替罗非班对急性下肢静脉血栓患者血小板聚集率、纤溶系统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治疗第7天和第14天分别测量下肢周径差,比较下肢周径差变化情况。入院即刻和治疗后48小时检测两组患者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PAR)、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PA) 、纤维酶原激活抑制物-1 (PAI-1)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后周径差均较治疗前减少,治疗组较对照组减少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小时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tPA、FDP升高,MPAR、PAI-1、hs-CRP、IL-6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罗非班可进一步减轻患肢肿胀,促进血栓再通,其可抑制血小板聚集,进一步促进纤溶,并降低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构建一种检测心肌肌红蛋白的压电免疫芯片,探讨压电免疫传感技术用于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等疾病的可行性。方法:设计四通道芯片微阵列,分别应用巯基自组装法、戊二醛交联法、蛋白A法固定心肌肌红蛋白单克隆抗体,从抗体固定量、响应特性等方面比较三种固定方法的优缺点,探讨抗体的最佳固定方法,并对抗体固定条件进行优化。观察该芯片检测心肌肌红蛋白的灵敏度、线性范围、精密度与重复性及非特异性反应等。检测临床标本并与酶联荧光法进行对比,评价该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Sulfo-LC-SPDP巯基自组装法芯优于其他两种方法,以此法构建的压电免疫芯片可用于半定量检测心肌肌红蛋白。但限于现有的实验条件,目前尚无法实现精确定量检测。结论:构建的压电免疫芯片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等特点,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观察与分析生脉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从2016年7月至2017年9月来我院就诊的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中选取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100例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两组患者分别实施西药治疗、西药治疗联合生脉注射液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更佳,治疗前后患者血压、心率、左室射血分数等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脉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康复进度,从而全面提高治疗效果,提升患者生存质量,疗效安全确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