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5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胸腺肽在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并探讨胸腺肽在糖尿病合并结核病患者抗结核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入选的90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7例)和对照组(n=43例),对照组在维持血糖基础上予常规抗结核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胸腺肽注射液皮下注射,连用12周,对比两组治疗3个月后抗结核治疗效果。结果 1治疗90 d后,观察组CD+4构成比及CD+4/CD+8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水平这P0.05,而CD+8构成比(23.3±5.7)%显著低于对照组。2两组血糖控制平稳,观察组与治疗组空洞闭合比例、病灶吸收比例及痰菌阴转比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3两组药物不良反应类型与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在有效控制血糖基础上,抗结核治疗中加用胸腺肽注射液能提高细胞免疫水平,加快空洞闭合、痰菌阴转与病灶吸收。  相似文献   
2.
微创穿刺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对象与方法我科采用微创穿刺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23例,其中男18例,女5例;年龄42~83岁,平均67.1岁。均有不同程度的头痛、头晕,  相似文献   
3.
[目的]介绍急性梗阻性脑积水急诊救治方法并探讨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梗阻性脑积水43例患者,应用YL-1型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做额角穿刺并进行紧急脑室外引流术,统计穿刺成功率,并于手术前后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来评价昏迷指数的变化。[结果]患者穿刺成功率100%,穿刺后1~2min见脑脊液流出,脑室外引流术后GCS昏迷指数提高2分。[结论]YL-1型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可有效、快捷地通过额角穿刺来进行脑室外引流,不仅穿刺成功率较高,而且可改善患者术后的昏迷状态,为患者进一步诊治赢得宝贵时间,建议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栓塞术中动脉瘤再破裂的相关因素及救治体会。方法:10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行介入栓塞术,有4例术中发生动脉瘤再破裂。结果:1例为弹簧圈解离后动脉瘤自发破裂,1例为微导丝顶破动脉瘤,2例为微导管头顶破动脉瘤。其中2例继续行弹簧圈填塞,2例改行开颅手术夹闭。1例患者留有轻度偏瘫,其他患者没有留下后遗症。结论:动脉瘤再破裂后一部分可以继续填塞弹簧圈治疗,另一部分可以选择开颅手术夹闭,且大部分不留下后遗症。  相似文献   
5.
<正>结核病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之一,近年来老年人群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同时由于抗结核药物的广泛应用,致使结核病的耐药问题尤为突出[1],且成为当今世界结核病控制的难题之一,而老年结核病的耐药问题表现更为明显,给临床治疗带来了较大困难[2],本研究通过对近五年来我市老年肺结核的耐药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总结其临床流行病学特征和影响因素,以期对于耐药结核病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微刨穿刺术抽吸基底核脑出血术后脑脊液引出对血肿清除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基底核区脑出血的临床资料,均行微创穿刺术,对比术后有脑脊液引出与无脑脊液引出血肿清除牢的差异.结果术后有脑脊液引出34例,水后第3天血肿清除牢达85%以上者28例(82.4%);无脑脊液引出58例,术后第3天血肿清除率达85%以上者27例(46.6%);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微创穿刺术治疗基底核区脑出血,术后脑脊液引出有助于血肿的排出。对基底核区出血破入脑室的病例,应选择合适的穿刺点使穿刺针尖更靠近脑室壁破口,以有利于引血脑脊液,提高血肿清除牢。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采用胸腔置管联合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76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胸腔抽液术和抗结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胸腔置管联合尿激酶治疗。结果:治疗组的引流量、胸液吸收时间和胸膜肥厚发生率分别为(3 689±362)mL、(12.5±2.0)d、1.14%(1/88)较对照组(2057±352)mL、(21.0±3.0)d、6.82%(6/88)明显改善(均P0.05)。治疗后胸水蛋白含量和胸膜厚度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采用胸腔置管联合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胸膜肥厚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颅脑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影响CT监视下颅脑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CT监视下颅脑穿刺术治疗的49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再出血的可能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490例患者再出血48例(9.7%)。手术时机(比值比=2.401,P=0.035)、术中首次抽吸量(比值比=3.012,P=0.001)、术后高血压控制情况(比值比=2.562,P=0.028)、肝脏疾病(比值比=1.987,P=0.037)等4个因素是影响CT监视下颅脑穿刺术后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T监视下颅脑穿刺术后再出血主要受手术时机、术中首次抽吸量、术后高血压控制情况、肝脏疾病影响,重视这些因素有利于再出血的早期识别与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介绍急性梗阻性脑积水急诊救治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梗阻性脑积水患者39例,应用YL-1型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做额角穿刺进行紧急脑室外引流术,统计穿刺成功率,手术前后应用GCS评价昏迷指数变化。结果患者穿刺成功率为100%,脑室外引流术后GCS昏迷指数提高2分。结论应用YL-1型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做额角穿刺脑室外引流是目前最方便、快捷、有效的方法,为患者进一步诊治赢得宝贵时间,建议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脑出血救治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统计639例高血压脑出血救治病例,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救治策略。方法救治手段,一是药物降低颅内压方法96例;二是外科手术干预543例。外科干预又分为开颅(66例)、穿刺(442例)、穿刺开颅结合(35例),目的核心是降低颅内压力。统计患者发病1个月内死亡病死率、调查发病6个月存活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ADL)、比较开颅与穿刺方法远期治疗效果。结果脑出血1个月内存活率为16.4%。存活患者的6个月ADL统计结果显示脑叶、脑室、小脑出血治疗效果优于基底节、脑干部位出血。ADLⅠ~Ⅲ级所占比例为93.4%。开颅与穿刺远期治疗效果比较没有明显区别(P>0.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救治不但要考虑个体适应证,还要考虑社会适应证和医院适应证。外科干预时机和处理方法要紧密结合实际。救治目标不仅考虑患者存活,更重要是存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