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了解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及真性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在不同性别与年龄的发生率情况。方法分析620888例12导联静息心电图检测结果,统计完全性左束支阻滞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发生率情况。结果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发生率在不同性别之间差异无显著性(Χ2=0.6771,P=0.4106),真性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发生率在不同性别之间差异有显著性(Χ2=15.261,P<0.05)。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发生率与年龄存在相关性(Χ2=671.8555,P<0.05);真性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发生率与年龄存在相关性(Χ2=299.9378, P<0.05)。结论根据本研究推断女性发生真性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即左束支传导功能彻底丧失的概率比男性低,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女性出现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应仔细判别,是否为左束支功能完全丧失,为临床治疗提供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3.
1临床资料 患儿,男,孕28+4周产,出生体重1.2kg,出生Aphar评分低。周身皮肤、甲床发绀入院,体温37.5℃,脉搏135/min,呼吸40/min,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细湿性啰音。临床诊断:早产儿,极低体重儿,新生儿窒息。入院第2天突然出现心率减慢,波动于60~90/min,呼吸平稳,皮肤逐渐出现苍白,  相似文献   
4.
当心脏的传导性和自律性受到抑制时,可出现一些代偿机制,暂时改善心脏受抑制的状态,以免心脏停顿,这些代偿机制之一是魏登斯基现象,它的出现表示传导系统有病变^[1]。  相似文献   
5.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24岁。因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腹痛,以脐周为主,伴腹胀就诊。患者既往无晕厥及夜间呼吸困难病史,家中无猝死病例。腹部B超检查显示,肝脏略大,既往有强直性脊柱炎;家族史:父母健在,2兄弟和1姐均患强直性脊柱炎;未做心肌酶、超声心动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冠状动脉造影和心电生理等检查。体格检查:体温37℃,脉搏84/min,呼吸18/min,血压120/70 mm Hg(1 mm Hg=0.133 kPa)。心电  相似文献   
6.
对心房颤动合并加速的室性逸搏心律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 女,57岁。因二尖瓣置换术后16a,活动后胸闷、食欲减低3a入院。体查:心浊音界扩大,心律失常,心率约80次/min,二尖瓣机械瓣音正常、清脆,剑突下可闻及2/6级舒张期杂音。心电图示:心房颤动,ST—T改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