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1.
中性粒细胞肺内的大量浸润是急性肺损伤的主要病理特征之一,它能清除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质而发挥保护肺组织的作用,但若中性粒细胞大量的肺内浸润和过度的活化则可损伤肺组织,此负面作用在急性肺损伤的发生和发展中有重要的意义;磷酸肌醇-3激酶的信号转导途径在调节急性肺损伤患者中性粒细胞的细胞因子表达、呼吸爆发、趋化及凋亡有重要的作用。故了解其作用机制可能会从细胞分子水平为急性肺损伤的防治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一种脂多糖(LPS)刺激下人肺微血管内皮细胞(HPMEC)血管紧张素Ⅱ(AngⅡ)1型受体(ATR1)与其配体AngⅡ结合的放射配体结合分析法(RLBA).方法 体外培养的HPMEC接种于24孔培养板,当细胞达到80%~90%融合,饥饿24 h后用浓度为100 ng/ml的LPS刺激8 h,用0.025、0.05、0.1、0.2、0.4、0.8、1.6、2.0 fmol 8个不同剂量的放射性配体125I-AngⅡ(TL表示其放射性)在板孔中与ATR1结合 (存在或不存在5 μg AngⅡ),然后γ计数仪计数,测定ATR1的总结合 (TB) 与非特异性结合 (NSB),TL减去TB得游离放射配体 (F),TB减去NSB得ATR1的特异性结合 (B).由TB与TL作图得ATR1饱和曲线;由B/F与B作图得出Scatchart曲线.结果 随放射性配体125I-AngⅡ加入量的增加,NSB也相应逐渐增加,且由直线相关与回归分析得到NSB与加入125I-AngⅡ剂量呈直线关系(r2=0.9929);Scatchart作图得B/F与B也呈直线关系,其相关系数r2=0.9514.HPMEC上仅存在单一亲和力的AngⅡ受体,反应亲和力的Kd值为109 pmol/5×105细胞,从Scatchart曲线与X轴截距得到ATR1的最大结合位点Bmax为29 pmol/5×105细胞;ATR1饱和曲线分为两段,前段斜率较大,随125I-AngⅡ加入量的增加TB增加明显;后端曲线较为平坦,TB随125I-AngⅡ的增加变化不明显,125I-AngⅡ在1600 pmol/5×105细胞与2000 pmol/5×105细胞之间TB的增加与NBS增加基本相当,能使ATR1饱和的125I-AngⅡ剂量为1600 pmol/5×105细胞.结论 本实验建立的RLBA方法能得到ATR1的Kd与Bmax两个基本参数,可用于LPS刺激下HPMEC的ATR1功能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在不同时间点对人肺微血管内皮细胞(HPMEC)核因子-κB(NF-κB)的活化作用。方法采用原代培养的HPMEC,分别以浓度为10-8、10-7、10-6、10-5mol.L-1的AngⅡ刺激HPMEC0、0.5、1、2、4 h,用凝胶电泳迁移率实验(EMSA)观察NF-κB对DNA的结合活性。结果各浓度组AngⅡ均能活化HPMEC中NF-κB;与0 h比较,AngⅡ10-8mol.L-1组在4 h表现出明显的NF-κB活化作用(P<0.05),AngⅡ10-7mol.L-1组在1 h开始活化NF-κB(P<0.05),随后各时间点的效应逐渐增强;AngⅡ10-6mol.L-1组在1 h开始活化NF-κB(与0 h比较,P<0.05),2 h时达到高峰(与1 h比较,P<0.05),4 h活化水平下降(与2 h比较,P<0.05);AngⅡ10-5mol.L-1组在0.5 h即明显活化NF-κB(与0 h比较,P<0.05),随后各时间点NF-κB活化效应逐渐减弱。结论AngⅡ刺激HPMEC后能引起NF-κB活性增加,这可能是AngⅡ促炎作用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4.
重症细菌性感染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良玉  李红鹏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1):1671-1672
目的 探讨重症细菌性感染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细菌性感染重症患者70例(细菌感染组),非细菌感染重症患者60例(非细菌感染组),健康体检者60例(对照组),对三组患者血清PCT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对照组PCT(3.28±1.37) μg/L明显低于重症患者的(16.84±1.86) μg/L(t =47,74,P<0.05);细菌感染组PCT> 10 μg/L者占27.14%,明显高于非细菌感染组的6.67%,且细菌感染组APACHE-Ⅱ及APACHE-Ⅲ评分分别为(16.57±6.01)分,(63.14 ±20.0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12.53±4.57)分、(45.07±26.17)分(t=31.13、30.42,均P<0.05).随着血清降钙素原水平的升高,对重症患者感染诊断的特异性增高,但敏感性降低.结论 通过监测血清降钙素原对重症细菌性感染患者进行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且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5.
连翘是最常见的中药材之一,市场需求量很大.该药材多以果实入药.连翘叶在我国民间有很长药用历史,近年来制成珠茶作为保健饮料发展较快.目前对连翘叶的研究主要是对化学成分的研究[1]、保肝作用和抗氧化作用[2-4]的研究.鉴于连翘果实有很好的抑菌作用,且连翘叶有很好的开发应用前景,我们对连翘叶的体外抗菌作用进行实验研究,为其作为药材或保健品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正在全球范围内流行,已造成大量死亡,严重威胁公共卫生安全。作为一种全新的高传染性疾病,对其认识需不断探索与完善。目前尚无特效药物,疫情管控依赖于早期准确的诊断与严格的隔离措施。因此,实验室检测方法的优化及准确性成为疫情防控极大的挑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八版)》规定,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对肺微血管内皮细胞(HPMEC)核因子-κB(NF-κB)的活性的影响,以及经典途径在Ang Ⅱ介导的NF-κB活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本实验分为:Ang Ⅱ组:10-6 mol/L AngⅡ分别刺激HPMEC 0、0.5、1、2、4 h;氯沙坦组:10-6mol/L氯沙坦(AngⅡ 1型受体阻滞剂)预先处理HPMEC 1 h,再予相同10-6mol/L AngⅡ刺激细胞2 h,提取胞浆蛋白和胞核蛋白.凝胶电泳迁移率分析实验(EMSA)观察细胞中NF-κB的DNA结合活性.Western印迹检测细胞浆中抑制因子κBα(IκBα)的含量.结果 AngⅡ刺激HPMEC 0.5 h后细胞中NF-κB活性明显上升(144.5±16.1),在2h达到峰值(270.1±27.2),4 h(215.1±17.8)较2 h有所下降,但仍高于0 h水平,以上各时间点与AngⅡ刺激细胞0 h(100.0±25.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ng Ⅱ刺激HPMEC 0 h IκBα含量(44.4%±2.1%)相比,0.5 h后IκBα含量即开始明显下降(38.9%±3.6%,P<0.05),2 h后IκBα含量下降最为明显(32.6%±2.3%,P<0.05),4 h细胞中IκBα含量较2 h有所上升,但仍然明显低于ArgⅡ刺激0 h细胞中IκBα的含量(40.1%±4.7%,P<0.05).氯沙坦组NF-κB活性(115.4±10.7)和IκBα含量(43.6%±3.7%)与AngⅡ组0 h相比无明显差异.氯沙坦组中NF-κB活性明显低于AngⅡ组2 h,氯沙坦组中iκBα的含量亦明显高于AngⅡ组2 h.结论 AugⅡ能通过AT1介导HPMEC中NF-κB活化.经典途径参与了AagⅡ诱导的HPMEC中NF-κB活化过程.  相似文献   
8.
中性粒细胞肺内的大量浸润是急性肺损伤的主要病理特征之一.它能清除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质而发挥保护肺组织的作用.但若中性粒细胞大量的肺内浸润和过度的活化则可损伤肺组织,此负面作用在急性肺损伤的发生和发展中有重要的意义;磷酸肌醇3激酶的信号转导途径在调节急性肺损伤患者中性粒细胞的细胞因子表达、呼吸爆发、趋化及凋亡有重要的作用。故了解其作用机制可能会从细胞分子水平为急性肺损伤的防治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