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闭锁综合征(locked-in syndrome)也称Monte Cristo综合征,或去传出状态。首由Plum和Ponser(1966)报道。本征少见,笔者经验2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例1 男性,70岁。入院前两天,晨起时突觉头迷,视物旋转,左半身发紧,四肢抖动,走路拖拉。2小时后,出现说话不清,但  相似文献   
2.
阿尔兹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又称原发性老年痴呆症,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本病最早由德国医生AloisAlzheimer于1906年描述,是痴呆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流行病学研究显示,AD的患病率随年龄增高而增高,在65岁以上人群中约为5%,而在85岁以上人群中约为20%。在临床上,AD以渐进性记忆障碍、认知功能障碍、人格改变和语言障碍等为主要表现,是一种严重影响老年人社交、工作与生活,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的疾病。在普遍面临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今天,对AD的防治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和医学界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剂量尿激酶联合尼莫地平治疗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频发TIA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小剂量尿激酶加尼莫地平)、尿激酶组(小剂量尿激酶)、常规对照组(阿司匹林)。观察TIA发作终止的时间、例数及脑梗死、脑出血发生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24h内及3d内终止频发TIA发作控制率分别为65.0%和17.5%,尿激酶组分别为50.0%和15.0%,常规对照组分别为30.0%和17.5%,终止发作的时间上早于常规对照组,治愈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剂量尿激酶联合尼莫地平治疗频发TIA效果显著,并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社区健康教育和临床路径护理干预对社区骨质疏松患者治疗的影响.方法:对60例骨质疏松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临床路径干预,同时对患者血生化检测指标和生活质量情况进行评分.结果:干预后患者肌酐和血清钙水平较干预前显著降低,而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较干预前显著提高(P<0.05);干预后患者在准确服药、合理饮食、运动、复查等多个方面均较干预前有明显提高(P<0.05);干预后新发骨折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0.05);干预后患者的社会活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焦虑、抑郁方面的评分均显著提高(P<0.05) 结论:社区健康教育结合护理干预可更有效地预防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发病率,从而改善生活质量,给患者提供一个愉悦的心理治疗状态.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应用尼莫地平静滴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6年6月至2008年6月沈阳医学院奉天医院等4家医院住院的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给予尼莫地平静脉滴注,15mg/d,连续4d后,改为10mg/d,连续3d。对照组除不用尼莫地平外,其他治疗同治疗组。观察用药前、后ESS评分,Barthel指数和Rankin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ESS评分、Barthel指数和Rankin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Rankin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ESS评分和Barthel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静滴尼莫地平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重症肌无力患者血清TGF-β1和sICAM-1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sICAM-1)在重症肌无力(MG)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测定了32例MG患者及30名正常对照组(NC)血清TGF-β1和sICAM-1的水平.结果与NC组相比,MG患者血清TGF-β1明显降低(P<0.01),而sICAM-1水平则明显升高(P<0.01).与轻型组比较,重型组TGF-β1水平明显降低(P<0.01),而sICAM-1水平则明显升高(P<0.01).动态观察显示,治疗后随着病情的好转,TGF-β1水平逐渐升高,而sIMCA-1水平则逐渐下降.结论TGF-β1和sICMA-1可能参与了MG的发病机制,且与病情的轻重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研究观察定期模拟人和标准化病人训练3个月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专硕)学员与正常入科4个月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规培)学员的临床基本技能考核结果,探讨模拟人与标准化病人训练对"双轨制"临床专硕临床基本技能的提升作用。方法随机入选规培人员60名,设立A组为对照组(n=60),常规临床基本技能培训;随机入选临床专硕60名,设立B组为实验组(n=60),在常规临床基本技能培训基础上,定期进行模拟人操作训练及标准化病人训练,出科时通过阶段考核并收集数据。结果与A组相比,B组临床专硕学员出科考试成绩、心肺复苏操作以及人文关怀、临床技巧方面有明显提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即"双轨制"教学衔接中,模拟人和标准化病人相结合模式使临床专硕临床基本技能掌握较好。两者相结合的模式可能是临床专硕为期33个月的临床基本技能质量保障的好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观察阿魏酸钠联合天麻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64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2例.治疗组:阿魏酸钠注射液300mg加入生理盐水100mL及天麻索6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对照组:天麻素6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两组均每日1 S,10d为1个疗程.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血流变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阿魏酸钠联合天麻素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1.25%,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血流变的改善情况治疗组明显好于埘照组(P〈0.05及P〈0.01).结论 阿魏酸钠联合天麻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