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癌痛是晚期癌症患者常见症状,目前已被广泛看作癌症患者的第五生命体征。癌痛不仅引起患者躯体的不适,同时从心理、生理、精神和社会等多方面干扰和破坏患者的生存质量。即使在发达的国家,仍50%~80%的癌痛患者没有得到明显缓解。因此有效的止痛治疗尤为重要。癌痛治疗的目的在于使癌症患者自身减轻所承受的巨大痛苦,改善消极的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的基础上延长患者的生命。2010年6月至2011年12月我科应用复方苦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口腔真菌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 826例老年COPD患者临床资料,将其中62例发生口腔真菌感染纳入观察组,将764例未发生口腔真菌感染的患者纳入对照组,设计一般资料调查表,详细记录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表面激素吸入时间、抗菌药物使用种类、抗菌药物使用时间、静脉使用糖皮质激素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和糖尿病史等资料,经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老年COPD患者口腔真菌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62例发生口腔真菌感染的老年COPD患者中,13例感染曲霉菌,38例感染假丝酵母菌,11例感染毛霉菌;764例未见感染;经非条件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抗菌药物使用时间≥7 d、静脉使用糖皮质激素时间≥7 d、抗生素使用时间≥7 d、存在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15 d及糖尿病史可能是老年COPD患者口腔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抗菌药物使用时间≥7d、静脉使用糖皮质激素时间≥7d、抗生素使用时间≥7d、存在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15d及糖尿病史可能会增加老年COPD患者口腔真菌感染的发生风险,故临床应针对上述风险因素进行相应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晚期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树突细胞(DC)及杀伤细胞(CIK细胞)联合培美曲塞二钠治疗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的老年(65~79岁)晚期ⅢA~Ⅳ期非小细胞肺癌47例,24例联合治疗组患者应用自体外周血进行CIK细胞及DC细胞扩增,并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CIK/DC-CIK表型,然后采取静脉回输方法,进行自体CIK细胞及DC细胞联合培美曲塞二钠500 mg/m2治疗,静脉滴注,第1天;23例单纯化疗组患者接受培美曲塞二钠单药500 mg/m2治疗,静脉滴注,第1天。21天为1个周期,接受2个周期以上化疗,每2个周期评估疗效、不良反应。结果:联合治疗组和单纯化疗组临床获益率(疾病控制率)分别是66.67%和56.52%(P<0.05),中位生存期分别是9.3个月和8.7个月(P>0.05),1年生存率分别是27.6%和25.4%(P>0.05)。两组主要的毒副反应是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以及乏力,其中联合治疗组中性粒细胞降低发生率明显低于单纯化疗组(Ⅰ~Ⅱ度:9.05%vs 19.09%,P<0.05,Ⅲ~Ⅳ度:2.52%vs 9.27%,P<0.05);联合治疗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单纯化疗组(Ⅰ~Ⅱ度:6.29%vs 15.09%,P<0.05;Ⅲ~Ⅳ度:2.76%vs 8.91%,P<0.05)。结论:联合治疗组和单纯化疗组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均较好,但联合治疗组具有更好的临床获益及更少的不良反应,并且具有更高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晚期肾癌(advanced renal cell carcinoma,aRCC)预后差,中位总生存期(OS)<12个月,5年生存率<10%[1]。因此,寻找一种有效且不良反应小的疗法显得尤为重要。2015年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将阿昔替尼作为既往接受过一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或细胞因子治疗失败的进展期肾癌患者的Ⅰ类推荐,因此对于晚期难治性肾癌首选阿昔替尼治疗。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对肿瘤细胞抑制有重要作用,aRCC 患者血液中 DC 和 CD28+、CD8+、T 淋巴细胞数量低,通过静脉滴注 DC 可抑制肿瘤细胞生长[2]。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细胞是一类杀瘤活性和杀瘤谱更强的新型抗肿瘤效应细胞,DC 与 CIK 联合应用治疗肾癌能调节和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间接杀瘤作用[3]。本研究采用阿昔替尼联合 DC-CIK 细胞细胞治疗31例晚期难治性肾癌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李建旺  李邦华 《江西医药》2009,44(6):625-628
铂类药物是20世纪60年代开发的新型无机抗癌药,经历了近30年的研究发展,已相继成功开发了顺铂(Cisplatin)、卡铂(Carboplatin)、奈达铂(Nedaplatin)、奥沙利铂(Oxaliplatin)、舒铂(Sunpla)和洛铂(Lobaplatin),用于临床治疗癌症。但耐药性却使它们对许多肿瘤治疗的疗效受限。铂类耐药的原因很多.其中DNA损伤修复能力增强是导致铂类耐药的主要原因.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eisionrepair coss compleetion 1 ERCC1)则是DNA修复中的一个重要因子.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一直是肿瘤研究的热点.近年来ERCC1在铂类耐药中作用日益明确.  相似文献   
6.
树突状细胞(DC)是目前已知体内功能最强的抗原递呈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是一种高效、广谱杀瘤活性的非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限制性免疫效应细胞。DC细胞与CIK细胞的有机结合可产生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双重抗肿瘤作用。DC-CIK合理应用可有效提高机体抗肿瘤作用,能够杀伤清除不能用手术切除的极微小瘤灶或体内散存的肿瘤细胞,起到延缓或阻止肿瘤转移或复发的作用,为肾癌治疗开辟了一条新的治疗途径。现就DC-CIK治疗肾癌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晚期胃癌至今仍缺乏最佳二线治疗方案,如何选择高效低毒的化疗方案是临床函待解决的问题.比较mEOX(表柔比星,奥沙利铂和卡培他滨)与FOLFIRI(伊立替康,5-氟尿嘧啶和亚叶酸钙)在晚期胃癌二线治疗中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 选取2010-01-01-2014-06-30在海口市人民医院肿瘤内科住院治疗患者105例,且均经病理明确诊断为胃腺癌,一线DCF化疗后进展.采用简单随机化分配,A组55例患者行mEOX方案化疗,B组50例患者行FOL-FIRI方案化疗.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及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使用Kaplan-meier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均一线接受mDCF方案治疗.二线使用mEOX和FOLFIRI方案各完成3.5(2~8个周期)和3个周期(1~5个周期),P=0.38.mEOX和FOLFIRI组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分别为21.8%和18.0%,x2 =0.239,P=0.625.mEOX和FOLFIRI组中位PFS分别为5.3和6.4个月(x2=4.01,P=0.045),2组患者从二线化疗开始后计算OS分别为7.0和7.2个月,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255,P=0.64. mEOX组较FOLFIRI组出现更少的粒细胞减少、腹泻等不良反应.而FOLFIRI组较mEOX组因不良反应至化疗药物减量或延期使用的患者更多,P<0.001.结论 mEOX方案与FOLFIRI方案二线化疗晚期胃癌疗效相似,但mEOX方案不良反应更低,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DC-CIK联合化疗及常规化疗治疗晚期NSCLC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 64例临床确诊的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DC-CIK联合化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化疗。观察治疗前后细胞免疫指标变化、KPS和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CD 3+、CD 4+免疫学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值分别为0.018,0.047),而CD 8+、CD 4+/CD 8+无显著性差异;对照组CD 3+、CD 4+、CD 8+、CD 4+/CD 8+免疫学指标治疗前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有效率43.75%,对照组有效率34.38%(P〉0.05)。治疗组KPS有效率84.4%,对照组KPS有效率62.5%(P〈0.05)。结论 DC-CIK联合化疗可明显改善晚期NSCLC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水平,能增加患者的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李建旺  黄春珍 《广东医学》2012,33(6):860-861
目的探讨索拉非尼联合白细胞介素-2治疗转移性肾细胞癌(metastatic renal cell carcinoma)的客观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26例接受至少2个疗程索拉非尼联合白细胞介素-2治疗的转移性肾细胞癌患者,均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予以确诊。给药方法:白细胞介素-2 100万U,2次/d,皮下注射,4周为一疗程。索拉非尼400 mg/次,2次/d,连续服用4周为一疗程。2个疗程后采用RECIST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评价疗效,用NCICTC 3.0评估不良反应。按MSKCC系统对危险分层评价。所有患者随访4~58个月。结果 26例转移性肾细胞癌患者获得完全缓解1例(3.8%),部分缓解4例(15.4%),疾病稳定17例(65.4%),疾病进展4例(15.4%),疾病控制率84.6%;客观有效率达到19.2%。中位生存时间(OS)为25个月(95%CI:13.9~28.1个月),中位无进展时间14个月(95%CI:5.7~16.2个月)。主要不良反应为皮疹、腹泻、发热、乏力、流感样症状、厌食、体重下降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等。3~4度不良反应仅见于腹泻和乏力,均为1例(3.9%)。参照预后分层模型MSKCC危险因素评分,26例预后好、中等、差转移性细胞癌肾患者中,预后好组的有效率高于预后差组(P<0.05),3组的中位O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索拉非尼联合白细胞介素-2治疗转移性肾细胞癌的客观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轻,患者可耐受,低危患者有可能明显获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