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6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8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祥国治疗冠状动脉痉挛心绞痛的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祥国教授对冠心病冠状动脉痉挛所致之心绞痛的治疗经验独到,强调从肝论治,辨其寒热、虚实,应用疏肝解郁、温阳舒脉及养阴清热、柔肝解痉之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通过对睡眠剥夺小站台法建立的心虚证动物模型加以改进,观察大鼠左心室功能的改变。结果表明长时间剥夺睡眠可影响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说明此法建立的心虚证模型既符合中医的证候,又存在左心室功能的损害。从一个侧面尝试性对心虚证动物模型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3.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髓过氧化物酶变化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髓过氧化物酶(MPO)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预测和临床预后。方法618例经冠脉造影术后患者分为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组、稳定性心绞痛组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组,于入院当天抽血测MPO含量。随访6个月,分别在第1、3、6个月记录终点事件的发生率。结果(1)急性冠脉综合征血清中MPO含量显著高于正常组和稳定性心绞痛组。(2)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预测中,当肌钙蛋白Ⅰ〈0.05μg/L,MPO对急性冠脉综合症的预测显著高于肌钙蛋白I和C反应蛋白。(3)卡卜兰-迈尔图显示,MPO水平≥62.9AUU/L组的6个月随访终点事件的累计发生率显著高于MPO水平〈62.9AUU/L。结论MPO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预测及危险分层是一个新颖的指标,在临床上有一定的意义,尤其是在没有急性心肌缺血和坏死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87岁,主因间断头晕伴全身乏力1个月,加重2 d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30年,血压最高时达180/70 mmHg(1 mm Hg=0·133 kPa),近2年开始规律服用降压药物(比索洛尔5 mg、福辛普利10 mg,1次/d),血压控制在120~130/60~70 mm Hg之间;服用1年后因干咳不能耐受而停用福辛普利,改为氯  相似文献   
5.
大鼠心虚证模型左心室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通过对睡眠剥夺小站台法建立的心虚证动物模型加以改进,观察大鼠左心室功能的改变。结果表明长时间剥夺睡眠可影响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说明此法建立的心虚证模型既符合中医的证候,又存在左心室功能的损害。从一个侧面尝试性对心虚证动物模型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心脏病专科医院急诊观察室疾病分布特点及规律。方法选择北京市安贞医院2008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收治的13 200例急诊观察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按年龄、性别、疾病种类、发病时间、心力衰竭病因等因素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结果 13 200例患有不同疾病的患者的构成:心血管系统疾病是就诊的首位疾病,占患者总数的66.81%,第2位是神经系统疾病,占9.28%,第3位是呼吸系统疾病,占8.09%。心血管系统疾病中以各种原因导致心力衰竭为首位疾病,占68.73%,在心力衰竭患者中女性(53.65%)多于男性(46.35%)。导致心力衰竭的基础心脏病构成比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冠心病(38.30%)、糖尿病(17.91%)、高血压病(11.97%)、风湿性心脏病(8.59%)、扩张型心肌病(6.64%)等。各系统疾病尤其是心血管系统疾病发病呈现明显的季节性,以冬春两季为高发季节,夏季相对减少。结论心脏病专科医院急诊观察室以心血管系统疾病为主,心力衰竭患者是主要的人群,成立心力衰竭病房加强患者管理有重要意义。可根据心脏急诊患者发病高峰季节特点,科学合理地安排工作和配置。  相似文献   
7.
目的旨在为临床在应用rtPA溶栓方面找到一个更好更安全的方案。方法通过比较小剂量50mgrtPA30min与60min快速给药治疗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89例,随机分为两组:rtPA30min给药和60min给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冠脉再通率、心脏事件发生率、并发症以及急性期病死率。结果30min给药组再通率高达84.7%,与60min给药组比较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和冠状动脉再通率均差异有显著性,梗死后心绞痛、再灌流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降低,出血并发症没有增加(P<0.05)。结论小剂量rtPA30min治疗AMI是安全可靠有应用价值值得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李祥国教授1938年出生于吉林省辽源市,1963年毕业于长春中医学院医疗系。曾从师于著名中医学家赵锡武、岳美中等人数年,尽得真传。李教授长期从事中医临床及科研工作,尤其擅长治疗心血管疾病。曾任中国中医研究院科研处处长等职。在此期间,他领导研制的心血管治疗药物多次获卫生部部级奖。现任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院长。在国内外医学杂志发表论文130余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抽吸血栓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再灌注的影响。方法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存在血栓且罪犯血管直径≥3mm的患者134例,随机分为抽栓+PCI组69例和标准PCI组65例。分别记录心外膜血流(TIMI)分级和心肌灌注评分(MBG),观察即刻手术成功率、院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心性死亡、急性心肌梗死或急诊血运重建等)发生率。结果抽栓+PCI组和标准PCI组术后TIMI3级血流比例分别为92.7%和81.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MBG3级比例为75.4%和52.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院内MACE发生率均为0。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中使用机械抽吸血栓方法减少血栓负荷,可以改善心肌微循环灌注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对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炎症的影响,以及不同剂量的作用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192例ACS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组和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标准。常规剂量组95例加用阿托伐他汀10mg/d,大剂量组97例加用阿托伐他汀40mg/d。在患者入院后和治疗第5天、1个月后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脂水平。结果 大剂量组在治疗第5天和1个月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明显低于基础水平(P〈0.01或〈0.001),而常规剂量组仅在1个月后hs-CRP水平明显低于基础水平(P〈0.01),与常规剂量组比较,大剂量组治疗第5天和1个月后的hs—CRP水平降低更显著(P均〈0.05),1个月内的心律失常、再发心肌缺血及心力衰竭发生率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 在ACS早期应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能迅速明显降低hs—CRP水平,且这是一种独立于调脂作用之外的抗炎效应,对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