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5篇
外科学   6篇
  2023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规范性个体化的射频消融术在原发性肝癌外科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2004年6月至2012年6月间562例行射频消融术的原发性肝癌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行肝部分切除术的574例病例进行对照研究。观察术后恢复、手术并发症、术后肿瘤残余复发、术后总体生存率和术后无瘤生存率等。结果两组均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均恢复出院。术后平均住院日和平均住院费用射频消融组显著低于手术切除组(P0.001,P=0.041),术后射频消融组无严重并发症,肝功能损害主要为轻中度,损害程度显著低于手术切除组(P0.001)。术后1个月手术切除组无肿瘤残留,射频消融组23例共41个瘤灶发现肿瘤残留。两组术后1、3、5年总体生存率无差异,手术切除组术后1、3、5年无瘤生存率显著高于射频消融组(P=0.024)。结论射频消融能够完全毁损肿瘤实质,且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治疗得当可达到与手术切除相近的治疗效果,但其术后无瘤生存率低于手术切除,因此规范性个体化的手术方案设计是提高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近远期疗效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无心跳供肝发生严重胆道缺血性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 北京朝阳医院2002年7月至2006年6月实施的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病例中排除肝肾联合移植、二次肝移植、供受体ABO血型不符病例,统计人选病例131例,术后随访时间均>180 d.排除混杂因素后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缺血再灌注相关性严重胆道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无心跳供肝胆道二次热缺血时间>60 min是术后严重缺血性胆道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热缺血与冷保存协同作用于供肝,单独或同时延长热缺血、冷保存时间,术后严重缺血性胆道并发症发生率增高.结论 无心跳供肝热缺血或冷保存时间延长的协同作用以及胆道二次热缺血时间>60 min是肝移植术后严重缺血性胆道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将热缺血时间带入拟合直线回归方程可预知冷保存时间的相对"安全"时限.  相似文献   
3.
供肝胆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理与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缺血再灌注损伤对移植肝脏胆道的影响,胆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可能机制,以及胆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预防。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以肝瞬时弹性值(Fibroscan)和吲哚氰绿试验(ICG measurement)补充Child-Pugh分级形成的肝储备功能新评分系统在评估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肝储备功能中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间本科室接受肝部分切除原发性肝细胞癌病例93例,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个月内以Child-Pugh分级与新评分系统评估肝储备功能,了解两种方法预测术后肝功能代偿情况的准确率。结果 Child-Pugh预测术后肝功能代偿良好准确率为62.22%,新分级预测术后肝功能代偿良好准确率为83.33%(P=0.033);Child-Pugh预测术后肝功能代偿轻度不良准确率为64.58%,新分级预测术后肝功能代偿轻度不良准确率为87.23%(P=0.009)。结论新分级系统较Child-Pugh评分能够更全面评价原发性肝细胞癌合并肝硬化患者围手术期肝储备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以肝体积变化率(R)及肝脏瞬时弹性值(FS)补充Child-Pugh评分所形成的新肝储备评价模型在评估肝硬化门脉高压手术患者肝储备功能的可行性。方法对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113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接受门奇断流术病例,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个月以Child-Pugh评分与新评价模型评估肝储备功能,了解两种方法预测术后肝功能代偿情况的准确率。结果 Child-Pugh评分预测术后肝功能代偿良好准确率为63.33%,新评价模型预测术后肝功能代偿良好准确率为86.49%(P<0.05);Child-Pugh评分预测术后肝功能代偿轻度不良准确率为69.87%,新评价模型预测术后肝功能代偿轻度不良准确率为87.67%(P<0.05)。结论联合肝体积变化率与肝瞬时弹性值的新肝储备评价模型能够提高Child-Pugh评分对肝硬化门脉高压手术患者储备功能评估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80岁,因腹痛12 h急诊就诊.查体:神志清,反应迟钝,重度贫血貌,心率120次/min,血压79/53 mm Hg.腹饱满,伴肌紧张,全腹压痛(+),右下腹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诊断性腹穿抽出不凝血.既往无肝病病史.抗休克同时行CT平扫提示:肝左外叶下段脏面外生性肿物,约5 cm×5 cm,密度不均,腹腔积液(图1A,1B).术前初步诊断肝左外叶肿瘤破裂出血,急诊行开腹探查,术中腹腔积血约2000 ml,大量血凝块集中于左肝下,肝表面光滑,肿瘤位于肝左外叶与胃前壁间,约5 cm×6 cm,清理血凝块后,见肿瘤由胃体前壁向腹腔内外生性生长并破裂出血,肿瘤来源与肝脏等周围脏器无关(图1C).行胃大部切除术,术后切除组织标本见:胃体前壁近大弯侧肿瘤呈圆形,边界清楚,直径约5 cm,肿瘤向浆膜外突出生长,并破裂出血,其周围胃壁组织质地略硬,肿瘤部位胃黏膜完整未受侵犯,肿瘤实质自黏膜下层向浆膜生长,并突出浆膜,肿瘤剖面见肿瘤实质呈灰褐色细腻鱼肉样.肿瘤周围胃壁组织增厚,质地硬,胃壁组织结构层次尚清楚.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脂联素及其受体2与慢性乙型肝炎感染伴发MS患者的肝脂肪变、纤维化和炎症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138例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资料,根据患者有无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分为MS组(65例)和非MS组(73例),检测两组患者血清脂联素(adiponectin,Adi)水平,并比较血清酶学、糖脂类代谢相关指标水平以及HBeAg阳性率等指标是否有组间差异.结果 CHB伴发MS患者血清酶学、糖脂类代谢相关指标水平以及HBeAg阳性率明显高于非MS组.体重指数和稳态模型评估指数是CHB伴发MS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HB患者伴发的MS与胰岛素抵抗相关,肝脏脂联素表达水平与CHB伴发MS患者疾病进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肝细胞表面ASGPR流式细胞分析及临床指标建立肝储备功能定量评估系统,并与Child-Pugh评分进行比较,了解其在患者术前肝储备功能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32例肝占位病变行肝部分切除术患者,术前检测ICGR15与EHBF、R值与K值以及临床生化指标、Child-Pugh评分,以此作为自变量(Xn),以肝组织标本PHCASGPR+为因变量(Y),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肝储备功能定量评估系统,并与Child-Pugh评分进行比较,了解两种方法预测术后肝功能代偿情况的准确率。按照回归方程计算46例肝占位病变接受肝部分切除术及肝硬化并门脉高压症接受断流术患者肝储备功能定量值,评估肝储备功能情况,预测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比较术前不同Child-Pugh分级与Y值患者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在预测术后肝功能代偿良好准确率方面,Y值优于ChildPugh分级(P=0.030);而在预测术后肝功能代偿不良准确率方面,Y值与Child-Pugh分级无统计学差异(P=1.000)。结论新肝储备功能定量评估系统能一定程度提高肝切除或肝硬化患者术前肝储备功能评价准确度,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联合运用Child-Pugh评分、吲哚青绿(ICG)试验、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ASGPR)及肝瞬时弹性值(TE),建立肝切除患者肝储备功能定量评估系统.方法 对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科行肝切除的104例患者,术前测定Child-Pugh评分、吲哚青绿15 min潴留率(ICGR15)、肝细胞ASGPR荧光强度及TE,并使用术后2周Child-Pugh评分评估肝功能恢复情况.利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法筛选影响术后肝功能恢复的指标,以术后肝功能Child-Push评分为因变量(Y值),以筛选指标为自变量(Xn),建立肝储备功能评估方程.结果 利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法筛选得出ASGPR、Child-Pugh评分、ICGR15与TE是影响术后肝功能恢复的敏感指标,并可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Y=6.3050-0.0543X1+0.4980X2+0.1150X3-0.0637X4,该模型能够解释术后肝功能85.8%变差,而单独使用Child-Pugh评分仅能解释术后肝功能66.0%变差.结论 术前联合应用Child-Pugh评分、ICGR15、ASGPR与TE能够提高Child-Pugh评分评估肝切除患者肝储备功能准确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血栓弹力图(thromboe lastography,TEG)监测门静脉高压症(portal hypertension,PHT)患者行脾切除断流术后凝血功能的变化规律。方法:对143例PHT手术患者进行术前、术后TEG监测,比较其凝血及纤溶功能变化。结果:凝血参数方面:术前术后R值没有明显变化,K值显著降低;α角、MA、CI及TPI显著升高。纤溶方面:EPL、CL30、LY60等观测值术前术后均无显著变化。结论:脾切除断流术后,患者凝血状态较术前明显改善,处于相对高凝状态。术后纤溶系统处于正常范围,较术前没有明显变化。脾切除断流术围手术期TEG监测对判断PHT患者凝血功能及纤溶状态有重要意义,可为术后止血及抗凝治疗时机的掌握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