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先维  李皓  曹卫红  姚莉敏 《高血压杂志》2007,15(12):1034-1035
目的比较坎地沙坦酯与依那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血压及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方法原发性高血压伴尿微量白蛋白患者71例随机分为两组:口服坎地沙坦酯8~16mg/d(A组,35例);口服依那普利10~20mg/d(B组,36例),疗程12周。分别测量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尿微量白蛋白、血肌酐、尿肌酐并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结果两组治疗后血压及尿微量白蛋白均显著下降(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肌酐、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坎地沙坦酯不仅能有效降低血压,而且能降低尿微量白蛋白,与依那普利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2.
老年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首发症状与误诊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李先维 《临床荟萃》2002,17(1):51-52
急性心肌梗死 ( AMI)是常见心血管疾病急症 ,急性期病死率较高 ,发病 1周内死亡者占死亡总数约 90 % ,尤其是在发病后 2 4小时内容易心律失常而猝死 ,约占死亡病例的 1/3。所以早期诊断、及时处理是减少病死率的重要措施。AMI有典型临床症状和心电图改变者仅占 AMI的 70 %~ 80 % ,一部分 AMI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和特征 ,特别是老年人常并发多种慢性疾病 ,不典型 AMI更为多见 ,易误诊和漏诊而贻误治疗。现对本院 1989~ 1999年诊治的老年症状不典型AMI5 6例的首发症状及误诊情况 (部分在外院误诊 )进行分析 ,以提高症状不典型 AMI的…  相似文献   
3.
采用自身对照开放方法,观察非落地平缓释片(felodipine,商品名:康宝得维)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效能、平稳性和安全性。方法:20例患者,给予该药5mg或10mg、15mg,po,qd,治疗8周,患者血压下降至(20.72±1.13)/(11.66±0.83)kPa,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显效16例。不良反应为头痛、踝部水肿、心悸、面部发红,均能耐受。显示该药是有效、安全的降压药物。  相似文献   
4.
急性白血病并发DIC患者颅内出血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内出血是急性白血病(AL)并播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常见死亡原因之一。本文收集了我所1985年~1994年3月急性白血病并发DIC资料完整的病例共55例,其中颅内出血者17例,占全部病例30.9%。本文分析17例颅内出血的临床特点。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颅内出血组17例中,男11例,女6例,年龄19~58岁,年均32.5岁,45岁以上者3例(17.6%)。非颅内出血组:男24例,女14例,年龄13~67岁,平均34.5岁。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阿替洛尔对急性心肌梗死 (心梗 )后患者QT离散度 (QTd)的影响。方法 :心梗后患者 5 6例 ,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 2 8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肌缺血药物治疗 ,但不应用任何 β受体阻滞剂。试验组除给予相同的抗心肌缺血药物治疗外 ,还给予阿替洛尔 5 0~ 15 0mg/d口服 ,疗程均为 1个月。测量两组患者 12导联心电图QT间期 ,计算QTd。结果 :试验组阿替洛尔平均剂量为 74± 2 1.6mg/d ,治疗后QTd显著下降 (75 .1± 14.8msvs42 .2± 12 .9ms ,P <0 .0 1)。对照组治疗后QTd无明显改变 (72 .8± 11.6msvs77.0± 15 .7ms,P >0 .0 5 ) ,两组治疗后QTd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结论 :阿替洛尔可显著降低心梗后患者QTd ,这可能是其有效降低心梗后患者心性猝死的电生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6.
环磷腺苷葡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期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急性加重是内科常见的危急重症,我们观察了常规治疗加环磷腺苷葡胺注射液治疗CHF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选择2003年11月~2006年4月住院的CHF患者80例,心功能NYHA分级、级。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1例,男27例、女14例,年龄43~88(62.3±9.2)岁,病程1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采用活心丸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河南省信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在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期间收治的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85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与观察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活心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6 min步行试验(6MWT)、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血清炎症因子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改善情况以及患者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6MWT较对照组高,NT–proBNP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LVEF较对照组高,LVESD、LVEDD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hs–CRP、IL–6、TNF–α水平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  相似文献   
8.
β受体过敏综合征4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β受体过敏综合征是较少见的疾病 ,因其临床表现及心电图ST T改变极易误诊为病毒性心肌炎、冠心病、甲亢、嗜铬细胞瘤等疾病。为了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并探讨其发病特点和防治措施 ,我们分析了近 8年来确诊的 β受体过敏综合征 4 8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48例中男 2 6例 ,女 2 2例 ,男女之比为 1 18∶1;年龄 16~ 60岁 ,其中 16~ 2 5例 16例 ,2 5~ 45岁2 8例 ,45~ 60岁 4例。职业 :本症以脑力劳动者如学生、教师、新闻工作者、机关干部、医护人员等多见 ,占 70 %。1 2 临床表现1 2 1 主要症状 症状多且多变…  相似文献   
9.
灯盏花注射液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灯盏花注射液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方法 将68例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治疗组采用盏花注射液加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52.9%,总有效率94.1%,对照组显效率29.4%,总有效率73.5%,两组间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心肌缺血分级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并发严重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急性STEMI患者225例,根据入院时心电图QRS波群形态进行心肌缺血分级并分组:Ⅱ级缺血组135例,Ⅲ级缺血组90例.两组患者在发病12 h内均行溶栓治疗,观察心电图ST段变化及住院期间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结果 Ⅲ级缺血组人院时ST段抬高幅度(ΣST)大于Ⅱ级缺血组[(0.84±0.57) mV比(0.44±0.35) mV],溶栓后2hΣST仍大于Ⅱ级缺血组[(0.50±0.23) mV比(0.11±0.06) m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Ⅲ级缺血组溶栓后2hST段回降≥50%的比例低于Ⅱ级缺血组[56.7%(51/90)比83.7%(113/1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Ⅲ级缺血组肌酸激酶同工酶MB (CK-MB)峰值高于Ⅱ级缺血组[(363±105) U/L比(212±97) 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Ⅲ级缺血组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18.9%(17/90),高于Ⅱ级缺血组的11.1%(15/13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病至溶栓时间、入院时ΣST、Ⅲ级缺血是急性STEMI患者发生严重心律失常的独立预测因素,而Ⅲ级缺血的预测意义最强(OR=0.185,P=0.000).结论 急性STEMI患者入院时心电图呈Ⅲ级缺血,溶栓后易出现ST段回降不良,是发生严重心律失常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