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43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60例老年消化性溃疡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老年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方法对60例老年消化性溃疡和同期60例中青年消化性溃疡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相关指标。结果在诱发因素中,老年组有不良生活习惯者占33.3%,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者占30%,而中青年组分别为15%和5%,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病变部位在老年组球部占26.7%,胃体占15%,贲门及胃底占10%,而中青年组则分别为58.3%,3.3%和1.7%,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老年组的主要症状腹痛占46.7%,腹胀占41.7%,食欲减退占40%,烧心占13.3%,无症状占21.7%,而中青年组分别为83.3%,18.3%,21.7%,36.7%和0%,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老年组并发症以上消化道出血为主(占43.3%),但与中青年组比较无差异。结论除幽门螺杆菌感染外,不良生活习惯和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是老年性消化性溃疡的常见诱发因素;老年人高位胃溃疡的患病率较高,临床表现不典型,腹胀、食欲减退多见,而腹痛、烧心少见,并发症以出血多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腹泻患者肠黏膜形态和通透性的变化。方法对33例慢性腹泻患者和30名健康志愿者行结肠镜检查,并在镜下取回肠末端和回盲部黏膜各3块,光镜下观察肠黏膜的组织结构,同时测定尿中的乳果糖/甘露醇(L/M)比值,以评价肠黏膜屏障功能。结果慢性腹泻患者光镜下可见回肠末端有绒毛顶端上皮细胞水肿、脱落,但与健康志愿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回盲部可见被覆上皮细胞明显水肿、脱落和破溃,甚至被覆上皮细胞成片完全脱落,与健康志愿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腹泻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尿L/M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腹泻患者可能存在结肠黏膜屏障损害。  相似文献   
3.
伪膜性肠炎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何剑琴  李俊达 《医学综述》2008,14(12):1831-1832
抗生素的大量应用导致伪膜性肠炎发病率逐渐攀升,难辨梭状芽孢杆菌为其主要致病茵,腹泻是最主要的临床表现。本文对伪膜性肠炎的发病机制、病理表现、临床诊断及治疗预防进行分析评价,临床制订治疗方案、合理用药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加味大承气汤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29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2年1月—2003年12月,我科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加味大承气汤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患者29例,并与用常规内科治疗的29例作对照,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胃食管反流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604例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GERD)与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的关系。方法:将内镜诊断的604例GERD患者,依据H.pylori检测结果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按Tytagat分级进行严重度比较;H.pylori阳性组H.pylori根除后与H.pylori阴性组一年复发率的比较。结果:604例GERD患者中Ⅲ-Ⅴ级的中重度检出率:H.pylori阳性组为31.2%(114/366),H.pylori阴性组为38.7%(92/23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H.pylori阳性组GERD患者H.pylori根除后1年复发率为31.1%(51/164),H.pylori阴性组的CEDR患者1年复发率为15.6%(16/10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H.pylori阴性者GERD病变程度较重,H.pylori阳性的GERD患者H.pylori根除后1年的复发率较高,显示H.pylori感染可能对GERD发病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内镜下热极治疗胃肠道息肉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热极治疗30例39枚息肉,并观察其治疗效果。其中2例为热极与高频电联合治疗。结果:经热极治疗后,息肉均从局部消失。对无蒂、直径在1.5cm以下的息肉疗效尤为理想。1例带蒂大息肉经过2次治疗。其余均1次治疗成功。无一例发生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结论:热极治疗胃肠息肉安全可靠,疗效满意。对带蒂息肉及大息肉,与高频电联合应用可提高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双气囊小肠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肠疾病的诊断是临床实践中的一个难点,其主要原因是小肠长度长(3—5m),肠管呈盘曲折叠式排列,使现有常规检查方法敏感性和准确性不高。双气囊小肠镜(double balloon enteroscopy,DBE)是小肠疾病新的检查手段,为深部小肠疾病的诊断提供了帮助。我院2007年6月开始使用DBE作检查,为2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bscure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OGIB)的患者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8.
9.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是由Mazur等[1]1983年提出的,可能起源于Cajal间质细胞,是一种独立的源于胃肠道原始间叶组织的非定向分化肿瘤。GIST可发生在消化道的各个部位,最常发生于胃(60%~70%)、小肠(25%~35%)、结直肠(5%)、食管(<2%)[2],偶尔可原发于网膜、肠系膜和腹膜后[3,4],而发生在十二指肠者极为少见。我院自2003年1月至2006年6月共收治十二指肠间质瘤3例,本文结合近10年国内外有关文献,对此病作一综述。十二指肠间质瘤多见于40岁以后的中老年人,无明显性别差异,主要首发症状为不明原因的腹部不适、隐…  相似文献   
10.
老年人(≥60岁)急性胰腺炎临床上并不少见,本分析我院89年至93年间收治的老年人急性胰腺炎34例,并与同期住院的非老年人急性胰腺炎73例作比较,探讨老年人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