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研究对平均海拔6、2260和2800m三地居住10年以上成年健康居民的红细胞数、血红蛋白、HbA1C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显示,2800m海拔地区正常人HbA1C水平较平原地区明显升高(5.80%±0.50%对5.39% ±0.47%,P<0.05),诊断和治疗该地区糖尿病时需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2.
3.
4.
目的观察高海拔地区Sheehan综合征危象患者的病情特点及不同抢救方法效果。方法分析患者的入院状态及病情特点,同时检查血糖、血压、血电解质,观察氢化可的松不同使用方法的效果。结果在高海拔地区,Sheehan综合征患者自我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正确处理率低。在Sheehan综合征危象患者的抢救中,氢化可的松分次小剂量静点效果更优于一次大剂量静点。结论在高海拔地区,应加强住院分娩率,加强基层医务人员培训,培训患者及家属在应激时的自我处理能力。在抢救Sheehan综合征危象患者时,应分次小剂量使用氢化可的松。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清C1q/TNF相关蛋白3(CTRP3)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和肥胖的关系.方法 90例初诊T2DM患者分为超重/肥胖组(A组,48例)和正常体重组(B组,42例);78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分为超重/肥胖组(C组,40例)和正常体重组(D组,38例).测定四组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血清CTRP3水平.结果 A组血清CTRP3水平显著低于C组和D组(P<0.05).相关分析显示,T2DM组中CTRP3与FBG、HbA1c和TG呈负相关(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FBG和TG是血清CTRP3的独立相关因素(P<0.01).结论 血清CTRP3水平与T2DM和高脂血症密切相关,高CTRP3水平可能对阻止T2DM的发生发展,改善脂代谢有益.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西宁不同季节人群血清维生素D水平及其与骨密度(BMD)的关系.方法 调查统计测定1600例成年人的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25羟维生素[25(OH)D]、BMD数值,并且进行分析.对1600例成年人进行1年的跟踪观察,分别在3、6、9和12月中旬测得不同季度下的数据值,并进行统计分析.根据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的维生素D水平的判定标准,根据受检测者的维生素D水平,分为正常、不足、缺乏和严重缺乏4个组.在早上8:00—9:00之间,所有受检测者空腹采集静脉血5 mL,使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全自动电化学免疫发光分析仪进行检测.结果 不同季节,血清25(OH)D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25(OH)D和PTH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在不同组之间血清钙的平均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受检测者之间身高、年龄、体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4组的血清25(OH)D和BMD测定值,发现维生素D严重缺乏组、缺乏组和不足组的腰椎的BMD值均低于维生素D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缺乏甚至严重缺乏维生素D是人群之中比较普遍的现象,应该高度重视,提出改善的方法,从而降低由于维生素D缺乏而导致的疾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7.
非酒精性脂肪肝能较直观反映体内脂肪沉积的各种危险因素,内脏脂肪堆积与糖尿病和心血管风险的关系是连续的还是存在一个切点,这是目前国内外代谢病研究存在的一个问题.本文通过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肝酶γ-谷氨酰转移酶(GG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量化划分,观察糖脂代谢相关因素的情况,以及脂肪肝相关肝损害指标与糖脂代谢的密切关系,尝试应用肝酶指标找出糖脂代谢紊乱的切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胰岛β细胞早期分泌功能变化与高血压病程和分级的关系.方法 确诊高血压患者106例,按病程与分级分为初诊组35例,5年内组34例,5年以上组37例;高血压1级组53例,2级组30例,3级组23例.治疗前行OGTT,测空腹和餐后30min血糖、胰岛素、C肽、尿素氮、肌酐及尿白蛋白等.计算HOMA-IR、早期胰岛素分泌指数(ΔI30/ΔG30)的变化.结果 (1)β细胞早期分泌时相在高血压5年以上组出现损害,分泌量较初诊组和5年内组分别减少43%和40%,在高血压各分级组无明显差异(P>0.05).(2)随着高血压病程和分级增加,胰岛素抵抗及蛋白尿也逐渐加重.结论高血压病程5年以上,3级高血压均与β细胞早期分泌功能和肾损害相关.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肾病血小板参数与糖化血红蛋白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范培云  罗玮  李澍  朱沁芳  米娜  姜志皛  李国彤 《临床荟萃》2006,21(17):1241-1242
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可导致微血管病变[1],而糖尿病肾病是常见而难治的严重微血管并发症.糖尿病血小板的形态和功能发生改变已有报道,本研究通过检测血小板参数旨在了解糖尿病并发肾病者与无肾病者及正常人群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之间的差异以及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24 h尿白蛋白(Alb)排泄量之间的关系,以探讨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初发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追踪观察5年后胰岛功能及心血管危险因素变化状况,与口服降糖治疗患者对比观察。方法初发糖尿病住院患者随访未脱落者共59例,糖尿病宣教后随机分为胰岛素强化治疗组(28例)和口服药组(31例),糖尿病病程<6月,入院前未行任何药物治疗,治疗时记录体质量及腰围,行标准OGTT试验,同时测胰岛素及C-肽水平和舒张压、收缩压、血脂六项、C-反应蛋白及尿微量白蛋白等,彩超测定颈动脉中膜内膜厚度,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泵14 d强化治疗后出院,门诊追踪观察的5年中,所有患者都被要求尽量控制血糖。5年时复查上述各项指标。结果初发糖尿病治疗前与治疗后5年对比,两组间的血糖、血压、HbA1c、BMI、血脂差异无显著性;INS组治疗5年后的CRP较基线水平降低,有显著性差异;且较OT组有明显差异;5年后INS组的IMT值较前下降,而OT组IMT值略有升高,有显著性差异;INS组与OT组有明显的差异;两组5年后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IR均较基线水平下降,组间无差异;胰岛素强化组5年后较口服药组HOMA-βcell水平高,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初发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后5年内心血管内皮炎性反应指标优于口服降糖药,且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恢复程度优于口服降糖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