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5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材料和方法1.1研究对象1999年3月至2003年2月的238例食管癌根治手术患者,男157例,女81例。年龄60~84岁,平均(66±3.5)岁。其中年龄≥70岁患者36例,包括男24例,女12例,平均(75±3.4)岁。病变长度2.5~8cm。病变位于食管上段19例,中段141例,下段78例。病理类型:鳞癌206例,腺癌2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贝伐珠单抗(Avastin)联合奥沙利铂(L-OHP)+5-氟尿嘧啶(5-FU)+亚叶酸钙(LV)(FOLFOX4)治疗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MCC)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入选2011年4月至2013年12月武警浙江总队嘉兴医院收治的MCC患者84例,其中用贝伐珠单抗联合FOLFOX4方案治疗者39例,单纯用FOLFOX4方案化疗者45例。FOLFOX4化疗方案:第1天,奥沙利铂85mg·m-2静脉滴注2 h;第1,2天,亚叶酸钙200 mg·m-2静脉滴注,2 h;5-氟尿嘧啶400 mg·m-2静脉推注,第1,2天;5-氟尿嘧啶600 mg·m-2静脉滴注,第1,2天;贝伐珠单抗方案:贝伐珠单抗10 mg·kg-1+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 L静脉滴注1 h(第1次应用时为90 min),每2周1次。2组患者均接受2个周期化疗后,比较近期临床疗效及其化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贝伐珠单抗+FOLFOX4组客观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均显著高于FOLFOX4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Ⅲ~Ⅳ级恶心呕吐、粒细胞下降及血小板下降等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OLFOX4联合贝伐珠单抗可显著提高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的近期临床疗效,且不增加化疗相关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正>2010年9月至2013年12月,我们共为18例肺癌合并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进行了肺癌切除手术治疗,其中4例行肺减容术,现总结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18例肺癌患者,男15例,女3例。年龄5568岁,中位年龄62岁。肿瘤位于左上叶7例,左下叶3例,右上叶6例,右中叶2例。包括Ⅰa期5例,Ⅰb期7例,Ⅱa期3例,Ⅱb期3例。肺气肿为非均质型,主要集中肺癌侧,特别是肺癌所在肺叶。  相似文献   
4.
<正>在解剖经红色乳胶灌注的成年男尸头的过程中,发现其左颈外动脉发出的面动脉明显高于正常的发出部位,且走行异常(图1)。此种变异较罕见,现报道如下:变异的左侧面动脉在下颌颈平面颈外动脉分为上颌动脉和颞浅动脉2个终支处发出,其起点在颧弓根部下方2.0cm处,距离下颌角4.0cm。  相似文献   
5.
肺隔离症17例诊治回顾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总结肺隔离症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7例经手术确诊的肺隔离症病例临床资料.结果:17例病程3个月-20年,表现为反复咳嗽、咯痰、咯血及发热,经抗感染等治疗可缓解.病变均位于下肺叶,同一病变部位反复发作.17例均行病变肺叶切除获得病理诊断,术前误诊15例,误诊率88.2%;2例经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后重建成像确诊.结论:肺隔离症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影像学上应注意与肺癌、肺脓肿、支气管肺囊肿和支气管扩张鉴别,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后重建成像对本病诊断有重要提示.  相似文献   
6.
胸膜原发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是一种罕见肿瘤,本文报告了1例我院收治的胸膜原发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患者,并进行国内外相关文献复习,探讨其诊断及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手汗症(Palmarhyperhidrosis)是一种原因不明,由交感神经功能亢进引起、不受外界温度影响的手部汗腺异常分泌亢进的状态,约有3‰的亚洲年轻人患有手汗症,有高达12.5%的家族倾向。手汗症的治疗长期以来较为棘手,Kux等于上世纪50年代首创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手汗症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DCCIK治疗对Ⅰ期NSCLC术后患者外周血免疫细胞表型的影响。方法:42例经根治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术后TNM分期为Ⅰa期25例,Ⅰb期(低危)17例。22例患者术后经DCCIK治疗两个疗程,在治疗前及治疗后对患者采血检测T细胞亚群(CD3、CD4、CD8)、B细胞(CD19)、NK细胞(CD16+56),余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在观察前及观察后采血检测。结果:未经DCCIK治疗的患者观察后CD3、CD4、CD4/CD8均有升高,CD8、CD19、CD16+56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DCCIK治疗后的患者,CD16+56显著升高(P<0.01),CD3、CD4/CD8比值和CD19在治疗后有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CIK治疗能增强Ⅰ期NSCLC术后患者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PPV)在胸心外科中的临床应用。方法29例胸心外科患者,行NPPV治疗。结果25例患者NPPV后2、24h与NPPV前比较,Pa02、PaC02、PH值明显改善(P〈0.05,P〈0.01),RR、HR减慢(P〈0.05,P〈0.01)。4例NPPV治疗后无效改为有创通气(IPPV)。2例死亡,27例康复出院。结论NPPV能有效改善患者呼吸状态,对有NPPV适应证的胸心外科患者,可优先考虑NPPV治疗。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由于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药、抗肿瘤药物和糖皮质激素的大量应用等原因,肺曲霉菌病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因其临床表现与一些肺疾病相互混淆,易造成误诊或漏诊。对于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为了提高对本病的诊治水平,现将我院手术治疗并经病理检查确诊的肺曲霉菌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