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2.
目的:探析比较高频和常频通气在电子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3年8月珠海市第二人民医院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检查先后分为高频组和常频组,每组各35例。麻醉时先对效应室浓度进行设置,即用瑞芬太尼3.0 ng/m L、丙泊酚5.0μg/m L诱导,根据情况必要时追加剂量。达到靶浓度时入镜并调整瑞芬太尼浓度至2.0 ng/m L、丙泊酚浓度至2.0μg/m L,入镜成功后通过固定在镜身的吸痰管分别行高频通气(150次/min)和常频通气(15次/min),检查结束后停药停止通气,对两组患者进行血气分析并对比,密切监测并记录麻醉中生命体征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高频组在通气后T0与T5时点Pa O2指标,与常频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它生命体征、血气分析及不良反应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用高频和常频两种通气方式均未造成CO2潴留效应,两种通气方式在电子支气管检查中可交替或单独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脉冲振荡肺功能测定(IOS)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与传统肺功能检测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呼吸科住院的稳定期COPD患者100例作为实验组,根据COPD严重程度分为A、B、C、D四组,A组(轻度)17例,B组(中度)21例,C组(重度)33例,D组(极重度)29例,另选4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入组后进行IOS肺功能测定(Zrs、Fres、R5、R20、X5)和传统肺功能测定(FEV_1、FEV_1/FVC),COPD患者治疗三个月后复诊。结果治疗前后,实验各组与健康组比较,FEV_1、FEV_1/FVC、X5显著降低,Zrs、Fres、R5、R5-R20、R20显著升高;并且COPD越严重Zrs、Fres、R5、R5-R20、R20越高,FEV_1、FEV_1/FVC、X5越低(P0.05);经过治疗后,四个实验组FEV_1、FEV_1/FVC显著升高,Zrs、Fres、R5、R5-R20显著降低(P0.05),X5、R20无明显改变。FEV_1、FEV_1/FVC与Zrs、Fres、R5、R5-R20呈明显负相关(P0.05),与X5呈明显正相关(P0.05),其中FEV_1与Fres的相关性最强(r=-0.765)。结论 IOS肺功能检测指标能客观反映气道阻力,并且与传统肺功能指标有良好的相关性,可以作为一种新的COPD诊断技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替加环素对广泛耐药性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的细菌清除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广泛耐药性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60例,随机分成A组和B组,每组30例。A组采用头孢哌酮-舒巴坦进行治疗,B组在A组的基础上加用替加环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细菌清除率及炎性指标。结果:B组的有效率为80.00%,优于A组的5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细菌清除率为60.00%,优于A组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的降钙素原和白细胞水平下降幅度明显大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替加环素治疗泛耐药性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能提高细菌清除率,改善患者的炎性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环索奈德与孟鲁司特钠联合治疗对哮喘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a)及痰液中白三烯(LTs)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0例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对照组予以环索奈德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钠治疗,服用2周。结果实验组有91%的患者达到临床控制,与对照组的78%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8周后患者血清中IL-6,TNF-α及痰液中LTs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实验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环索奈德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哮喘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血清中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痰液中白三烯(LTs)的水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