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4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并与安慰剂组进行对照。方法:20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合用辛伐他汀和安慰剂治疗13周,观察慢性心力衰竭的改善情况。结果:辛伐他汀治疗组102例,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为89.2%,安慰剂治疗组100例,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77%。结论:辛伐他汀在慢性心衰中,对心功能的改善及左室舒张功能的好转优于安慰剂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降压药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80例的病例资料及降压药的使用情况。结果常用降压药物为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舒张压控制率明显高于收缩压控制率,服用降压药物主要不良反应有:头痛头昏、体位性低血压、踝部水肿、干咳等。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应合理选择降压药,同时注意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3年1月句容市大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厄贝沙坦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厄贝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8周为1个疗程。观察指标:(1)临床疗效;(2)治疗前,治疗后1、4、8周血压;(3)治疗前、治疗后8周血糖、血钾、血肌酐、血尿酸、尿素氮;(4)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85.0%(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周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4、8周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8周血糖、血钾、血肌酐、血尿酸、尿素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对照组患者出现头昏1例(1.67%),观察组患者无一例出现不良反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较高,可长期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165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85例)和常规治疗组(80例).联合治疗组在地高辛、利尿剂、硝酸脂类药物、血管转换酶抑制剂及β受体阻滞剂等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20~40 mg每晚1次和曲美他嗪20mg每天3次口服治疗,总疗程为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变化,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E/A比值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并行6 min步行距离测定和血清FFA的测定.结果 联合治疗组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为91.8%,常规治疗组总有效率8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LVEDD、LVESD、LVEF、E/A、6min步行距离测定、血清FFA水平均比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治疗组比较,联合治疗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汀和曲美他嗪可以进一步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并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缬沙坦单药治疗与缬沙坦联合左旋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蛋白尿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高血压合并蛋白尿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即缬沙坦80mg/d联合左旋氨氯地平5mg/d和单药治疗组即缬沙坦80mg/d组,每组40例,治疗1月,比较治疗前后血压、尿素氮(BUN)、尿微量清蛋白(mALB)、尿β2微球蛋白(β2MG)、血肌酐(Cr)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血压均明显下降(P〈0.01),mALB、β2MG,Cr均显著降低(P〈0.01)。联合用药组降压达标率、降压时间和降尿蛋白作用优于单治疗药组(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左旋氨氯地平能够更有效地降低血压,减少蛋白尿,保护肾脏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PLA)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择我院内科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62例,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9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70例),选择同期非冠心病患者80例为正常对照组.比较3组间PLA、血小板-中性粒细胞聚集体(PNA)、血小板淋巴细胞聚集体(PLyA)和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PMA)的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分析PLA与有关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和SAP组比较,ACS组PLA[(2.23±1.20)%比(3.25±2.16)%比(4.36±2.65)%]、PMA[(15.3±7.6)%比(23.5±19.7)%比(32.4±19.6)%]、PNA[(1.85±0.89)%比(2.14±1.56)%比(3.64±4.65)%]和PLyA(1.38±0.78)%比(1.42±0.87)%比(2.06±1.28)%]水平显著升高(P均<0.01),且SAP组PLA、PMA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冠心病患者PLA与血糖、甘油三酯呈正相关(r1=0.680,P1=0.030;r2=0.738,P2=0.015),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r=-0.722,P=0.018).结论:PLA、PMA水平升高提示可能有老年冠心病,甚至是急性冠脉综合征.  相似文献   
8.
孙利中  朱世国 《江苏医药》2013,39(3):362-364
在我国胃癌居各类癌症死亡的第一位,占消化系恶性肿瘤死亡病例的50%,任何年龄均可发生,以50-60岁多发.青年人胃癌并不罕见,近年来有增加趋势.本文分析年龄≤35岁青年人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改善青年人胃癌疗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中成药不良反应发生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合理的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8—2022年江苏省句容市中医院、江苏省句容市黄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报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系统的中成药致ADR 75例,按照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物种类、ADR涉及系统、临床表现及联合用药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 女性多于男性;≥60岁占比最高为66.67%,其次是15~59岁,占29.33%。用药途径:静脉滴注引起ADR 50例,占66.67%,其中2例为严重型;口服引起ADR 20例,占26.66%;外用引起ADR 5例,占6.67%。临床表现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属器(37.33%)、消化系统(22.67%)及静脉炎(13.33%);联合用药品种越多,越容易导致ADR发生。结论 中成药引发ADR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工作中应做好中成药安全知识的宣教,用药时应严格贯彻辨证施治原则,掌握药品主治功能和禁忌证,同时加强对中成药所致ADR的监测,减少ADR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①目的 探讨华法林在内科疾病中的临床效果、剂量及其有效监测方法.②方法 82例均为本院住院及门诊患者,维持口服华法林2.5~9.3mg/d,定期监测INR(疑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值),观察华法林的抗栓作用及可能引起出血的副作用.③结果 观察期间(最长24个月,最短6个月),所有患者除发生11例轻微出血外.未出现大量出血及颅内出血等严重并发症.④结论 针对血栓性疾病患者,通过对华法林使用的适应证、禁忌证的掌握以及INR(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值)的监测、出血等副作用的观察,在合适的INR范围内,使其既能发挥最大的抗凝抗血栓作用,同时也可能使发生出血副作用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