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分析再灌注时间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心肌灌注及近期预后的影响. 方法:101例首发STEMI并行急诊PCI的患者按症状发作至再灌注的时间(t)分为3组:t≤3 h为A组,37例;3 h0.05).B组及C组PCI术后MBG0/1(58.06%、57.58%)和ST段回落不全(STR<50%)的比例(51.61%、54.55%)均高于A组(32.43%和27.03%,P<0.05),B组与C组间MBG、STR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及C组在30 d随访期间的死亡率、Killip分级和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均显著高于A组(P<0.05). 结论:在STEMI急诊PCI中,12 h内不同时间组获得TIMI 3级血流的比例相同,但再灌注时间<3 h的患者心肌组织灌注水平提高,近期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高血压患者免疫球蛋白、C反应蛋白和CD细胞值的变化并探讨其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1-6月在我院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照血压水平分为高血压病2级组(HBP2);高血压病3级组(HBP3);正常人组(HC),每组均为60人。观察三组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 值;细胞因子 C 反应蛋白( CRP );CD 细胞 CD3、CD4、CD8及 CD4/CD8值。结果:HBP2组和HBP3组的IgG、CRP、CD4和CD4/CD8值较HC组明显升高(P<0.01),而HBP3组的升高水平较HBP2组更为明显(P<0.01);HBP2组和HBP3组的CD3、CD8较HC组明显降低(P<0.01),而HBP3组的降低水平较HBP2组更为明显( P<0.01)。 IgA、IgM值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IgG、CRP升高及CD细胞值异常并与血压水平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右心房起搏术(AAI)与双心腔起搏术(DDD)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患者中的疗效。方法:74例患者分为AAI组(共36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22例;平均66.8&#177;7.9岁)和DDD组(3共8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22例;平均65.8&#177;9.7岁),回顾分析比较两组心功能变化、房颤、房室传导阻滞和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结果:心动超声心功能测定,术前和随访结果比较:左室射血分数(LVEF)AAI组从(55.8&#177;3.1%)上升至(56.5&#177;2.4%)(P〉0.05)。DDD组LVEF从(55.5&#177;2.8%下)降至(54.7&#177;2.8%)(P〉0.05)。比较两组患者在心功能、房颤、房室传导阻滞和脑卒中的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房室传导功能正常的SSS患者,与DDD比较,安装AAI起搏器不仅手术方法简单、疗效确切、并发症少,而且价廉。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LC-MS/MS测定人血清中氯氮平、氟哌啶醇、洛沙平、利培酮、泰必利、西酞普兰、氟伏沙明、米安色林、米氮平、吗氯贝胺、帕罗西汀、瑞波西汀、曲唑酮、文拉法辛血药浓度的方法方法 血清经乙腈直接沉淀,采用伐地那非作为内标进行测定。色谱柱:XbridgeTM Phenyl (2.1 mm×150 mm,5 μm,Waters公司,流动相:0.02%甲酸水溶液-0.02%甲酸乙腈溶液(60∶40,等度洗脱;流速0.3 mL· min-1;进样体积3 μL;电喷雾离子化,正离子MRM扫描。结果 氯氮平、西酞普兰、氟伏沙明、米安色林、米氮平、吗氯贝胺、瑞波西汀、曲唑酮、文拉法辛线性范围均为10~1 000 ng· L-1r>0.996,定量下限均为10 ng· L-1;氟哌啶醇、利培酮、泰必利线性范围均为1~100 ng· L-1r>0.997,定量下限均为1 ng· L-1;洛沙平、帕罗西汀线性范围均为5~500 ng· L-1r>0.998,定量下限均为5 ng· L-1;平均提取回收率均>87%,批内、批间精密度RSD均<15%。结论方法 灵敏度高、专一性好、操作简单,适用于5种抗精神类药物和9种抗抑郁药物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脏起搏器簧换原因、起搏电极使用时间及手术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心脏起搏器置换术,男性42例,女性48例。平均年龄(75.69±9.17)岁,50例患者为病态窦房结综合症,40例患者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77例为VVI置换术,7例为DDD置换术,5例为AAI置换术,1例由VVI型置换为DDD型。78例患者为第一次黄换,8例为第二次置换,4例为第三次置换。结果起搏器使用时间(110.17±30.25)月。起搏电极使用时间(134.32±41.86)月。75例患者起搏器电池正常耗竭,14例起搏器电池提前耗竭,1例置换起搏电极仍使用原起搏器。置换时起搏阙值(0.97±0.52)V明显高于首次植入时起搏闽值(0.76±0.36)V(P〈0.01)。置换时电极阻抗(687.64±153.13)n低于首次植入时电极阻抗(750.56±252.17)Ω(P〈0.05)。电极脱位1例。起搏器囊袋内出血1例。手术切口延迟愈合2例。结论心脏起搏器电池耗竭是起搏器置换术的最常见原因。绝大多数患者第一次置换心脏起搏器时仍可使用原起搏电极。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性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疗效及对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5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性肺动脉高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对照组25例。治疗组采用基础治疗+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地尔硫治疗,2组治疗前、治疗6周后行血气分析测定,观察治疗后呼吸困难症状改善的有效率和肺动脉压及hs-CRP的测定。结果治疗后,2组较治疗前p(O2)均明显提高,p(CO2)明显降低(P均<0.01),但2组治疗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呼吸困难症状改善有效率(68%)高于对照组(36%),有显著性差异(P<0.01)。2组平均肺动脉压和hs-CRP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1或0.05),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1或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有效降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性肺动脉高压,并使hs-CRP含量下降,阿托伐他汀降低肺动脉高压可能与抑制肺血管炎性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7.
C-反应蛋白与左房内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C-反应蛋白(CRP)与左房内径的相关性研究来探讨炎症在房颤发生及持续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房颤患者66例,其中阵发性房颤26例,持续性房颤40例(含永久性房颤)。选择非房颤患者36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中的CRP含量,同时所有患者均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房内径(LAD)。结果:房颤组血清CRP(41.21±21.40mg·L-1)显著高于对照组(9.33±3.91mg·L-1),P〈0.01;持续性房颤组血清CRP(48.51±22.88mg·L-1)显著高于阵发性房颤组(32.01±11.94mg·L-1),P〈0.05。持续性房颤组左心房内径明显增大,与阵发性房颤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阵发性房颤组左心房内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持续性房颤组中血清CRP与左心房内径之间呈正相关(r=0.61,P〈0.05)。结论:炎症是房颤发生和维持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丹酚酸A(Sal A)对小鼠心肺复苏(CPR)后心功能的作用。方法:24只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小鼠不进行建模,实验组小鼠通过颈静脉注射氯化钾建立CPR模型,CPR后30 s给予注射Sal A(15 mg/kg)(Sal A组)和等体积生理盐水(Vehicle组),超声心动图分析小鼠左室射血分数和左室缩短分数,血流动力学仪器监测3 h内心脏血流动力学变化,并统计72 h内小鼠生存率。Western blot分析CPR后3 h心肌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结果:与Vehicle组相比,Sal A组小鼠心脏功能指标包括左室射血分数[(61.19±2.02)%对(40.73±1.53)%]、左室短轴缩短率[(38.55±1.72)%对(26.09±1.82)%]、心输出量[(7.0±1.1)m L/min对(3.6±0.9)mL/min]、左室压力升高最大速率(dp/dtmax,左室收缩功能指标)[(5 407±298.7)mmHg/s对(4 100±479.7)mmHg/s]和左室压力降低最大速率(dp/dtmin,左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万爽力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在治疗稳定型心绞痛中的作用。方法将6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进行为期6个月的平行对照研究。对照组予以单硝异山梨酯缓释片40 mg每天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万爽力20 mg每日三餐时分别服下。治疗6个月后,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与持续时间,以及心率、血压和心电图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心绞痛总有效率分别为97%和73%,心电图总有效率分别为77%和57%,2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2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和发作持续时间较治疗前明显降低,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万爽力能够显著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降低发作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右心室起搏器术(VVI)与双心腔起搏术(DDD)在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老年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将68例患者分为VVI组和DDD组,比较两组心功能变化、房颤、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结果:心动超声心功能测定,术前和随访结果比较:VVI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从(53.8±2.1)%下降至(49.5±3.4)%,P0.05;DDD组LVEF从(54.1±2.6)%下降至(52.7±2.8)%,P0.05。比较两组患者在心功能变化、房颤的发生率均有统计学差异,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老年患者,两种起搏方式的比较,DDD对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老年患者心功能的保护及房颤更低发生率均优于VVI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