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干扰素α(IFN-α)是最早运用于抗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药物,是具有抗病毒和免疫调节功能的细胞因子,具有双重治疗功效[1].IFNα的抗病毒作用比较广泛,对于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阳性和阴性的患者都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尤其对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明显.干扰素治疗结束时,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HBeAg阴转率,报告多为20%~40%[2-4].  相似文献   
3.
患儿,男,3岁。主因发热、纳差、尿黄1周入院。入院前1周起病,表现为发热,体温最高达39%,伴头痛、咳嗽、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在本村应用“先锋霉素V”等治疗4d,未见好转,尿黄加深,并出现巩膜黄染,大便发白,以“肝炎”收入院。查体:T39℃,皮肤巩膜轻度黄染,咽无充血,扁桃体不大,右上腹轻压痛,肝肋下3cm,质软,边锐,轻触痛。胸片、心电图未见异常。超声示胆囊壁水肿。  相似文献   
4.
硒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硒作为一种微量元素被人们发现的历史并不长。Berzelius于1817年首次发现了该元素并命名为硒。但早在1295年,马可波罗就曾记述了他的坐骑因吃了中国西部的一种现在证实为富硒的饲草而患病,以后陆续有硒中毒的报告。Schwarz和Foltz(1957)用Torula酵  相似文献   
5.
用克山病病区粮和在病区粮中补加不同水平硒的饲料喂养C_(57)BL/6J断乳小鼠7周,病区粮组小鼠脾脏免疫特异玫瑰花形成细胞(RFC)数、溶血空斑形成细胞(PFC)数、脾脏淋巴细胞介导的体外绵羊红细胞溶血反应(QHS)均明显低于非病区粮组,病区粮补硒各组小鼠的上述免疫反应虽有增强,但未达到非病区粮对照组水平。提示补硒只能部分改善病区粮致病因素对免疫功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拉米夫定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研究拉米夫定对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 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给予拉米夫定 10 0mg/d口服 ,连用 2 4个月 ,设立对照组。在治疗开始前、治疗开始后 6个月、12个月和 2 4个月分别记录Child Pugh得分 ,并进行肝功能、肝纤维化标志物、HBV血清标志物以及血清HBVDNA定量检测。结果  2 8例肝硬化患者拉米夫定治疗后 ,血浆白蛋白显著升高 ,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和胆红素明显降低 ,血清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厚、层粘连蛋白和透明质酸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血清HBVDNA阴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0 5 ) ,HBVDNA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治疗组Child Pugh计分平均降低 2 .5 ,5 4.2 %患者提高了分级 (12例从B到A ,1例从C到B) ,而对照组仅有10 .5 %的患者Child Pugh分级得到了改善 ,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 3 2 .1% (9/2 8)。结论 拉米夫定能使HBV复制指标阳性的活动性肝硬化患者的病毒复制受到抑制 ,肝功能改善 ,肝纤维化程度降低 ,病情缓解。应用拉米夫定治疗肝硬化患者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锌和其它营养素对免疫系统形成和稳定的重要性已得到公认。自Prasad于1961年首次发现人类的锌缺乏后,在美国低收入家庭的儿童、被收容所收养的人们、老年人和青少年孕妇中都发现有锌缺乏。许多疾病如镰状红细胞贫血、肾脏疾病、酒精中毒、胃肠道功能紊乱、烧伤及遗传性疾病如肠病性肢皮炎等均能导致锌缺乏。锌缺乏者血中淋巴细胞数减少,伤口愈合不良,对皮肤致敏无反应和反复发生感染,这些现象均提示锌缺乏时机体免疫功能受到损害。一、锌缺乏对宿主防御机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用克山病病区粮和在病区粮中补加不同水平硒的饲料喂养 C_(57)BL/6J 断乳小鼠7周,病区粮组小鼠脾脏免疫特异玫瑰花形成细胞(RFC)数、溶血空斑形成细胞(PFC)数、脾脏淋巴细胞介导的体外绵羊红细胞溶血反应均明显低于非病区粮组,病区粮补硒各组小鼠的上述免疫反应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LAM)联合/序贯阿德福韦酯(ADV)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寻求核苷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最佳治疗途径。方法随机入选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20例,为肝功能中度以上受损,HBV DNA>1×104拷贝/ml、HBeAg阳性/阴性患者。除常规保肝治疗外,按抗病毒药物应用的不同平均分为3组:A组:单用拉米夫定治疗;B组: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序贯治疗;C组:拉米夫定、阿德福韦序贯联合治疗。结果治疗24个月时,3组患者HBV DNA持续阴转率分别为70.0%(28/40)、95%(38/40)、100%(40/40)。C组患者在改善症状、稳定肝功能方面明显优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疗效满意,二者联合耐药率低。  相似文献   
10.
拉米夫定是第一种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新的核苷类似物,可明显抑制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复制,提高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血清转换率,并使患者获得肝脏组织学改善。用于代偿期肝硬化可延缓进展,降低肝癌的发生和提高生存率。但是对于拉米夫定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和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耐药率的差别的研究报道不多,我们应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54例和乙型肝炎肝硬化69例,并观察和比较两者的临床疗效及耐药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