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篇
肿瘤学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浸润对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并探讨DCs浸润程度与肿瘤血管生成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检测胃原发癌35例及其中淋巴转移癌23例组织中S-100~ DCs的密度,同法检测35例胃原发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CD34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结果:随着胃癌浸润程度的增加,间质S-100~ DCs密度的下降,浆膜浸润的胃癌S-100~ DCs密度显著下降,S-100~ DCs与肿瘤浸润深度呈显著负相关(P=0.023);有淋巴转移胃癌S-100~ DCs密度明显低于无淋巴转移者,但无统计学意义;在胃癌转移的淋巴结.随着胃癌转移程度的增加,S-100~ DCs密度显著下降,两者呈显著负相关(r=-0.923,P<0.01);VEGF阳性表达的胃癌S-100~ DCs密度明显低于VEGF阴性表达的胃癌(P=0.157),两者呈负相关(r=-0.128,P=0.464),但均无统计学意义;S-100~ DCs低密度胃癌的MVD显著高于S-100~ DCs高密度胃癌(P=0.013);高MVD胃癌S-100~ DCs密度明显低于低MVD胃癌,胃癌MVD与S-100~ DCs密度呈显著负相关(r= -0.322,P=0.059).结论:胃癌组织的S-100~ DCs浸润程度与胃癌侵袭和淋巴转移密切相关;胃癌DCs浸润程度与肿瘤血管生成的活力密切相关,胃癌细胞释放的VEGF等促血管生成因子可能是肿瘤源性免疫逃逸的重要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成人肠套叠的临床和诊治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0年我院手术治疗的33例成人肠套叠。结果:术前确诊16例,占48.5%(16/33),33例中有23例肠道肿瘤(66.7%),恶性15例(45.5%),25例行不同肠段切除术,结论:提高对成人肠套叠的认识是正确诊断的关键,检查应首选B超,治疗则首选手术。  相似文献   
3.
粒酶B(granzyme B,GrB)是活化的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和自然杀伤(NK)细胞发挥细胞毒作用的主要效应分子,也是其特异标志物,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胃良/恶性上皮细胞是否表达GrB,同时检测组织中浸润S-100^ 树突状细胞(DC)和GrB^ 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TIL),探讨GrB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行为及局部免疫状态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囊癌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3年问行手术治疗的50例原发性胆囊癌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B-US、PTC、ERCP、CT和MRCP检查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60%(30/50)、40%(2/5)、100%(2/2)、80%(16/20)和100%(3/3)。本组无手术死亡,术后无严重并发症。随访32例,随访时间为4个月至7年,其中NevinⅠ期2例、Ⅱ期3例、Ⅲ期5例、Ⅳ期7例及Ⅴ期15例:Ⅰ期术后7年仍存活,Ⅱ期、Ⅲ期、Ⅳ期及V期中行根治术或扩大根治术者术后平均存活时间分别为44、28、22及13个月,姑息性手术或剖腹探查活检共15例,平均生存时间仅3个月。结论B-US、CT、MRCP是诊断胆囊癌的有效无痛方法。根治性手术或扩大根治术是提高胆囊癌生存期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胃肠道间质瘤误诊为其他肿瘤32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 10年来我院共收治胃肠道间质瘤 (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GIST) 32例 ,对其诊治情况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本组男性 17例 ,女性 15例 ;年龄 16~5 8岁 ,平均 4 2 7岁。有症状患者病程从 6个月至 7年 ,平均2 5个月。2 .临床表现 :本组 32例中 2 7例有临床症状 (84 % ) ,其中有消化道出血 2 4例 (89% )、腹部包块 8例 (2 9% )、不全性小肠梗阻 2例 (7% )、阻塞性黄疸 1例 (4% )、长期不明原因贫血1例 (4% )。对有症状的 2 7例共行 6 0项次检查。常规胃肠X线钡餐和纤维胃镜检出胃腔内和十…  相似文献   
6.
左半结肠癌梗阻外科治疗的有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目的探讨左半结肠癌梗阻外科治疗的有关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20年间行外科治疗的78例左半结肠癌梗阻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Ⅰ期切除吻合术后灌洗造瘘组(16例)和非灌洗组(14例)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18.8%和143%(P〉0.05),吻合口漏的发生率分别为6.3%和7.1%(P〉0.05),营养组(8例)无切口感染和吻合口漏发生。结论不应把灌洗造瘘作为提高左半结肠癌梗阻Ⅰ期切除吻合术手术安全性的首遗方法,术后早期营养支持和恰当的手术方式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脏外伤适宜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急诊手术治疗的47例肝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讨论.结果:本组术中肝出血停止者9例(19%),出血量<800 mL者15例(32%).死亡12例(26%),其中与肝损伤相关的死亡11例,均为严重肝外伤.肝叶切除17例,死亡9例(53%),占总死亡的75% (9/12).结论: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可作为肝外伤急诊手术的主要指标,紧急手术的首要目的在于控制出血,手术方式应遵循简单、有效的个体化原则.  相似文献   
8.
目的 :提高对胃肠道间质瘤 (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 ,GIST)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总结 32例GIST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平均年龄 4 2 .7岁 ,男女比为 17∶15。病灶均为单发 ,部位以胃及小肠最多见 ,分别为 13例 ( 4 0 .6% )和 15例 ( 4 6.9% )。病理诊断良性 2 1例 ( 65.6% )、交界性5例 ( 15.6% )、恶性 6例 ( 18.8% )。结合肿瘤临床生物学行为 ,重新划分为GIST良性 18例 ( 56.3% )、交界性 4例 ( 12 .5% )、恶性 10例 ( 31.3% )。 32例均获手术切除 ,术后复发 2例 ,肝转移 4例 ,死亡 4例。结论 :GIST是一类具有恶性倾向的肿瘤 ,局部切除是足够而有效的治疗。术后应长期严密随访 ,对复发和 /或转移者应持积极态度 ,多次姑息切除 ,辅以TACE可望延长病人生存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治疗。方法:总结分析89例SAP的临床资料。结果:非手术治疗组50例,死亡3例,病死率6%。早期手术治疗组39例,死亡7例,病死率17.95%。结论:SAP早期尽量避免手术打击,首选非手术治疗,后期若合并坏死组织继发严重感染应手术引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结肠癌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 6年 4 1例结肠癌急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结果 :Ⅰ期切除 32例 ,其中 2 1例Ⅰ期吻合 ,11例Ⅱ期吻合 ,吻合口漏各 1例 ;Ⅱ期切除吻合 2例 ,单纯结肠造瘘 7例。死亡 3例 ,病死率 7.32 %。结论 :对一般情况较好 ,无重要脏器严重合并症者 ,应力争Ⅰ期切除 ;对肠管充血水肿不重者应争取Ⅰ期吻合。结肠次全切除术是值得推广的治疗左半结肠癌急性肠梗阻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