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7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清胰汤在行脉冲式高容量血液滤过的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患者中的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SAP患者4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行脉冲式高容量血液滤过清除炎症因子,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清胰汤,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4d后的临床指标、炎症因子、胃肠激素水平变化。结果治疗4d后,两组生命体征好转,白细胞计数、血淀粉酶均降低(P均<0.01),治疗组呼吸频率及白细胞计数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均<0.05);两组TNF-α、IL-6、IL-10及血管活性肠肽(VIP)均明显下降(P均<0.01),胃动素(MTL)明显升高(P<0.01),以治疗组为著(P<0.05或<0.01)。治疗组平均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脉冲式高容量血液滤过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P<0.05或<0.01)。结论清胰汤可能通过清除炎症因子对SAP患者能起到保护胰腺、加快胃肠功能恢复、减轻肺损伤等作用。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13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外科1999~2007年经影像学和穿刺活检病理检查的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13例患者的诊断、药物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患者均有阻塞性黄疸病史,7例应用了个体化的糖皮质激素治疗方案,6例采用了脱氧熊胆酸(ursodeoxycholicacid UDCA)治疗,无胆道手术的病例及肝移植病例,有4例患者获得长期缓解,而3例进展至胆汁性肝硬化,其中死亡1例。结论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发病机制不明,临床表现不典型,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亦无法阻止病程的发展,肝移植可能是其相对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胃胆管引流是指从胆总管经乳头经十二指肠到胃腔,于胃前壁、腹壁开孔引出体外形成胆道的引流体系.从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做182例胃胆管引流手术,其中≥60岁老年人有55例,使用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改良针式腹腔胆囊切除术的价值。方法 总结134例标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l例针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7例的手术经验,并从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术后疼痛程度、注射止痛剂次数、切口总长度进行比较。结果 与腹腔镜组相比,改良针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具有疼痛程度减轻、需注射止痛剂次数减少、腹壁切口总长度缩短(P<0.05)等优点。结论 腹腔镜更具微创的特点,同时具有安全性和可操作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求一种更为合理的全厚皮片移植方法,我们在按形切取全厚皮片后应用L-形皮瓣转移即时闭合供区创面47例,取得满意效果。该术式改变了既往梭形切取全厚皮片、直线拉拢缝合的传统方法,而按照受区创面的形状、大小在供区适当的方位切取相应形状、大小的全厚皮片;同时灵活应用L-形皮瓣转移,将张力小的周边组织转至创面,从而即时闭合供区创面。这不仅节约了组织量,增加了切取量;而且操作简单、转移灵活。由于张力较小,术后切口瘢痕不显著。从而也改进了全厚皮片的切取方法。  相似文献   
6.
双侧唇裂术后上唇短小畸形的矫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侧唇裂尤其是前唇短小型双侧唇裂术后,常伴有鼻、唇部多种继发性畸形。由于前唇组织量异常紧缺,从而使畸形的整复困难重重。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探索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采用双侧鼻唇沟岛状皮瓣旋转下移以及上唇多个皮瓣转移,对双侧唇裂术后畸形进行一次性手术整复。1993年以来,临床应用5例,经随访,均获得满意效果。该术式应用鼻唇沟岛状皮瓣转移,并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组织,有效地解决前唇组织量紧缺问题,从而使其诸多畸形一次性得到确切的整复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7.
斜S形皮下组织蒂皮瓣修复面部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对颜面部各种病变组织切除后形成的软组织缺损 ,探索一种更为满意的修复方法。方法 在缺损区的邻近设计并制作一斜S形皮瓣 ,以皮下组织为蒂 ,斜形方向移位修复创面 ,供瓣区直接缝合。结果 临床应用46例 ,无术后并发症 ,随访 3~ 12个月 ,修复区平整 ,不改变外形 ,瘢痕几乎不显。结论 皮下组织蒂皮瓣修复颜面部软组织缺损 (直径在 2cm以内 )是一种值得选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面部各种病变组织切除后形成的软组织缺损探索一种更为满意的修复方法。方法在损区 拎工制作一梭形岛状皮瓣,以皮下组织为帝,斜形方向推进修复斜面,供瓣区直接缝合。结果 临床应用49例,无后并发症,随5个月-4年,病变无复发,修复平整,不改变外形,瘢痕几乎不显,结论 认为梭形岛状推进皮瓣修复面部软组织缺损是一咱值得选用选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shRNA下调胰腺癌Panc-1细胞STAT3 mRNA表达后对吉西他滨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构建靶向STAT3 mRNA的shRAN和阴性质粒,分别转染Panc-1细胞(A组和B组);另将非转染的正常Panc-1细胞分为C组和D组.A,B,C三组细胞与吉西他滨共孵育.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Panc-1中STAT3 mRNA和蛋白的表达;MTT法检测Panc-1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结果 A组STAT3 mRNA水平下降了61.9%,STAT3蛋白水平下降了85.7%(P<0.01),细胞增殖能力低于B、C组(P<0.01).与B、C组比较,A组G1期细胞比率增加(P<0.05),细胞存活率降低(P<0.01).结论 靶向STAT3 mRAN的shRNA可特异性降低Panc-1细胞中STAT3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抑制Panc-1细胞增殖,使其阻滞于G1期,从而增强吉西他滨对G1期细胞的细胞毒效应,增加吉西他滨的化疗敏感性.  相似文献   
10.
胆总管下段损伤发生率较低,症状隐匿,多在术中发现[1].及时处理,预后较好;发现较晚或(和)合并感染,预后差,病死率较高.2002年10月至2009年3月我科采用改良的经胃胆管引流治疗7例胆总管下段损伤患者,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