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9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雷尼替丁的新给药方法盐酸雷尼替丁(Zantanc IniectionGlaxo Inc.)的连续静脉输注的给药方法已被批准。按照制药厂的说明,本品连续输注可导致胃内PH值更加恒定,因此可避免每天2次或3次快速注射给药所致的波动。连续输注给药开始时并不需要负荷剂量。不论连续输注法或快速注射给药,作用的起效在临  相似文献   
2.
经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治,拔管后压迫和制动时间长,且易出现迷走反射及穿刺部位血肿.我科于2003年2月至7月应用Angio-Seal血管闭合器封堵穿刺部位,取得较好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随着心导管技术的开展,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已成为临床常见并发症.我们采用超声引导下注射凝血酶方法(ultrasound guided percuteous thrombin injection)对6例心导管术后导致假性动脉瘤患者进行治疗,经注射凝血酶6例均成功.  相似文献   
4.
通过问卷分析 63例脑性瘫痪患儿早期发病情况,结果显示 0~ 9个月 53例, 10个月~ 1岁半 10例.轻度 31例,中度 19例,重度 13例;有 1/3的患儿被误诊;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佳,病程越短.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血栓抽吸装置在急性心肌梗塞(AMI)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86例行急诊PCI治疗的AMI患者被随机分为血栓抽吸组(41例,应用抽吸导管后再行PCI),直接PCI组(45例,直接行PCI),观察无复流发生率、术后ST段下降率及左心室射血分数等。结果:PCI后血栓抽吸组患者的无复流发生率明显低于直接PCI组(4.9%∶11.1%,P0.05),ST段回落率(66.67%、75.61%)、LVEF[(54.02±8.93)%∶(49.23±9.12)%]均优于直接PCI组(P均0.05)。结论: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时,应用血栓抽吸导管可以降低无复流发生率,改善心功能,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急性ST段抬高型前壁心肌梗死(STEMI)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向心肌梗死溶栓试验血流3级(TIMI 3级)患者左室功能的状况.方法:分析112例STEMI直接PCI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112例中心功能不全的患者52例(心功能不全组),心功能正常的患者60例(心功能正常组),资料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与心功能正常组相比,心功能不全组PCI后第1天和第2周,室壁运动减弱,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心排血指数(CI)降低,左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和左室收缩末期容积 (LVESV)增加(P<0.01);与PCI术后第1天相比,术后第2周LVEF和CI增加,室壁运动改善(P<0.01).与心功能KillipⅡ级的患者相比,心功能Killip Ⅲ~Ⅳ级的患者LVEF和CI降低,室壁运动减弱,LVED,LVEDV和LVESV增加(P<0.05).相关分析显示,梗死前心绞痛、心肌灌注显影血流分级和室壁运动积分是前壁STEMI直接PCI前向血流TIMI 3级心功能不全的相关因素(P=0.04).结论:前壁STEMI直接PCI前向血流TIMI 3级,微循环功能障碍的患者收缩和舒张功能降低,左室扩张,其LVEF的提高可能是通过左室扩张来代偿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单侧迷走神经干刺激增加迷走神经活性,对心力衰竭(心衰)犬自主神经分布和功能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杂种犬1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心衰组和迷走刺激组,每组6只。假手术组置入起搏器不行起搏,心衰组及迷走刺激组建立心衰模型,心衰组右心室置入起搏器行250次/min快速起搏37 d,迷走刺激组置入起搏器起搏30d后给予右侧迷走神经干20 Hz刺激7 d。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平均动脉压(MAP)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行电生理仪监测静息心率(HR)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酪氨酸羟化酶(TH)和乙酰胆碱转移酶(Ch AT)阳性纤维表达情况。结果行犬右心室快速起搏30 d后,MAP<60 mm Hg,LVEF<50%,心衰模型成功建立。实验30 d后,心衰组和迷走刺激组MAP和LVEF值比假手术组减小,HR比假手术组增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实验37 d后,与假手术组和迷走刺激组比较,心衰组MAP和LVEF值显著减小,HR显著增快,TH和Ch AT阳性神经密度不均一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心衰组TH棕色条索状阳性纤维表达增加,Ch AT浅棕色条索状阳性纤维表达减少;迷走刺激组可见浅棕色条索状TH表达和大量深棕色条索状Ch AT阳性纤维表达。结论单侧迷走神经干刺激能增加心衰犬迷走神经活性,减慢心率,恢复自主神经不均一性分布和功能失衡,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辛伐他丁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的疗效。方法:辛伐他丁片10mg,每晚睡前口服一次,疗程八周。结果:服药八周后T_C、T_G 、LDL—C分别下降25.56%、21.05%、27.01%,HDL—C上升27.12%。血脂单项疗效分析显示:服该药八周对降低T_C、T_G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8.2%、74.4%,升高HDL—C的有效率为78.6%。结论:辛伐他丁调脂疗效较好,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桃核承气汤中各配伍药味对汤剂苦杏仁苷含量的影响。[方法]通过L8(27)正交实验设计,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桃核承气汤中桃仁不同配伍后药液中苦杏仁苷的含量变化。[结果]方中各药味对苦杏仁苷含量的影响次序为:大黄桂枝芒硝甘草,其中大黄对苦杏仁苷含量的影响具有显著性(P0.05),而桂枝、甘草、芒硝对苦杏仁苷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其中,含大黄的药液其pH值显著低于不含大黄的药液。[结论]大黄是影响桃核承气汤中苦杏仁苷含量的主要因素,pH值的降低可能是大黄导致苦杏仁苷下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组妊娠高血压疾病孕妇空腹血糖(FPG)正常者葡萄糖耐受能力的差别。方法将妊娠高血压孕妇FPG正常者纳入观察组,正常妊娠者纳入对照组。观察组从20周岁到45周岁按每5周岁为一年龄段各设5个小组,即:≥20周岁为A组,≥25周岁为B组,≥30周岁为C组,≥35周岁为D组,≥40周岁、〈45周岁为E组。每小组各按时间顺序入选病例31、32、33、34、30例。入选对象在孕37周加1至38周时进行空腹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然后将观察组各小组2小时血糖值(2hPG)进行比较,并与对照组35例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各小组2hP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而且,随着年龄增加愈加显著,其中c组与B组、D组与c组、E组与D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观察组各小组2hPG升高率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随着年龄增长2hPG升高率逐渐增加,其中E组与D组、D组与C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高血压疾病孕妇FPG正常者葡萄糖耐受能力显著下降。年龄可作为妊娠高血压疾病孕妇糖代谢障碍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