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10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7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肺动脉高压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虽然在心肺血管疾病中发病率不高,但因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致死风险高,被称为心血管疾病中的恶性疾病。靶向药物治疗使得肺动脉高压病情得到一定程度控制,但整体控制率仍不容乐观。随着肺动脉高压相关研究的推进,目前认为交感神经的过度激活在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和维持中起到一定作用,且基于调节自主神经活性的药物和器械治疗在肺动脉高压中的研究得到了一些发现。现就交感神经在肺动脉高压发生和发展的作用、肺动脉神经分布特点和交感神经活性调节的非药物治疗研究进行综述,以探讨肺动脉高压治疗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初步评价Micro-Test1血沉仪并观察在免疫性疾病中红细胞沉降率(ESR)与C-反应蛋白(CRP)的关系。方法测定Micro-Test1血沉仪的精密度,比较血沉仪与魏氏法测定ESR的相关性及正常对照组和疾病组的ESR和CRP指标。结果Micro-Test1血沉仪具有较好的精密度,中值样本和高值样本的变异系数(CV)<5.0%;与魏氏法测定ESR结果比较,两者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r=0.943)。结论Micro-Test1血沉仪操作简便、快速、准确,适用于临床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氨曲南治疗肿瘤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成本-效果,促进合理用药,降低医疗费用。方法:利用已有文献资料,运用药物经济学成本-效果分析方法,对氨曲南与头孢他啶治疗肿瘤患者下呼吸道感染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结果与结论:两组方案治疗肿瘤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有效率、治愈率无显著性差异,但氨曲南组的细菌清除率优于头孢他啶组,头孢他啶的经济学成本优于氨曲南。  相似文献   
4.
支原体培养基中真菌抑菌剂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支原体的培养基筛选一种抗真菌的药物,以防止真菌污染。方法 在五种备选药物中先找出不抑制支原体生长但是能够有效抑制真菌生长的药物。再选用20株白色念珠菌的临床株,各测此种药物对其MIC,最后得出MIC50与MIC90,选用MIC90的浓度加于支原体的培养基中。结果 最后选出的药物为氟康唑,用20临床株测得MIC50为15.6μg/ml,MIC90为31.25μg/ml结论选用浓度为31.25μg/ml的氟康唑加于支原体的培养基可以有效抑制白色念珠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5.
用白细胞粘附抑制法鉴定HBV—TF特异免疫活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用白细胞粘附抑制试验来鉴定乙肝特异性转移因子(HBV-TF)免疫活性。实验结果表明:经HBV-TF致敏的淋巴细胞与乙肝抗原(HBV-Ag)孵育后,显示出明显的粘附抑制活性,而非特异性转移因子(TFn)致敏淋巴细胞与乙肝抗原孵育、HBV-TF致敏淋巴细胞与甲肝抗原(HAV-Ag)孵育或HBV-TF致敏淋巴细胞与1640液(代替抗原液)孵育时均不能表现出这种抑制作用,说明HBV-TF具有抗原特异性免疫活性。实验证明,本法是体外鉴定HBV-TF免疫活性简便易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徐燕萍 《吉林医学》2010,31(31):5625-5626
目的:通过健康教育提高了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水平。方法:随机抽查120例糖尿病患者,利用问卷式调查进行健康教育前、后糖尿病系列知识测试。结果:本次对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式调查健康前、后测试,人们对糖尿病知识的认识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干预后,患者及共家获得了糖尿病方面的系列知识,帮助其建立了健康的行为方式,提高了自我护理、自我管理的能力,阻止和延缓了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护理中应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β—内酰胺类(即青霉素类、先锋毒素类)抗生素因其高效低毒等特点,是临床上最常选用的一类抗生素。现就护理中应用该类抗生素时存在的问题及其相应的改进措施做如下综述. 一、皮肤过敏试验方面(以下简称皮试)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分子结构中都有一个β—内酰胺环,一样可引起过敏反应,因此用前均需做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IgG4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的检测价值。方法收集82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其中男23例,女59例,年龄19~80岁,平均49岁,设为实验组A组。同时收集6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设为对照组B组。用散射速率比浊法测定各组的血清IgG4、IgG、CRP、RF。结果 A、B两组血清IgG4、IgG、CRP、RF水平[M (P10~P90)]在统计学上分别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A、B两组血清IgG4升高率分别为25.6%、0%;RF的升高率分别为53.7%、3.3%,两组之间分别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组血清RF和IgG4之间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组血清IgG4和CRP之间在统计学上存在显著性相关;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组血清 RF和CRP之间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组血清Ig G4和Ig G之间在统计学上存在显著性相关。结论大多数自身免疫性疾病至今病因不明,大量研究发现,其Ig G亚类的血清水平大都不同于健康人,本研究提示我们IgG4可能与IgG类RF、类风湿性关节炎病情的活动度以及病理损伤机制有关,可能作为新的类风湿关节炎病情活动性指标。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观察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2受体 (sIL 2R)、白细胞介素 4 (IL 4 )水平。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测 18例轻、中度哮喘患者和 18例健康对照组血清sIL 2R、IL 4水平 ,并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 哮喘患者血清sIL 2R( 30 3.95± 5 1.82U/ml)及IL 4 ( 14 1.11± 133.93pg/ml)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 2 10 .6 4± 4 8.6 0U/ml和 6 0 .0 6± 2 1.6 7pg/ml;P <0 .0 1和P <0 .0 5 ) ,两者呈正相关趋势 (r =0 .883)。 结论 sIL 2R ,IL 4升高是哮喘过敏性炎症的表现 ,T淋巴细胞激活及其释放的IL 4在哮喘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