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术前肝功能损害程度及术后肾功能衰竭是影响肝移植病人术后死亡率的蕈要因素.Caestecher等[1]报道,胆汁酸(TBA)可以同时反映肝脏分泌状态,肝脏合成与代谢及肝细胞损伤三方面的血清学指标,其代谢在一定程度上受肾功能的影响.笔者通过检测肝移植术后病人血清中胆汁酸变化,并与常规肝功能指标谷草转氨酶(AST)和总胆红素(TBIL)比较,探讨胆汁酸在肝移植围手术期变化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39岁.因右上腹胀痛1个月,腹胀、纳差半年入院.疼痛与进食及排便无明显关系,无寒战、发热、恶心、呕吐、腹泻,无大便性状及排便习惯改变.既往体健.入院后查体:体温正常,腹平软.右上腹可扪及一质硬包块,约8 cm× 6 cm大小,边界不清.肝剑突下约3 cm.质硬,肝区轻叩痛,脾未扪及,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上腹部CT增强扫描提示肝左外叶有一密度不均、边界模糊的实性块影,约10 cm×8 cm×8 cm大小,侵及腹壁、胃壁,横结肠与肿块亦有粘连.肝功示球蛋白36.1 g/L,WBC 6.44×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4.6%,大便潜血(+),甲胎蛋白及乙肝五项为阴性.入院诊断:肝癌.入院后行腹壁肿块切除、左半肝切除、胃部分切除、横结肠切除吻合术.术后病理检查提示为肝放线菌病并炎性假瘤形成.术后予以抗生素治疗2周,患者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后胃排空延迟(DGE)发生原因及处理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21年11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器官移植肝胆外二科832例行LPD病人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DGE分为DGE组和无DGE组,比较两组病人临床特征,logistic回归分析DGE发生的危险因素,评估不同处理方式的效果。结果 共有194例(23.3%)术后发生DGE。与无DGE组比较,DGE组术前低白蛋白血症病例多,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多,行改进前胃空肠吻合和术中输血例数多,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其中Clavien-Dindo分级≥Ⅲa级并发症,胆漏,B、C级胰瘘和腹腔感染发生率高于无DGE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术前低白蛋白血症、术中输血和腹腔感染是任意级别DG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术中输血、胰瘘、胆漏和腹腔感染是B、C级DG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B、C级DGE 62例,48例存在腹腔感染合并吻合口漏,其中42例接受腹腔穿刺引流,6例持续内冲洗负压引流,均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结论 DGE多继发于术后吻合口漏及腹腔感染,术前纠正低白蛋白血症、合理的胃空肠吻合、减少吻合口漏、通畅引流对预防及治疗DGE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对41例胰岛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发现术前B超、CT、MRI、选择性动脉造影(AS)检查定位诊断的阳性率分别为45%(18/40)、62.5%(20/32)、66.7%(10/15)、80%(8/10),术中B超检查为100% (15/15)。认为胰岛素瘤的术前定位诊断较为困难,手术探查加术中B超检查是定位诊断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5.
肝移植已成为治疗终末期肝病的常规手术,其1年生存率已达80%~90%.但移植受体的感染问题仍是继排异之后第2位常见并发症,严重感染可导致死亡.为了解肝移植受体术后细菌感染特点,现对本院79例肝移植患者术后细菌感染情况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肝移植术后给予含中/长链混合脂肪乳剂(MCT/LCT)与只含长链脂肪乳剂(LCT)的肠内和胃肠外营养制剂对受者蛋白质代谢的影响.方法 将86例肝移植受者随机分为4组:MCT/LCT组(22例).经肠内饲以含MCT/LCT的肠内营养制剂(商品名:瑞高);LCT组(22例),经肠内饲以只含LCT的肠内营养制剂(商品名:能全力);全合一组(22例),经中心静脉给予全合一静脉营养制剂(商品名:卡文);对照组(20例),未给予正规营养支持.前三组受者术后10 d内的日平均热卡、脂肪及蛋白摄入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别检测各组受者术前1天、术后第1、4、7和10天蛋白质的代谢情况,观察指标包括血清转铁蛋白、前白蛋白、尿-3甲基组氨酸排m及术后1~7 d氮平衡.结果 肝移植后机体蛋白分解增加,血清蛋白水平下降;MCT/LCT组和LCT组受者血清转铁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全合一组和对照组(P<0.05或P<0.01).而M(MCT/LCT组又明显高于LCT组(P<0.05),全合一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MCT/LCT组和LCT组受者尿-3甲基组氨酸排出明显低于全合一组和对照组(P<0.05或P<0.01),而MCT/LCT组又明显低于LCT组(P<0.05);术后第3天起,与对照组相比,MCT/LCT组、LCT组和全合一组受者每日氮平衡和累计氮平衡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1.05或P<0.01).结论 肝移植术后给予含MCT/LCT的肠内营养制剂较只含LCT的营养支持能更有效地减轻受者机体蛋白质分解,加快机体从分解代谢向合成代谢的转变,从而改善受者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7.
自从1983年奥地利Innsbruck大学实施了全球首例肝肾联合移植(combined liver-kidney transplantation,CLKT),CLKT已被证明是一种治疗终末期肝、肾疾病的良好方法.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行6例CLKT,现将临床经验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TRAIL受体在胰腺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研究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受体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TRAIL受体(死亡受体DR4、DR5和诱骗受体DcR1、DcR2)mRNA在胰腺癌组织及正常胰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死亡受体DR4和DR5在所有胰腺癌组织和正常胰腺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强于在正常胰腺组织中的表达(P〈0.01)。诱骗受体DcR1和DcR2在所有正常胰腺组织中均有表达,而在胰腺癌组织中仅有18例表达DcR1,有20例表达DcR2;诱骗受体DcR1和DcR2的表达水平在胰腺癌和正常胰腺组织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胰腺癌组织中DR5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和临床分期有关,分化程度越低,DR5的表达量越低,Ⅲ、Ⅳ期肿瘤DR5的表达显著低于Ⅰ、Ⅱ期(P〈0.05)。DR4、DcR1及DcR2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和临床分期无关(P〉0.05)。结论 ①胰腺癌组织中普遍存在TRAIL受体的表达,并存在受体类型的表达差异,TRAIL基因受体在胰腺癌凋亡的调控机理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②胰腺癌组织中DR5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及恶性程度相关;死亡受体DR4及诱骗受体DcR1和DcR2不能作为判断胰腺癌分化程度及恶性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肝移植术后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四例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并发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central pontine myelinolysis)的原因及诊治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肝移植术后并发CPM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诊治经过.结果 4例患者中有两例存在手术前后24 h内血钠明显升高史,另2例术后血钠无明显升高.分别于术后9、7、5、10 d发病,分别以头痛、面瘫、失语、双侧瞳孔不等大为首发症状.均经头颅磁共振(MRI)确诊为CPM,予对症支持、激素、血浆置换等治疗后1例痊愈,1例死亡,另2例遗留面瘫、肌力减弱、构音障碍等后遗症.结论 肝移植是CPM的高危因素,围手术期多种病理生理因素促使其发生发展,应以预防为主.其临床表现多样.提高临床警惕和反复的MRI检查是CPM早期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 年 3月至 2019年7月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器官移植肝胆外二科开展的340例 LPD 病人临床资料。结果 男性234例,女性106例。平均年龄(59.0±12.4)岁,平均手术时间(230.5±24.6)min,胆肠吻合时间平均(13.5±2.6)min,胰肠吻合时间平均(15.2±3.5)min,胃空肠吻合时间平均(12.2±2.3)min,术中出血量平均(275.4±53.2)mL,术后住院时间平均(11.2±4.5)d。术后发生胰瘘60例(17.65%),胆瘘32例(9.41%),胃瘫53例(15.59%),大出血22例(6.47%),围手术期死亡5例(1.47%)。结论 对于有丰富开放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经验及一定腹腔镜手术操作经验的中心,LPD 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