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5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肺内微小病变,是影像学常见的异常阴影,也是诊断及鉴别诊断难度最大的。要正确区别小病变是实性结节,囊性、异常发育血管,特别微小结节是小肺癌,炎性假瘤,结核球,支气管腺瘤,全靠CT横断扫描。往往暴露病变好,但对病灶的细微内部结构,边缘显示不够精确,假影较多。往往需要借助于细胞学及手术病理定性。  相似文献   
2.
纤维结肠镜诊断大肠恶性肿瘤651例分析徐向英,吴华星,王成良我院自1980年6月至1990年6月共行纤结镜检查3214例次。诊断为大肠恶性肿瘤651例,占同期受检人数的20.3%。其中多原发癌15例,占同期大肠癌检出率的2.3%。本文着重就纤结镜对大...  相似文献   
3.
4.
目的通过X线反复照射体外培养的肺腺癌细胞系Anip973,初步探寻其生物学特征的变化。方法应用高能X线反复照射肺腺癌Anip973细胞15次,4Gy/次,共60Gy。对亲代和子代细胞采用克隆形成实验测定其放射敏感性。根据生长曲线计算Anip973R细胞及其亲代细胞倍增时间,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特征。结果与亲代相比Anip973R细胞D0、Dq、SF2均增大,d值减小,分别为1.61、1.29、0.532、0.312,而Anip973细胞分别为1.53、0.42、0.339、0.3524。Anip973R细胞放射耐受性增高,其细胞倍增时间较亲代细胞延长3h。细胞周期显示G1、S期比例分别增高、减少(P〈0.05),G2+M期比例相似(P〉0.05)。结论Anip973细胞经X线反复照射后与亲代细胞相比放射耐受性增高、细胞倍增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化疗药紫杉醇是否对肺腺癌A973细胞有放射增敏作用.方法 取指数生长期的人肺腺癌细胞A973,采用成克隆分析法检测紫杉醇毒性,确定IC10、IC50和IC90剂量作为药物浓度.分析照射前后紫杉醇IC10、IC50和IC90浓度下作用24 h,照射剂最分别为0、1、2、4、6、8、10 Gy时的细胞存活分数,并用多靶单击模型拟合细胞存活曲线.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不同浓度紫杉醇作用0、2、4、6、10、18、24 h,A973细胞周期分布变化.结果 紫杉醇对A973细胞的IC10、IC50和IC90剂量分别为0.5、2.6和8.7 nmol/L.IC10剂量紫杉醇照前给药增敏比为0.97(D0值比)、1.01(D0值比)、1.00(SF2值比),照后给药为0.97、1.02、1.02;IC50剂量照前给药为1.06、129.00、2.61,照后给药为0.94、129.00、2.14;IC90剂量照前给药为1.00、120.00、2.09,照后给药为0.98、120.00、2.09.IC10剂量紫杉醇对A973细胞无明显的G2+M期阻滞作用,而IC50和IC90剂量紫杉醇分别于2和18 h将A973细胞阻滞在G2+M期.结论 紫杉醇对肺腺癌细胞A973产生明显的放射增敏作用,且照射前后给药均有相似的增敏作用,中高浓度剂量联合小剂量X线照射增敏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胃大部切除术已成为临床上胃、十二指肠良恶性疾患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本文对1976年8月至1991年8月我院就诊的296例胃大部切除术后病人进行了纤维胃镜复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随着诊断手段的显著进步,胃疾患、尤其是胃癌的早期诊断率明显提高。初次因胃良性疾病行胃切除术后的残胃发生的残胃癌的早期发现受到重视。本文将从临床病理学角度对残胃癌的好发部位、肿瘤性状及其发生作一探讨。对象与方法日本金泽大学癌研究所外科14年间因胃、十二指肠溃疡、息肉等良性疾病行胃切除术后残胃发生的15例残胃癌(早期7例,进展期8例)进行分析。同时,对经内镜下进行活检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三维适形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 2001年6月至2004年12月采用三维适形放疗的4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并与随机抽取的同期常规放疗的4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对照,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1、2、3年生存率,中位生存期和毒副反应.结幂治疗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1.7%和54.3%,其中完全缓解率分别为21.7%和8.7%(P<0.05),两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8.3%、47.8%和29.0%,以及58.7%、34.8%和24.8%.两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2个月和16个月.两组毒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三维适形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优于常规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9.
我院自1978年8月至1985年11月,用纤维结肠镜共检出大肠息肉100例,男性55例、女性45例。年龄:12—77岁。发病部位以左半结肠多发,有76例、癌变者23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9例。其中左半结肠占15例。临床均有大便带血,粘液便,排便功能不正常等症状,息肉单发者57例,多发者43例。本文以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