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衍射增强成像,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一种X射线成像模式。它利用置于样品和探测器之间的分析晶体,把经过晶体单色化的高准直性的X射线穿过样品时产生的透射光、折射光和散射光彼此分开,是一种和相位变化梯度有关的相位衬度成像方法,在光学常数变化的边界会产生明显的衬度增强,对弱吸收体(如软组织)可以得到很清晰的图像和样品内部丰富的细节,大大提高了X射线成像的衬度和空间分辨率,目前成为国际上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行CT肺功能评估,探究其与肺功能检查的相关性,并分析比较COPD各中医证型的肺功能参数与CT肺功能评估结果,为COPD中医辨证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COPD中医诊断标准对其进行分型,完成肺功能、CT检查,并对CT图像进行三维重建,计算肺气肿指数(LAA%)。结果:痰浊壅肺证、痰热蕴肺证、痰瘀阻肺证、肺肾气虚证之间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占预计值%)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FVC%)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FEV1占预计值%、FEV1/FVC%由痰浊壅肺证→痰热蕴肺证→痰瘀阻肺证→肺肾气虚证逐渐变小;LAA%由痰浊壅肺证→痰热蕴肺证→痰瘀阻肺证→肺肾气虚证逐渐增大。LAA%与FEV1占预计值%呈负相关(r=-0.775,P=0.001);LAA%与FEV1/FVC%呈负相关(r=-0.458,P=0.001)。结论:CT肺功能评估与临床肺功能检查之间呈负相关,随着肺通气功能的降低,COPD患者的LAA%随之升高,说明CT评估肺功能是可行的。COPD各中医证型之间LAA%、肺功能参数存在差异,可为COPD辨证分型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检测中国汉族健康人群的肝脏脂肪分数及肝储铁水平,并评价脂肪分数及肝储铁水平相关性。方法 应用GE Discovery MR750W测定45名受检者的肝脏脂肪分数和R2*值。采用IdealIQ序列进行上腹部扫描,应用AW VolumeShare 5工作站软件,通过在肝脏上选择ROI的方法直接获得R2*值及肝脂肪分数。采用t检验的方法分别检验不同性别、年龄组间脂肪分数、R2*值均数的差异,应用Spearman分析的方法分析R2*值及脂肪分数的相关性。结果 45名健康人肝脏脂肪分数为1.15%~10.26%,R2*值为46.45~89.30 Hz。男性与女性、青年人与中年人的肝脏FF、R2*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脂肪分数与R2*值呈线性正相关(r=0.432,P=0.003)。结论 运用3.0T MRI IdealIQ序列能够同时测定肝脏脂肪含量及铁浓度,肝脏脂肪含量与肝铁浓度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急性发作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医证型的相关因素.方法:将200例急性发作期COPD患者分为痰浊壅肺证、痰热蕴肺证、痰瘀阻肺证、肺肾气虚证,记录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信息,进行肺功能等相关检查,并由患者本人填写COPD评估测试(CAT),根据所收集的资料分析中医证型与年龄、病程的关系,CAT评分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的关系、中医证型与CAT评分的关系.结果:在患者平均年龄、平均病程、CAT评分方面,痰浊壅肺证、痰热蕴肺证与痰瘀阻肺证、肺肾气虚证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CAT评分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FEV1/FVC%之间存在负相关.结论:急性发作期COPD患者的年龄、病程、CAT评分以及肺功能在各中医证型中存在差异,CAT评分可为中医辨证分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三维重建与仿真肠镜在结肠占位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SIEMENS SOMATOM耐层螺旋CT对81例患者行一次屏气全结肠容积扫描,并利用工作站进行后处理以获取CT仿真肠镜(CTVC),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阴影成像(SSD)和透明显示(Raysum)图像,并结合原始横断面等图像进行分析,并与结肠镜或术后病理对照。结果CTVC检出16例结肠镜检查为正常中的15例、误诊为结肠息肉1例,CTVC检出结直肠癌37例,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93.75%;术前T分期敏感度和阳性诊断准确度分别为100%和89.2%;N分期敏感度和阳性诊断准确度分别为80%和70%。CTVC检出28例56枚结直肠息肉中51枚,敏感度为91.07%,特异度为93.75%。结论64层螺旋CT三维重建及仿真内镜对结直肠占位病变的诊断有其独特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同步辐射类同轴技术应用于肾脏成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应用同步辐射光源的相干性,进行肾脏组织的类同轴成像研究,旨在评价相位衬度成像技术在软组织成像方面的意义.方法 在北京同步辐射装置形貌站4W1A束线上,取经过4%甲醛溶液固定后的人体肾脏组织样品,置于类同轴光路的样品架上进行成像,以空间分辨率和组织衬度作为评价标准.结果 在样品与成像板距离Z为150 mm时获得的肾脏成像,具有较高的组织衬度,包括肾小囊在内的结构均能较好显示,通过显微放大法获得的空间分辨率达到30 μm.结论 类同轴技术能较好显示肾脏的微细解剖结构,对于以轻元素为主的脏器成像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同步辐射光源具有良好的光强、准直性好、脉冲性高、波长可调性等诸多优点,其光的高亮度能在很短时间内完成冠状动脉造影,而波长可调性的特点使得最佳能量的选择成为可能,脉冲性又保证可以进行血管的动态扫描.同步辐射冠状动脉造影可作为一种新的无创性冠脉造影技术.  相似文献   
8.
北京同步辐射装置(BSRF)医学成像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同步辐射技术用于医学成像的应用价值。方法 利用同步辐射光源的空间相干性、准直性、高亮度等特性进行成像实验。在北京同步辐射装置(BSRF)的4W1A束线上,使用衍射增强技术(DEI)对肝、肾等组织进行成像,部分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使用白光技术对大鼠冠状动脉进行成像。2种技术的分辨率通过显微放大法获得。结果 成像结果均具有较高的衬度和分辨率,显微放大法获得的分辨率为微米量级。通过白光技术获得的大鼠心脏冠状动脉图像可显示到二级分支结构,部分可达三级结构。结论 DEI和白光技术等同步辐射成像技术可显示弱吸收组织及血管等微细结构,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1 H磁共振波谱(1 H-MRS)定量分析方法对脂肪肝诊断的可行性。方法选取48例临床明确诊断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及20例健康志愿者行1 H-MRS扫描和CT平扫,1 H-MRS测量脂质峰值和水峰峰值,计算脂肪分数,并与CT肝/脾比值所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正常组和脂肪肝组水峰峰值无明显差异,而脂质峰值有显著差异。2例CT肝/脾比值诊断脂肪肝患者在波谱成像时未出现明显峰值,其余1 H-MRS所得波谱曲线与CT肝/脾比值诊断结果一致。结论 MR氢质子波谱成像技术可以定量诊断脂肪肝。  相似文献   
10.
嗜铬细胞瘤的CT诊断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嗜铬细胞瘤的CT表现,提高CT诊断的准确性。方法:搜集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7例嗜铬细胞瘤患者的资料,所有病例术前均作超声、CT检查。结果:瘤体呈较大(平均瘤径6.1cm)的类圆形肿块,瘤界清晰,平扫密度多不均匀,10例出现坏死和囊变,肿瘤实体部分多明显强化。结论:嗜铬细胞瘤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CT可清楚显示肿瘤的部位、形态、大小、瘤内成份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结合临床表现多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