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18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溶石乳剂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体外溶石的方法考查EDTA和薄荷油制成的水包油型乳剂的溶石情况,分析了乳剂的pH值对溶石辅料蛋白酶、阿拉伯胶作用的影响。当pH值小于7时,带正电的蛋白酶和带负电的阿拉伯胶相互作用,致使蛋白酶不能发挥其分解非极性结石中有机大分子的作用,阿拉伯胶失去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和助悬作用。当pH值大于7.8时,蛋白酶电离出的负性反离子增多,使乳剂的δ电位减小,扩散层变薄,严重时破乳。实验表明pH值在7.5-7.8范围内时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病灶清除后椎间植骨加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36例患者,采用经胸或经腹膜外入路,行病灶清除、髂骨椎间植骨、内固定术。术后卧床2~3个月,抗结核治疗1.0~1.5年。结果平均随访29个月,疗效满意,1年内结核病无复发,所有患者内固定无松动或断裂。植骨后3~6个月骨性愈合。结论彻底病灶清除、椎间植骨加内固定,可重建脊柱的稳定性,有利于结核病灶的稳定与修复,在病灶内植入内固定器械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芪归解毒汤防治硫酸镍致晶状体上皮细胞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芪归解毒汤药物血清对硫酸镍损伤正常人晶状体上皮细胞(Lens epithium cells,LEC,细胞编号:SRA01/04)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提取芪归解毒汤药物血清,体外培养晶状体上皮细胞,用硫酸镍产生细胞损伤,再加入体积分数分别为5 %、10 %、15 %、20 %的药物血清,倒置显微镜下观察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形态学改变,MTT法检测细胞活性的变化,试剂盒测量乳酸脱氢酶(LDH)含量的变化.结果 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到硫酸镍损伤的晶状体上皮细胞出现肿胀、体积缩小、折光性下降、贴壁率降低等形态学改变.加入10 %和15 %芪归解毒汤药物血清时细胞生长明显好转,折光性优于硫酸镍组,药物血清浓度为20 %时细胞生长接近正常;MTT法检测药物血清组细胞活力较硫酸镍组明显增强;药物血清组 LDH活性较硫酸镍组明显降低.结论 芪归解毒汤药物血清能明显减轻晶状体上皮细胞的镍性损伤,并呈现剂量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4.
病灶清除后椎间植骨加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病灶清除后椎间植骨加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36例患者,采用经胸或经腹膜外入路,行病灶清除、髂骨椎间植骨、内固定术。术后卧床2~3个月,抗结核治疗1.0~1.5年。结果平均随访29个月,疗效满意,1年内结核病无复发,所有患者内固定无松动或断裂。植骨后3~6个月骨性愈合。结论彻底病灶清除、椎间植骨加内固定,可重建脊柱的稳定性,有利于结核病灶的稳定与修复,在病灶内植入内固定器械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由于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变性、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是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笔者采用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6例,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保留原有髓内针附加钢板固定加植骨治疗带锁髓内针术后旋转不稳定性骨折不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 23例带锁髓内针术后旋转不稳定性骨折不愈合患者,男20例,女3例,年龄21~63岁,平均33.7岁.骨折部位:股骨干16例,胫骨干4例,肱骨干3例.初次手术为闭合复位带锁髓内针固定15例,切开复位带锁髓内针固定8例.骨折不愈合的时间为带锁髓内针固定术后9~38个月,平均17个月.X线示肥大性骨折不愈合14例,萎缩性骨折不愈合9例.均采用保留髓内针附加钢板固定加松质骨植骨术治疗.术中检查均证实骨折端存在旋转不稳定.结果 随访时间7~35个月,平均14.5个月.23例患者骨折均获得愈合,愈合时间为8~20周,平均14周.无感染、内固定松动或断裂等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 保留原有髓内针附加钢板固定加植骨术可有效消除髓内针术后旋转不稳定,是治疗髓内针术后骨折不愈合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小儿法洛四联症患者体外循环(ECC)前后各单个核细胞比例变化和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s)的变化.方法 选取择期于ECC下行法洛四联症纠治术的患儿23例,分别于麻醉诱导后(T0),停ECC即刻(T1),术后第1天(T2),术后第3天(T3)及术后第7天(T4)共5个时间点采取静脉血标本,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D3+、CD4+、CD8+、CD14+、CD19+、CD16+56+细胞百分率;采用组织化学方法进行AgNORs染色,并在全自动数码显微镜下测定出每个细胞核中AgNORs的个数.结果 不同时间CD3+、CD4+、CD4+/CD8+、CD14+、CD19+、CD16+5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T1、T2及T3时刻CD3+较T0时刻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2及T3时刻CD4+较T0时刻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时刻CD4+/CD8+较T0时刻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时刻CD14+较T0时刻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4时刻CD14+较T0时刻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时刻CD19+较T0时刻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及T2时刻CD16+56+较T0时刻明均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gNORs形态类型为单一型,大都呈规则的圆形,不同时间AgNORs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法洛四联症患儿ECC后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的降低及调节功能失调,增加了术后患儿的易感性,应积极采取增强机体免疫力的方法并结合临床规范化治疗减少法洛四联症患儿围ECC期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摘 要目的:探讨胸腹带蒂皮瓣与穿支皮瓣修复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与应用。 方法:选取 2019 年 1 月至 2019 年 12 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海医院收治的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 92 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 46 例,对照组 行胸腹带蒂皮瓣修复术治疗,观察组行穿支皮瓣修复术治疗。比较两组不同手术术式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情况。 结果:观察组术后合格率为 95.65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78.26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术后愈合时 间早于对照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白细胞介素 –6(IL–6)、白细 胞介素 –8(IL–8)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 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穿支皮瓣修复术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应用效果较好,具有合格率高,愈合快,并发 症少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扩增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激酶插入受体(VEGFR-2/KDR)三区基因,构建表达载体,在大肠埃希菌中表达,获得纯化蛋白。检测胃癌术前患者外周血中抗-KDR抗体水平,为进一步研究KDR与抗-KDR抗体在胃癌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从人血管内皮细胞株ECV304提取总RNA,逆转录后,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KDR胞外段三区基因,连接到pMD18-T载体测序;酶切后将目的基因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8α(+)构建重组质粒,将重组质粒转化到大肠埃希菌DH5et内并提取质粒,经双酶切鉴定后,再转化入表达菌株BL21(DE3),异丙基-B-D硫化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用Ni^2+-NTA树脂纯化、复性;用获得的蛋白包被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板,用ELISA检测32例胃癌患者和35名健康对照者外周血抗.KDR抗体水平。结果构建了表达载体pET28α(+)-KDR3,并获得高效表达,表达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为16000,重组蛋白以包涵体形式存在。胃癌患者外周血中抗-KDR抗体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VEGFR-2/KDR三区基因成功克隆到表达质粒内并表达。为进一步研究KDR与抗-KDR抗体在胃癌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及可能为胃癌的血清学诊断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femoral head replacement,FHR)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伤前日常生活能力较好的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intertrochanteric femoral fracture,IFF)患者的效果。 方法选取伤前日常生活能力较好的高龄IFF患者106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FHR组51例和PFNA组55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围术期失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髋关节Harri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FHR组围术期失血量高于PFNA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PF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2组髋关节Harris评分高于术前,FHR组髋关节Harris评分高于PF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FHR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PF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相较于PFNA,FHR治疗伤前日常生活能力较好的高龄IFF患者可显著减少术后出血,缩短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加快髋关节功能恢复,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