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22篇
皮肤病学   20篇
神经病学   4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25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炎症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及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炎症过程中最具标志性因子CRP,被认为与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以及预后有密切的关系。血脂康的原料为特制红曲,是一种天然复合他汀,并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微量元素、氨基酸、麦角甾醇、生物碱和黄酮类物质。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下壁导联P-R段明显下斜与运动试验假阳性的关系。方法比较76例运动试验阳性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真阳性组57例、假阳性组19例的运动试验参数。结果假阳性组有较长的运动总时间(389±112s∶287±95s,P<0.01),达到较大的代谢当量(7.9±1.9mets∶6.6±1.5mets,P<0.01),ST段压低≥1mm时间延长(284±140s:192±97s,P<0.01),运动中较少诱发胸痛及至少2个下壁导联P-R段明显下斜的比例较高(74%∶20%,P<0.01),若以运动总时间≥300s、至少2个下壁导联P-R段明显下斜判断运动试验假阳性,其敏感性为63%,特异性为91%,预测价值为88%。结论运动总时间≥300s、至少2个下壁导联P-R段明显下斜对运动试验假阳性的判断有较高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心肌梗死导致左室功能不全并非不可逆转,关键是看导致该心功能不全的存活心肌和坏死心肌所占的比例多少,坏死心肌的透壁程度与血运重建术后该节段心肌收缩功能是否能改善呈负相关。因此,检测冠心病心肌梗死后坏死心肌的多少,可以直接指导血运重建术的合理应用,评估病人的预后。目前用于坏死心肌的无创性检测方法很多,主要包括多巴酚丁胺超声负荷试验、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磁共振显像等。其中,对比剂增强的磁共振显像(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CE—MRI)因具有独特的高空间分辨率和经济、方便、无辐射等优势备受国内外研究者信赖。而钆喷酸葡胺(gadolinium diethyletriamine—pentaaceti cacid,Gd—DTPA)是目前应用最普遍的磁共振对比剂,本文就Gd—DTPA增强磁共振显像检测坏死心肌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杨剑峰  张荣林  徐标  宋杰 《临床荟萃》2006,21(15):1072-107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心电图ST段下降幅度与患者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将急诊PCI术成功后1小时的18导联心电图(ECG)与入院当时ECG比较,分别测定梗死相关导联最大ST段高度,按抬高的ST段下降幅度分为A组:ST段下降≥50%,B组:ST段下降<50%,根据对影响患者近期预后相关因素的观察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非致死性心脏事件、室壁运动异常、再通后ST段下降又再抬高和住院死亡病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急诊PCI术后,其心电图ST段下降幅度可以作为预示患者近期预后的一个临床实用指标,并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6.
冠状动脉瘘──国内报道67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冠状动脉瘘虽属少见疾病,但临床上易和其他先天性心脏病混淆而造成误诊。本研究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以减少误诊率。方法:作者报告3例冠状动脉瘘并综合国内文献共67例,皆经心血管造影或手术确诊。对其病理解剖、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手术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冠状动脉篓起源于左、右和双侧冠状动脉者分别为17、49和1例。临床上无特征性症状,瘘口在右心系统者多有连续性杂音(30/32),而在左心室者无一例连续性杂音(0/6)。本组手术治疗57例,手术晚期死亡1例,42例随访3个月至25年,其中1例症状恶化,41例症状改善。结论:本病血液动力学改变与瘘口大小及部位有关,改变明显者出现心肌缺血和心脏扩大,升主动脉造影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有重要诊断价值。对有明显临床及血液动力学异常者应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治疗包括溶栓治疗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治疗中最为重要的环节[1].然而我国STEMI治疗仍存在救治延迟和再灌注治疗比率低的困境[2-3].国内现有STEMI救治状况研究主要集中在北京[4]、广州[5]等经济发达地区,宿迁市地处江苏北部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同时宿迁市卫生体制改革走在前列,成为国内独一无二以民营医疗机构为主体承担区域医疗服务的地区.该地区STEMI救治水平尤其是再灌注治疗状况缺乏准确数据,本研究旨在获得该区域STEMI再灌注治疗现状,为区域化救治模式建设和提高救治水平提供可靠数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保护滤网下支架治疗老年高危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在脑保护滤网下对25例60岁以上的高危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颈动脉支架成形(CAS)治疗。结果颈动脉病变残余狭窄≤20%,手术成功率达100%,临床症状消失。24例在围手术期均有不同程度心率、血压下降,但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脑保护滤网下支架治疗老年高危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经颅多普勒超声微栓子检测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动态观察脑保护滤网下颈动脉支架成形术中各操作阶段所产生的微栓子信号(MES)数量。 方法 对11例在脑保护滤网下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患者术中采用TCD进行MES监测。将整个操作过程分为5个阶段,分别观察各操作阶段中患侧大脑中动脉的MES数量。 结果 11例患者术中各操作阶段均可产生MES。其中预扩、支架置入和后扩是栓子最易脱落的3个阶段,占MES总数量的68.7%。 结论 采用TCD可以有效地监测颈动脉支架成形术中各个阶段的MES数量,指导手术安全进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体表心电图对老年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左前降支(LAD)闭塞部位的预测价值。方法对62例老年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入院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寻找可以预测LAD闭塞部位的心电图改变。结果62例老年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均为LAD闭塞,其中近段闭塞者45例(72.6%),远段闭塞者17例(27.4%)。经χ2检验,STⅠ抬高、STaVL抬高、STaVF压低或至少2个下壁导联ST段压低等指标提示LAD近段闭塞(P均〈0.05)。其中,STaVF压低或至少2个下壁导联ST段压低的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最高,为94%左右,灵敏度以STaVL抬高最高,为56%;反之,STaVL压低和STⅢ抬高则在预测LAD远段闭塞上有显著意义(P均〈0.05),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以STaVL压低为最高,均为100%。结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时,体表心电图对预测LAD闭塞部位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