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7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探讨TGFβ1/Smads信号转导通路的改变在原发性肝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应用western blotting法和RT-PCR法对肝癌组织TGFβ受体Ⅰ、TGFβ受体Ⅱ、Smad2,Smad4,Smad7蛋白和mRNA水平进行检测,并与正常肝组织和癌旁组织比较。结果显示肝癌组织TGFβRⅡ、Smad4 mRNA和蛋白表达较正常及癌旁组织显著降低,Smad7 mRNA和蛋白表达、Smad7/Smad4比值显著升高。提示TGFβ1/smads信号转导通路被抑制,使TGFβ1介导的抗增殖信号不能正常下传,可能是肝癌发生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是目前致肝纤维化最重要的细胞因子,通过旁分泌、自分泌调控方式刺激肝星状细胞(HSC)合成大量细胞外基质(ECM),并减少ECM降解,使肝脏ECM大量沉积,形成肝纤维化以致肝硬化。研究发现TGFβ1/Smads信号转导通路在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非常  相似文献   
3.
脑梗塞患者同型半胱氨酸的叶酸干预治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叶酸干预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以治疗脑梗塞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应用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选择2001年10月~2004年1月住院的长期居住河北地区的急性脑梗塞患者62例,其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诊断标准。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标准对照(治疗)组32人,仅接受传统危险因素的标准干预治疗;叶酸干预治疗组30人,在标准治疗的基础上加用5mg/d叶酸口服干预治疗。分别检测用药半年前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标准对照组入组时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为(30·67±14·81)μmol/L,半年后为(34·75±16·17)μmol/L,与用药前相比有显著性升高(P<0·05),平均升高(4·08±6·06)μmol/L。5mg叶酸干预治疗组用药半年后同型半胱氨酸这(11·77±3·56)μmol/L较用药前(31.32±14·51)μmol/L有显著下降(P<0·001),平均下降(19·54±13·34)μmol/L。结论脑梗塞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可通过补充有效剂量的叶酸进行干预治疗。5mg/d叶酸口服干预治疗可使河北地区脑梗塞患者的同型半胱氨水平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4.
目的明确益气活血方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开放、阳性药平行对照研究的方法,选取经肝穿活组织学及肝脏瞬时弹性成像技术检查确诊的慢性乙型及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207例,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分别采用自拟益气活血方(n=127)和扶正化瘀胶囊(n=80)治疗,疗程均为24~48周。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肝脏生化学、肝脏硬度值(LSM)、无创性肝纤维化指数[天冬氨酸转氨酶与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基于4因子的肝纤维化指标(FIB-4)]的变化,评估益气活血方抗肝纤维化疗效。结果益气活血方组和扶正化瘀胶囊组患者基线LSM、APRI、FIB-4比较,P值均>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应用益气活血方和扶正化瘀胶囊患者症候积分均有一定程度改善,益气活血方在改善肝病面容、肝区不适及腰膝酸软方面优于扶正化瘀胶囊(P<0.05);肝脏生物化学指标(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γ-谷氨酰转移酶、碱性磷酸酶)随疗程延长逐渐复常,治疗24~48周复常率两组分别为100%对比100%、100%对比93.8%、96.8%对比92.3%及87.5%对比81.8%。治疗12周后两组APRI值均显著降低;治疗48周,两组LSM显著改善;而FIB-4显著改善仅见于益气活血方治疗48周,与扶正化瘀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LSM、APRI、FIB-4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0%对比63.6%,P=0.046;68.4%对比52.0%,P=0.052;68.4%对比62.0%,P=0.437;益气活血方治疗患者LSM总有效率显著高于扶正化瘀胶囊治疗组。结论中药益气活血方可作为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的优选方案。  相似文献   
5.
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应答受宿主遗传背景、免疫状态、病毒基因型、病毒载量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概述了宿主白细胞介素(IL)28B基因多态性、基线干扰素诱导蛋白10、IL-17A、IL-10、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病毒载量及基因型、治疗12和24周HBs Ag、HBe Ag血清水平变化为实现HBs Ag、HBe Ag消失及血清学转换、持久病毒学应答的重要预测因素。对近年来关于CHB患者PEG-IFNα治疗应答相关因素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7 (IL-17)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及血浆水平与慢性HCV感染的关系.方法 选择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228例,健康体检者81例.TaqMan探针法检测IL-17 rs8193036及rs2275913位点基因多态性,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IL-17水平,分析CHC患者IL-17等位基因、基因型及血浆水平与健康人群的差异.结果 CHC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IL-17 rs8193036位点C、T等位基因及rs2275913位点A、G等位基因分布比较,P值均>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HC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的IL-17 rs8193036位点基因型CC (46.49%对比41.98%)、CT (45.61%对比44.44%)、TT(7.89%对比13.58%)分布比较,P值均>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rs2275913位点基因型AA(16.23%对比13.58%)、AG (48.25%对比50.62%)、GG(35.53%对比35.80%)分布比较,P值均>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CV基因1型与2型感染CHC患者IL-17 rs8193036及rs2275913位点等位基因及基因型分布比较,P值均>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HC患者组血浆IL-17水平为(97.67±39.68) pg/m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的(71.60±19.78)pg/ml,两组比较t=2.414,P=0.0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IL-17高水平表达在HCV感染及慢性化中发挥重要作用,而IL-17 rs8193036及rs2275913位点SNPs可能与HCV易感性及持续感染无明确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 快速建立小鼠酒精陛肝纤维化模型,为酒精性肝纤维化发病机制及防治策略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64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四氯化碳组、乙醇组、溶剂对照组及乙醇+四氯化碳组.乙醇+四氯化碳组小鼠,造模前4周以含4%乙醇Lieber-DeCarli液体饲料喂养,第5周起联合5%四氯化碳腹腔注射,于造模第0、4、5、6、7、8周各处死6只.其余各组小鼠于造模第8周处死.采用酶法检测小鼠血清ALT及AST水平;HE及Masson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并对肝脂肪变、炎症活动及纤维化程度评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肝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变化;实时定量RT-PCR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肝组织骨桥蛋白(OPN)及转化生长因子β 1 (TGFβ1)mRNA及蛋白表达动态变化.结果 乙醇+四氯化碳组小鼠于造模第4周出现轻~中度肝脂肪变,第5周出现炎细胞浸润,窦周出现纤维组织沉积,第6~7周肝小叶内可见点、灶状肝细胞坏死,炎细胞浸润、窦周纤维组织沉积呈进行性加重,第8周肝细胞片状坏死,桥接纤维化形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α-SMA主要表达于活化肝星状细胞及纤维组织沉积区域,随造模时间延长表达逐渐增强.乙醇+四氯化碳组小鼠肝组织OPN表达随造模时间延长逐渐增强,第0、4、5、6、7、8周mRNA相对表达量依次为1.01±0.13、0.80±0.20、1.83±0.25、2.94±0.19、3.45±0.31及5.99±0.17,各组比较,F=476.270,P< 0.01;蛋白相对表达量依次为0.19±0.06、0.48±0.05、0.52±0.06、1.02±0.10、1.52±0.11及1.50±0.08,各组比较,F=298.027,P<0.01.TGF β 1表达自第5周明显上调,并呈持续高表达,mRNA相对表达量依次为1.03±0.18、1.07±0.23、3.19±0.40、3.31±0.28、1.58±0.18及2.08±0.26,各组比较,F=85.546,P<0.01;蛋白相对表达量依次为0.24±0.08、0.28±0.12、1.26±0.16、0.96±0.12、1.09±0.25、1.10±0.20,各组比较,F=43.639,P<0.01.结论 Lieber-DeCarli乙醇液体饲料喂养联合微量四氯化碳腹腔注射可成功建立小鼠酒精性肝纤维化模型,符合酒精性肝纤维化病理特点及病变过程.肝组织OPN及TGFβl表达在酒精性肝纤维化发生及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正常大鼠肝大部切除后肝再生过程中肝小叶大小的动态变化,有助于探明大鼠肝再生过程中肝小叶结构的重建过程,并提供组织学依据.方法:正常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和部分肝切除组.采用Higgins和Anderson方法行大鼠70%肝切除,术中即刻称取切除肝叶的湿重.分别于术后12 h、24h、72 h、120 h、1周、2周处死大鼠,留取全部肝组织称湿重,统一留取肝右叶肝组织中性甲醛固定,石蜡包埋连续切片进行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再生肝肝小叶大小变化.结果:正常大鼠部分肝切除后,12h可观察到肝小叶面积开始增大,120 h达高峰,从1周开始可见汇管区门静脉终末支的增大并与邻近中央静脉相联系,肝小叶结构逐步重建,2周时肝小叶面积接近正常,小叶数目增加.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大鼠未见上述动态变化.结论:正常大鼠部分肝切除后,肝再生通过早期肝小叶面积增大,后期肝小叶数目增多而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药物性肝损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37例重症药物性肝损伤患者分为激素治疗组16例和对照组2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保肝、退黄药物方案;激素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短疗程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生化学应答情况、有效率和安全性。结果激素治疗组生化学应答较早,ALT、AST、TBil、DBil、ALP水平在治疗2周时分别为(93.2±65.6)U/L;(61.7±30.7)U/L;(168.3±98.9)μmol/L;(124.7±81.4)μmol/L;(117.2±40.1)U/L、4周时分别为(52.6±32.0)U/L;(77.4±144.1)U/L;(88.9±59.7)μmol/L;(64.7±48.4)μmol/L;(116.6±63.1)U/L均较治疗前(172.9±104.8)U/L;(264.7±169.7)U/L;(259.1±108.8)μmol/L;(182.2±82.4)μmol/L;(153.8±69.9)U/L显著降低(P均0.05);对照组治疗2周仅ALT、AST降低明显(P0.05),而TBil、DBil于治疗4周后方明显降低(P均0.05);两组GGT治疗前后均无显著改善(P0.05)。治疗4周时激素组治疗有效率、显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93.8%比66.7%,χ~2=11.919,P=0.001;87.5%比57.1%,χ~2=6.081,P=0.014)。两组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小剂量、短疗程糖皮质激素,可有效地治疗重症药物性肝损伤,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
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内HBsAg、HBcAg的表达及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直以来临床将血清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肝病毒DNA(HBV DNA)阳性作为乙肝病毒复制的标志,随着肝穿活检及抗病毒治疗的研究进展,肝活检组织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核心抗原(HBcAg)的表达模式与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定量、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分级及纤维化分期之间关系的临床研究日益增多,本文就HBsAg和HBcAg在肝组织的表达模式及临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