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2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报告安置不同类型心房电极56例的经验。其中螺旋电极21根(内收式单极11根、双极8根,暴露式单极2根),倒叉J形电极35根。56例的心房电极均于首次手术时安置成功,住院期间无电极脱位、心肌穿孔及阈值异常增高。随访期有1例患者倒叉电极移位;内收式螺旋单、双极电极和倒叉电极各有1例晚期阈值增高。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将心房电极安置于右心耳并使X线和心电测试的指标及起搏参数达到可靠的要求,则有助于提高安置心房电极的成功率,并能减少电极移位和阈值升高。  相似文献   
3.
超声心动图评价射频消融术对心室收缩功能的影响(摘要)黄灿亮万征周金台崔振华*李文煜石嘉玲王佩显张殿芬王志毅李琼为探讨射频导管消融(RFCA)对心室收缩功能的影响,应用超声心动图(UCG)对45例接受RFCA治疗的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男24例、女21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利用声学密度 (AD)定量技术早期评价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的手术疗效。方法 将 4 0例AMI患者分为两组 :18例病人行直接PTCA治疗 (A组 ) ,2 2例病人用药物治疗 (B组 ) ,比较两组病人在入院第 7天时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和用AD技术检测的结果。结果 两组病人常规超声心动图各项检查结果比较差别无显著性 (P >0 0 5 )。AD定量检测结果 :A组的背向散射积分周期变化幅度 (CVIB) (4 2± 1 3)dB明显高于B组 (2 5± 2 4 )dB(P <0 0 1) ;A组校正的周期变化延迟时间 (N Delay) 1 0 9± 0 0 8明显低于B组 1 31± 0 16 (P <0 0 1) ;两组间背向散射积分 (IBS)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AD技术能够早期反映AMI再灌注心肌的组织学特征 ,为早期评价介入治疗效果、预测心功能改善情况、判定心肌活性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5.
6.
锌、硒为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对新生儿及婴儿而言,人乳或牛乳乃其唯一来源。但由于元素在两种乳液内形态上的不同,它们的生物利用度各异。牛乳锌生物利用度低于人乳的原因,从锌结合配体进行研究,认为牛乳锌大部分与酪蛋白结合,与人乳锌结合的则多为低分子量分子。至于低分子量配体究为何物,又有吡啶羧酸、柠檬酸及混合配体之不同说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高压注射器不同的上升时间对左心室造影质量的影响。方法:用随机对照设计比较短上升时间组(上升时间=0.18)和长上升时间组(上升时间=1s)各50例左心室造影的情况。结果:短上升时间组的室性早搏发生率和平均的室早个数明显高于长上升时间组,且造影质量劣于后者。室性早搏个数未发现与性别和年龄相关。结论:适当地延长高压注射器的上升时间可以减少左心室造影时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从而提高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8.
心肌桥的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 :探讨心肌桥的冠状动脉 (冠脉 )造影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 747例接受选择性冠脉造影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共检出心肌桥 3 8例 ,采用计算机辅助定量冠脉造影系统软件对心肌桥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3 8例均为前降支肌桥 ,在冠脉投照位中以左肩位及右肩位收缩期狭窄最严重 ,肌桥长度平均 18 8± 5 1mm ,肌桥近端距第一对角支距离平均 2 0 1± 7 6mm ,距前降支起始部距离平均 3 1 3± 9 7mm ,距左冠脉起始部距离平均45 1± 10 4mm。肌桥前有动脉硬化或狭窄表现者 11例 ( 2 9% ) ,合并冠脉瘘 3例 ( 8% ) ,合并肥厚性心肌病 2例 ( 5 % )。结论 :在冠脉造影中心肌桥现象并非罕见 ,左肩位造影发现率高 ,严重心肌桥可以造成心肌缺血。  相似文献   
9.
穿刺胸廓外锁骨下静脉和腋静脉安置永久起搏器电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穿刺胸廓外锁骨下静脉 (ESV)和腋静脉安置永久起搏器电极的方法。 1998年 8月~ 2 0 0 0年 1月 ,共 44例病人 ,男 2 6例 ,女 18例 ,年龄 37~ 82岁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33例 ,Ⅱ°~Ⅲ°房室传导阻滞 11例 ,其中双腔起搏器 2 8例。方法 X线下 ,用 18G针 ,于锁骨下第一肋外 2~ 3cm进针 ,与水平面成 45度 ,针头指向肋锁交界处锁骨下第一肋外缘至内缘间 ;若无回血 ,针头逐步向胸骨侧移动 ,范围 2cm ;针头始终触及第一肋是保证穿刺安全和成功的标志。另采用HP 5 5 0 0型彩色多谱勒血流显像仪 (CDFI)测定 2 5例正常成人ESV和腋静脉内径和解剖位置 ,探查部位在右上胸第一肋和第一肋以下。结果  44例病人共穿刺 47例次均成功 ,其中ESV 46例次和腋静脉 1例次。每例穿刺次数 1~ 5次 ,平均 3次 ;进针深度 2~ 4cm ,平均 2 5cm。经皮穿刺点距锁骨 3~ 4cm ,针头入锁骨下静脉时距锁骨下 0 5~ 1 5cm。一例穿刺入锁骨下动脉 ,无其他并发症。CDFI测定ESV的走行在肋锁交界处第一肋上方 ,位置固定。结论 本方法安全、成功率高 ,避免了锁骨下和头静脉的缺欠和并发症 ,适于安置各种起搏电极。CDFI可指导穿刺ESV。本法远期效果尚待长期观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声学密度定量(AD)技术评价正常、狭窄及闭塞血管支配区域心肌的组织特征。方法:对疑诊冠心病的64例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192支冠状动脉分组:正常组(A组)、狭窄组(B组)、闭塞组(C组),检测其相应血管支配区域心肌的背向散射积分参数。结果:与A组相比,B组心肌的背向散射积分的标化值(IBS%)增高;而背向散射积分周期变化幅度(CVIB)减小;C组心肌的IBS%增高更明显;CVIB减小也更明显。且14支闭塞血管支配区域心肌的CVIB曲线与正常节段呈反向,N-delay在B组及C组明显延长,同一参数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AD技术能客观反映正常,狭窄及闭塞冠状动脉脉供血区域心域心肌的不同组织特性变化,对鉴别冠心病不同病变心肌的灌流特征具有一定的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