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9篇
药学   4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了解黑龙江省部分地区 2 0 0 1年碘缺乏病现状 ,研究目前的食盐加碘水平对人群碘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对不同地区 10所小学 8~ 10岁儿童碘营养及病情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2 0 0 1年黑龙江省部分地区儿童碘营养水平充足 ,尿碘水平 <10 0 ,10 0~ 199,2 0 0~ 2 99,>30 0μg/ L时 ,甲肿率分别为 18.75 % ,8.77% ,8.18% ,9.4 3%。结论 儿童尿碘水平为 10 0~ 30 0μg/ L时 ,甲状腺肿大率最低。  相似文献   
2.
胆囊癌是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并且预后极差,术后5年生存率是5%~42.3%,除手术之外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1].目前对胆囊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仍缺乏充分的认识.文献报道,趋化因子CXCL12与其受体CXCR4 所构成的CXCL12-CXCR4生物学轴(CXCL12-CXCR4 biological axis) 在多种实体肿瘤的播散和器官特异性转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机制未见报道.本文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XCL12与CXCR4蛋白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并对其表达意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局部解剖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一门重要桥梁课程,它在系统解剖学的基础上,详细阐述正常人体各局部区域内结构和器官的位置、毗邻、层次关系.局部解剖学的特点是名词术语多,毗邻关系复杂,不易记忆,实践性强,也是历届学生认为难学、难记、难掌握的课程之一.如何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条件下,掌握局部解剖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以后临床学习打下良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由于CT诊断及手术技巧等方面的进展,脑出血已多趋向手术治疗为主,但手术治疗死亡率仍较高。我院于1980~1995年对7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施行了手术治疗,其死亡率为45.5%,现着重手术适应证的选择、手术时机及手术方法进行探讨。1临床资料本组74例,男49例,女25例。年龄为34~68岁。均有高血压病史,其中34~40岁1例,41~50岁4例,51-60岁54例,61~68岁15例。临床表现。意识状态:按GCS计分法,其中13~15分3例,9~12分48例,6~8分11例,3~5分7例。去脑强直5例。术前瞳孔改变:一侧瞳孔散大28例,双侧瞳孔散大15例。术前…  相似文献   
5.
舌骨下诸肌的异常国内外报告颇多,但至今尚未见到我们所发现的这种异常小肌,现报告如下:在解剖一男性成尸右侧颈固有筋膜深层所包裹的舌骨下诸肌时,发现于胸骨甲状肌与肩胛舌骨肌中间腱之间有一异常小肌。该肌起自胸骨柄后面,适于胸骨甲状肌起点之外侧。其跨过颈动脉鞘前方斜向外上行并移行于腱,腱之末端借腱膜与肩胛舌骨肌中间腱融合。测量该肌全长4.4Cm,其肌质部长4.2Cm,肌质部  相似文献   
6.
2002年中国碘缺乏病监测资料汇总分析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描述中国基本实现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2年后的病情状况、人群碘水平、居民户层次食用盐碘浓度,并发现高危地区.方法各省以地区(自治州、盟、市)为单位,观察甲状腺肿大率、尿碘中位数、居民户层次盐碘中位数等技术指标.结果 2002年中国8~10岁儿童的触诊法甲状腺肿大(甲肿)率为5.8%,B超法甲肿率为5.1%,儿童尿碘中位数为241.2μg/L;加碘盐覆盖率为95.2%,合格碘盐食用率为88.8%,盐碘中位数为31.4 mg/kg;发现了3类高危地区非碘盐问题地区、重病区线索地区、高水碘地区.结论 2002年中国8~10岁儿童的触诊法甲肿率和合格碘盐食用率接近碘缺乏病消除标准,尿碘水平渐趋合理,但仍未达到100~200μg/L的最佳范围,且发现了许多高危地区.上述3类高危地区的发现为2003年以后的监测提供了选择监测点的线索.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性65岁,高血压病史20余年。于入院前3天突然走路向左侧倾倒,频繁发生呃逆,自己企图用饮水控制,饮水量在2小时内达8000~9000ml,使腹部高度膨隆.继而出现频繁呕吐,多次排尿,同时有行为异常现象,做饮水、排尿动作横向行走,强行卧床后,先是躁动,继而意识增俄,抽搐,被抬入院。查体:BP为32/16KPa.P130/分.T22次/分.心率130次/分,腹部膨隆,双下肢凹陷性浮肿。NS:无明显定位体征,有抽搐呈癫痫大发作样。化验:血常规:Hb12Og’I,,WbC15.4XIO。八。,*be七I)I、“。1。尿Pr(H)管型(+),血K“…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腹横纹小切口疝气手术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92例疝气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行常规手术,观察组行腹横纹小切口手术,对比两组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患儿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止痛药使用频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横纹小切口疝气手术是小儿疝气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 ,并发症发生风险较低,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腹横纹小切口疝气手术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92例疝气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行常规手术,观察组行腹横纹小切口手术,对比两组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患儿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止痛药使用频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横纹小切口疝气手术是小儿疝气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 ,并发症发生风险较低,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腹横纹小切口疝气手术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92例疝气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行常规手术,观察组行腹横纹小切口手术,对比两组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患儿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止痛药使用频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横纹小切口疝气手术是小儿疝气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 ,并发症发生风险较低,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