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采用抗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清进行家兔实验性矽肺的治疗。结果发现:90天的实验组矽结节比对照组明显减少减小,对照组矽结节以成纤维细胞为主夹杂少量胶原纤维,而实验组仍停留在以巨噬细胞为主的细胞性矽结节阶段;至180天,对照组矽结节主要由胶原纤维组成,而实验组矽结节则仍以巨噬细胞为主;体外小鼠胚胎肺成纤维细胞培养,结果显示bFGF明显促进细胞生长,而抗bFGF血清则抑制其生长,与上述体内实验结果相一致。表明抗bFGF能阻抑纤维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2.
肿瘤的恶性行为就是肿瘤本身具有侵袭性和转移性。由于这两个特性,给肿瘤病人带来了极大威胁,根据临床统计75%的恶性肿瘤患者死于转移。长期以来人们企图探索弄清其侵袭、转移的原因,以便阻止肿瘤的侵袭、转移。近年来,国外有人注意到了一些动物实验性肿瘤的侵袭、转移可能与肿瘤细胞表面的层粘连蛋白(Laminin,LN)有关。我组于1984年开始用于人类肿瘤方面的研究,着手收集国内外的人肿瘤细胞系近35株(其中4株是自建的),重点从体外去证实其移动  相似文献   
3.
人肺癌细胞CD44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人肺癌细胞CD44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黄丹廖剑辉司徒锐我们用LSAB法检测50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CD44表达。结果表明:CD44高表达者较无或低表达者易发生淋巴结转移。一、材料与方法50例肺癌组织均来自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1985...  相似文献   
4.
5.
6.
用全反维甲酸(RA)10~(-7)mol·L~(-1)对生长在玻璃皿(G)和人工基膜(ABM)上的CNE-2细胞进行9d的诱导分化。结果显示生长在G上的癌细胞增殖受抑制,蛋白质含量增加,软琼脂内集落形成和裸鼠体内生长等恶性表型下降;生长在ABM上的癌细胞则不受影响,但其表面微绒毛丰富、细胞间的紧密连接、交指状连接、桥粒或腺腔样结构多见,高尔基器、粗面内质网发育较好。上述结果表明不同的培养基质对RA的生物学作用有不同的影响,ABM有拮抗RA抑制癌细胞增植和去恶化作用,但有助于癌细胞间结构的重建及细胞器的发育,提示在体外进行癌细胞诱导分化时应在近似体内微环境的培养系统中进行才能更确切地评价分化诱导剂的体内治疗反应。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硒对大鼠脂肪代谢和肝脏的影响,采用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饲喂猪油或五米油饲料(LM)。10周后再各自分成两组,其中一级加入亚硒酸钠(L-Se,M-Se)。饲喂10周后处死,测血清谷丙转氨酶含量和肝硒含量,并观察肝脏的病理改变。结果显示:L组和M组大鼠的肝细胞损害严重,呈明显的脂肪肝病变;而加硒的L-Se纽和M-Se组的肝硒含量明显高于未加硒组,肝脏的病变显著减轻,仅有少数肝细胞受到脂肪浸润。结果表明,微量元素硒对高服饲料所致的大鼠脂肪肝有防治作用,其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74例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期横纹肌纤维的病变特点主要为萎缩的及“正常”的肌纤维神经再支配,并以Ⅱ型肌纤维为主,其次为Ⅰ型肌纤维的肥大、分割、中央核和环状肌纤维等的代偿性改变,而肌纤维的再生、变性甚为少见,肌纤维的坏死及其炎性反应则不见。文中分别对这些病变的发生作了阐明,并着重指出神经源性肌病变区别于原发性肌源性肌病变的要点。  相似文献   
9.
黄丹  廖剑辉 《广东医学》1998,19(8):575-576
目的:探讨人非小细胞肺癌(NSCLC)rasP^21和CD44的表达及与肿瘤分化、转移及临床分期的相互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46例NSCLC的rasP^21和CD44表达。结果:rasP^21的阳性率随临床分期的升高而增加;有淋巴结转移肺癌的CD44阳性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rasP^21与CD44表达两者之间无直接相关性。结论:NSCLC出现rasP^21与CD44阳性提示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两株肺癌细胞系(经实验证明为高、低侵袭系)体外培养细胞和裸鼠体内移植瘤细胞的增殖状态;方法:采用激光流式细胞仪,测量单个完整细胞群体的DNA含量,分析其各细胞周期的比率;结果:体外培养的高增殖系细胞,移植入裸鼠体内后其G2/M期细胞比率反而降低,体外培养的低增殖系细胞,移植入裸鼠体内后其G2/M细胞比率反而升高,两株肺癌细胞系的增殖指数间无显著差异;结论:两株肺癌细胞系在体内、外增殖状况的差异性,说明肿瘤细胞在体外增殖速度的快慢不能准确反映其在体内的增殖状态,必须结合肿瘤细胞的其它生物学特性,才能比较准确地分析和判断肿瘤细胞的恶性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