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护理干预对ICU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6年1月~7月,我们对30例ICU睡眠障碍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2006年以来,我院为54例患者(68指)实施断指再植手术,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4.
目的:分析乳腺分叶状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入选此研究中40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于2015年2月-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乳腺分叶状肿瘤患者,选择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并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予以治疗,探究临床疗效.结果:经研究分析可知,肿块位置、肿块数量、肿块直径、病理情况以及包膜情况经对比统计学意义产生,其中交界性肿瘤复发2例,恶性肿瘤复发1例,良性肿瘤复发3例,局部切除术患者的复发率高于局部广泛切除术以及乳房全切除术.结论:乳腺分叶状肿瘤临床病理特点为无疼痛感包块,且未出现包膜,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术,手术治疗效果和手术方式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免疫微环境中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和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LAG-3)水平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和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2月至2017年8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174例DLBCL患者肿瘤组织切片及甲醛固定石蜡包埋组织, 制备组织芯片,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HC)法检测组织芯片PD-1和LAG-3蛋白在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中的表达情况[包括是否阳性(阳性为IHC评分1~9分, 阴性为0分)、表达水平(高表达为IHC评分4~9分, 低表达为0~3分)]。分析PD-1和LAG-3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PD-1和LAG-3表达水平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PD-1和LAG-3不同表达水平患者总生存(OS)、无进展生存(PFS)曲线, 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患者OS、PFS的影响因素。结果 174例DLBCL患者中, 男性95例(54.6%), 女性79例(45.4%), 中位年龄60岁(5~87岁...  相似文献   
7.
2006年1月~7月,我们对30例ICU睡眠障碍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ngioimmunoblatic T-cell lymphoma,AITL)是一种侵袭性淋巴瘤,本研究探讨AITL的临床病理特征、与EB病毒相关性及分子遗传学改变,并分析相关预后因素.方法 选取2003-01-03-2012-12-31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有详细临床病理资料的16例AITL患者石蜡样本,EnVision法进行CXCL13、PD-1、CD10和Bcl-6免疫标记;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肿瘤EB病毒编码mRNA表达情况;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肿瘤组织中Bcl-2、Bcl-6和C-MYC基因异常情况,并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16例患者,男11例(68.8%),女5例(31.2%),男女比例2.2∶1.中位年龄65.5岁.75.0%(12/16)患者国际预后指标(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icators,IPI)评分为中高危,56.3%(9/16)患者血清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LDH)异常,20%(2/10)患者存在骨髓侵犯,81.3%(13/16)患者临床分期为ⅢB期及以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示,CXCL13、PD-1、CD10、Bcl-6阳性率分别为93.8%(15/16,95%CI为70%~100%)、75.0%(12/16,95%CI为48%~93%)、50.0%(8/16,95%CI为25%~75%)和81.3%(13/16,95%CI为54%~96%);AITL显示特征性的CD23和CD21滤泡树突状细胞网增生,阳性率均为87.5%(14/16,95%CI为62%~98%);原位杂交:EBER阳性率为56.3%(9/16,95%CI为30%~80%);FISH检测结果示,10例AITL患者Bcl-2/IgH、Bcl-6、C-myc检测均为阴性;术后电话随访,自病理确诊之日起开始计算生存期,15例患者有随访结果.随访1~84个月,全组中位生存期为17个月;其中5例在1年内死亡,1年生存率为66.7%(5/15),总共6例患者死亡,占全组的40.0%(6/1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5岁、IPI评分高危组、LDH水平异常、临床病理分期ⅢB~Ⅳ期患者预后较差.结论 AITL好发于老年患者,具有高度侵袭性,预后差,CXCL13、PD-1、CD10、Bcl-6可作为一个免疫组化套餐,在该肿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作用,临床病理分期、IPI评分、LDH水平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护理人员自主学习能力在信息素养和创新行为关系间的中介作用,为促进护理人员的创新行为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信息素养问卷、护理人员自主学习能力评价量表和护士创新行为量表对689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信息素养得分76.90±9.41,护理人员自主学习能力得分122.02±19.89,创新行为得分33.85±4.88;护理人员自主学习能力、信息素养和创新行为之间呈两两正相关(均P<0.01);护理人员自主学习能力在信息素养和创新行为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72.05%。结论 护理管理者可以通过提高护士的信息素养能力,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促进创新行为。  相似文献   
10.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与伯基特淋巴瘤(BL)同属于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但是疾病的进展及预后差异较大,与BL相比DLBCL具有较好的5年生存率。抑制因子3(ID3)属于分化抑制因子家族中的一员,通常ID3抑制细胞增殖,是抑癌因子。当ID3发生突变时则缩短细胞周期、促进细胞增殖,ID3在BL中常发生突变。T细胞因子3(TCF3)与ID3突变相关联,正常情况下TCF3负调控ID3表达,在B细胞发育过程中,调节免疫球蛋白及其他B细胞限制性基因表达,研究发现在BL细胞系中上调ID3可以减低TCF3的活性从而抑制细胞的增殖。我们比较DLBCL与BL中ID3与TCF3蛋白的表达情况、相关性及其与患者生存的关系,为研究DLBCL与BL的发病机制、预后及治疗靶点的选择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