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4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庞晓  毕焕林 《农垦医学》2002,24(3):229-231
充血性心力衰竭 (congestiveheartfailure ,CHF)是各种病因心脏病终末阶段的主要临床表现 ,在CHF的进展中 ,不只有交感神经系统和肾素 -血管紧张素 (RAS)系统的活性亢进 ,还有内皮素系统的参与。探讨CHF与内皮素系统的关系 ,有助于阐明其发病机制 ,在摸索新的诊断方法和寻找新的治疗措施方面有很大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1 内皮素的来源和作用内皮素 (endothelin ,ET)发现于 1988年[1] ,是已知作用最强和效应最持久的内源性血管活性肽 ,由2 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 ,包括三种亚型 (ET - 1、E…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新发心房颤动(new-onset atrial fibrillation,NOAF)的风险预测模型构建并验证,以便为尽早发现高风险人群、及时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重庆市第四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1 080名STEMI患者,其中院内新发房颤患者作为NOAF组(n=87),从未发生NOAF的STEMI患者中随机抽取一部分作为对照组(n=199),比较2组患者人口学特征及入院时临床资料,利用LASSO回归模型分析STEMI患者发生院内新发心房颤动的风险因素。对纳入的患者按7∶3的比例划分为模型组及验证组,建立个性化的院内NOAF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 LASSO回归结果提示,年龄、入院心率、Killip分级≥II级、右房内径、二尖瓣中度以上反流、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为STEMI患者发生院内NOAF的重要预测因素(P<0.05)。利用上述6个预测指标构建列线图模型。模型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 0.842(95%CI=0.780~0.905),准确度为0.840(95%CI=0.782~0.888);验证组 AUC 为 0.858(95%CI=0.774~0.943),准确度为0.826(95%CI=0.729~0.899)。同时,校准曲线提示预测模型的校正能力良好。结论 本研究成功构建了STEMI患者院内发生NOAF风险的预测模型,经相关指标证实该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率和临床适用性。利用列线图可方便直观地协助临床医护人员筛选高NOAF风险患者,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为早期防治和改善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浆脂蛋白(a)[lipoprotein (a),Lp(a)]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的关系,为临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防治提供思路.方法 选择130例住院患者,按照入选标准分为ACS组60例,对照组70例.测定两组血浆Lp(a)浓度和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s,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浓度,并进行统计分析,最后进行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ACS的危险因素.结果 (1)ACS组血浆Lp(a)、TC、LDL-C浓度及年龄均高于对照组;合并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ACS组高水平Lp(a)患者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p(a)是ACS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Lp(a)与ACS密切相关,可能是ACS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与血脂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神经肉分泌和细胞因子的异常改变是促进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内皮细胞分泌的血管活性物质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和炎症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能参与了此病理生理过程。本文对不同级别CHF患者血浆NO、ET-1及TNFα水平的变化进行临床观察,探讨CHF的病理机制并为临床病情监测提供新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及卡维地洛的干预作用。方法:将58例CHF患者随机分为2亚组:常规治疗亚组30例,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等抗常规治疗;卡维地洛治疗亚组2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采用放射免疫法和比色法分别测定58例CHF患者和20例健康者(正常对照组)血ET-1、NO和TNF-α浓度。结果:①CHF组血ET-1、NO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②CHF组的2亚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均有改善,卡维地洛治疗亚组治疗后ET-1、NO和TNF-α下降显著。结论:ET-1、NO及TNF-α参与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卡维地洛可降低心力衰竭患者ET-1、NO及TNF-α水平,改善心力衰竭时血管内皮系统的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6.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SCA)已成为冠状动脉病变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可靠方法,并为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和冠状动脉内支架术提供了可靠依据。目前此项技术已在许多大型医院得以应用。作者在进修期间以及在本院共完成了老年患者SCA30例。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7.
庞晓 《农垦医学》2010,32(3):277-278
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提高医学生英语尤其是专业英语水平势在必行,能用英语进行交流是新世纪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 也对我国的教育事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医学课程中实施双语教学是医学教学改革的新课题,也是我国医学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的必然趋势.为提高临床医学双语教学质量,笔者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8.
老年人颅脑损伤相对少见,重型颅脑损伤的发生率约10%“‘,近年来有增加趋势,虽救治措施有许多改进,死亡率仍然很高,有人报道死亡率可达70%[‘j,我院1986年12月~1996年12月收治60岁以上颅脑损伤病人中死亡的24例,其死亡率38.4%,与国内报告相差不大,现分析介绍如下。临床资料1.性别、年龄:男性16岁,女性8例,年龄最大80岁,平均年龄656岁。2.致伤原因:车祸13例,跌坠伤9例,打击伤2例。3.入院时意识情况,瞳孔变化:24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以GCS计分,3~5分8例,6~8分13例。双侧瞳孔缩小8例,单侧瞳孔散大,对…  相似文献   
9.
1967年Likoff等首先报道一组有典型劳累性心绞痛,心电图运动试验阳性而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女性患者,引起临床广泛重视。1973年kemp将此症候群命名为综合征,1988年Cannon建议将此称为“微血管性心绞痛”,现报告二例并对其临床特点、发病机制、治疗及预后综述如下:病例报告例1:女性,48岁,劳累后心前区闷痛2年,每次发作持续10分钟左右,不向左上肢及肩背放射痛。休息或服用扩血管药物可缓解,入院查体:心率80次/分,律不齐,闻及频发早搏,余未见异常,查心电图:频发室性早搏,24小时Holter监测显示:频发室性早搏,活动后ST段下…  相似文献   
10.
WHO规定发病后6小时之内突然死亡者为猝死(Suddendeach)。老年心源性猝死尚无准确的定义。目前国内外学者多认为老年人自然发生、出乎意料的突然心源性死亡。在我国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老年性猝死也呈逐渐增加的趋向。近年来,我们共收治31例老年人心源性猝死,进行临床分析如下。临床资料31例均为住院患者。男性26例,女性5例。年龄65~84岁。平均年龄66.5岁。本组冠心病并心肌梗塞伴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18例,扩张性心肌病慢性心衰5例,风心病(联合瓣膜病)伴心衰2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2例,心脏骤停2例,肺心病并冠心病2例。28例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