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3篇
预防医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他汀类药物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HDL)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经临床及冠脉造影诊断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80例,分为服用他汀组(35例)和未服用他汀组(45例),选取同期经冠脉造影证实的非冠心病患者23例作为对照组,以患者血浆诱导巨噬细胞胆固醇外流,评估他汀类药物对胆固醇外流的影响;通过检测去除apoB血浆中的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浓度,探讨他汀类药物对HDL抗氧化功能的影响。结果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胆固醇外流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18.77%±5.94% vs 23.68%±6.63%,p=0.001),但服用他汀组与未服用他汀组患者胆固醇外流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19±5.85% vs 19.24±6.05%,p=0.450),且不受服用他汀种类的影响;服用他汀组患者比未服用他汀组患者血浆HDL-LpPLA2浓度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8±5.54ng/ml vs 7.55±4.89ng/ml,p=0.134)。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HDL促胆固醇外流功能减低,他汀类药物不能改善HDL经ABCA1途径的胆固醇外流功能,对高密度脂蛋白抗氧化功能具有一定增强趋势。  相似文献   
2.
1病例资料患者,女,72岁,主因"活动时胸闷、气短5个月,加重伴心悸乏力2d"于2011-10-30收入我院。患者入院前5个月开始于慢走约1 000米时出现胸闷、气短,持续数分钟,休息后缓解,未予以诊治。活动耐量呈进行性下降,入院前慢走约100米即出现上述症状。无咳嗽、咳痰,无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入院前2d再发胸闷、气短,持续约1h,伴心悸、双下肢乏力。在当地医院查心电图发现Ⅲ、aVF  相似文献   
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急性加重是慢阻肺致死的重要原因, 既往急性加重定义的局限性影响了患者的早期识别和治疗。本文对罗马提议、柳叶刀慢阻肺委员会和GOLD 2023提出的急性加重的新定义进行了剖析, 以更深刻理解慢阻肺急性加重的本质。新定义选用易于获取、患者依从性高的评价指标, 有利于早期、快速识别急性加重并进行严重程度分级, 对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的全流程管理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嗜酸粒细胞(EOS)水平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的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79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分别以外周血EOS水平100个/μl、300个/μl、2%、3%和痰EOS水平3%为界值将患者分为E...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对比COPD患者与非COPD患者的冠脉造影结果,探索COPD与冠脉血管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7年7月至2013年10月于我院住院接受冠脉造影及肺功能检查的患者资料.根据肺功能将患者分为COPD组和非COPD组.比较2组患者在冠脉病变血管支数、病变的总数量、Gensini's积分的差异.结果 符合入组条件的患者共85例(COPD 31例,非COPD 54例).COPD患者冠脉病变血管数≥2的比例较高(45.2% vs 20.4%,P=0.016),冠脉病变的总数量较多[2(0,3) vs l(0,2),P=0.044],Gensini's积分较高[17(0,38) vs 5(0,12),P =0.025].调整了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吸烟史和其他传统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后,COPD仍与冠脉病变血管数≥2有独立相关性(OR =3.17,P=0.044).入组的85例患者中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共56例(COPD 23例,非COPD 33例),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亚组分析中,与非COPD相比,COPD患者冠脉病变血管数≥2的比例较高(60.9% vs 33.3%,P=0.041),Gensini's积分较高[24(7,52) vs 10(5,25),P=0.019];多因素分析显示,COPD仍与冠脉病变血管数≥2(OR =4.25,P=0.029)及Gensini's积分有独立相关性(β=110.21,P=0.003).结论 COPD与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和范围具有独立相关性,COPD可能是冠脉血管弥漫病变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气道黏液栓对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的影响及管理要点。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门诊就诊, 确诊哮喘并进行胸部CT检查的患者100例, 收集患者病史和一般资料、胸部CT结果、肺功能、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测定、血常规、过敏原总IgE、烟曲霉M3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检测结果等临床资料, 根据胸部CT结果将哮喘患者分为有黏液栓组和无黏液栓组, 统计气道黏液栓的分布和基于支气管肺段的黏液栓评分, 分析气道黏液栓和临床病史、哮喘急性发作、肺功能[包括支气管舒张试验前后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VC%预计值)、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预计值)、FEV1/FVC、呼气峰值流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PEF%预计值)、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MEF)及剩余25%、50%、75%肺活量时的最大呼气流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MMEF%预计值、MEF25%预计值、MEF50%预计值、MEF75%预计值)]、FeNO、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数量之间的关系, 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气道黏液栓是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